“为了孩子健康快乐成长”教育论坛在京举行
对“不能输在起跑线上”的思考
最近,我到中国各地的城市走了走,见了一些家长,他们的孩子大多在5至15岁之间。谈起自己的孩子,他们愁容满面,说天天忙于送孩子上各种各样的补习班,学奥数、学英语、学钢琴、学书法。补习班五花八门,占去了孩子晚上和周末休息的时间。父母们苦不堪言,爷爷奶奶、外公外婆也忙得不亦乐乎。孩子们疲惫不堪,美好的童年,孩提时代的童趣荡然无存。
我问家长们为什么要给孩子安排这么多补习班呢?他们振振有词地回答说:“不能输在起跑线上”。“不能输在起跑线上”,这是近些年的来,青少年教育方面一个十分时髦的说法。起跑线在什么地方?是中学、小学、还是幼儿园?谁也说不清楚。但总的趋势是愈来愈往前提,甚至认为在娘胎里就是起跑线。
对于这个问题我思考了很久。对于孩子的教育关系到中国的未来。今天我们把孩子教育成什么样,明天的中国就是什么样。
“不能输在起跑线上”,反映出家长对自己子女的期望,这实际上涉及到教育孩子的观念。在我们成长的年代里,从来没有听到过这样的提法。当时,家长们对子女的期望,就是将来有一份好的工作,能吃饱饭,就很好了。除此之外,没有太高的期望。我们在学校里所受的教育,是教育我们成为党的接班人,党叫干啥就干啥,做一颗永不生锈的螺丝钉,放到什么地方,就做好自己的本职工作。在我们成长的年代,想成名、成家,那是要受到批判的,认为这是资产阶级个人主义的表现。当时的氛围是不允许个性张扬的。
今天,社会进步了,经济发展了,父母对子女的期望也提高了。从总体上看,这是社会进步的表现。我们在看到社会进步的同时,也必须看到问题的另外一面。今天中国的社会相当浮躁,急功近利的现象并不罕见。因此,在所谓“不能输在起跑线上”这个口号后面,就是家长们望子成龙,望女成凤。这个龙、凤的实际含意,说白了就是做大官、发大财。这个观念是很成问题的。任何社会,都有做大官,也有发大财的,但绝对不会是多数人。绝大多数人都是在自己平凡岗位上度过一生的。做大官,发大财的只是极少数。这个观念把千军万马都驱赶到一条狭小又狭小的路上,其结果是绝大多数人会大失所望。
社会是一个非常复杂、庞大的机体,它需要多方面的人才。中国古话说“行行出状元”,是很有道理的。只有各行各业都拥有大量的优秀人才,相互配合,相互促进,社会才能良好运转。值得注意的是,“行行出状元”这个提法在今天的中国不大见了。
中国是一个制造业大国,制造业是需要一大批熟练技工支撑的。而这样熟练的技工,必须在专业技术学校才能培养出来。中国的职业技术学校生源不足,家长都不愿意把孩子送到这样的学校,认为那样做没有出息,只有把孩子送到名校里才是一条正道。
全世界都知道,日本和德国的产品质量很好。美国的制造业大部分移居海外。但是,德国、日本还保留了相当的制造业,大部分是中小企业。保证德国、日本产品质量的是优秀的技工。德国和日本职业培训是做得非常好的。这些学校培养出的优秀技工,支撑着德国、日本制造业产品的质量。大量的中小企业运作得很好,这也保证了社会的稳定。
在我的外交生涯中,在海外工作了25年,其中美国工作了十年,欧洲工作了十五年。在美国、欧洲,我都曾与各界人士进行了较多接触,到他们家里去做客,问他们的孩子将来想干什么。我发现,想上名校、发大财,做大官的人不多,而绝大多数的孩子都是向往社会各种各样的职业。我到法国一位颇有社会的地位人家里去作客,与他的孙子聊天。我问他长大了想干什么,他说想当消防队员。法国的消防队员很受民众爱戴,他们不仅管消防灭火,而且还帮助民众排忧解难,钥匙忘记带,门打不开,可以找消防队;家里碰到什么难事,也可以找消防队员。所以在一些孩子眼里,当消防队员很光荣,所以想干这一行。每年7月14日,法国国庆阅兵就有消防队。
社会的需求是多方面的,人的爱好也是多种多样的。让孩子都去追求一个目标,这是违反社会的需求和人的本性的。目前,各种培训班、过重的作业把孩子们压得喘不过气来的做法究竟能不能培养出人才?
教育是有自身规律的。蔡元培先生说得好:“要有良好的社会,必先有良好的个人,要有良好的个人,就要先有良好的教育。”“所谓健全的人格,内分四育,即体育、智育、德育、美育。”蔡元培先生这番话虽不长,但是抓住了教育的规律。培养人才必须抓住这四个方面,缺一不可,否则就不可能培养出优秀的人才。目前,为了不输在起跑线上的各种做法,实际上是只抓智育,损害其他。四育是相互关联的,只抓一条,肯定抓不好。
一个人的成长,在不同的年龄段,做不同的事情,这也是自然规律。违背了是不行的。在青少年时代,该玩就玩,在长身体的阶段,就应该注意体育运动。浙江省一所中学,在上体育课的时候,就发生了一名学生突发心脏病的事。这件事为我们敲响了警钟。
我小的时候很贪玩,小学的成绩很差,差一点留级。但贪玩培养了我广泛的兴趣。我小的时候钓过鱼,养过兔子,我学会了养兔子的全过程,我还养过羊,养过鸡;我抓过知了,斗过蛐蛐;我喜欢打篮球,也打过垒球。小学中学的时候,该玩的时候我玩了,给我身体健康成长打下了良好的基础。我进入初中后成绩平平,到了高中成绩才窜上去,在班上名列前茅。后来,我搞外交,发现孩提时代培养的广泛兴趣对我的工作大有好处。我想如果在今天,我上不了重点中学,更上不了好大学。
诺贝尔物理学奖获得者丁肇中教授是我的朋友,我在日内瓦工作时与他来往较多,现在也有联系。1976年丁肇中教授在他四十岁的时候发现了一种新的基本粒子,因此获得诺贝尔物理奖。他在十岁前,由于抗日战争,没有好好上学,他的父母从来没有对他的学业提出过多要求。他妈妈是在美国学教育的,深知给孩子施加很大压力不仅于事无补,而且适得其反。但这并没有妨碍丁肇中成才。1959年到1962年的六年时间里,丁肇中在美国密歇根大学完成了大学本科和博士生的学业,获得了数学和物理学学士学位,物理学博士学位。今天,丁肇中教授还在主持研究一个非常重要的科研项目,就是到太空中去寻找反物质。我不久前在日内瓦与丁肇中教授谈起有关国内所谓“不能输在起跑线上”的种种做法,他听后哈哈大笑,说:“这个办法培养不出人才,完全违背教育规律。”
起跑线究竟在什么地方?谁也说不清楚。几个月前我去宁波诺丁汉大学参观,我同该校常务副校长尼克·迈尔斯谈起一个人成长的起跑线究竟在什么地方,他认为,从一个人成才的角度来看,起跑线应该是在大学。
中国过去三十多年的大发展举世瞩目,但与此同时,一个不容忽视的问题就是GDP挂帅的现象十分严重。一切为了GDP。GDP挂帅反映到教育上就是一切为了升学率。升学率的指挥棒牵动着家长的敏感神经。在这种状况下,就逐渐形成了一个巨大的利益集团。
中国是一个重教育的国家,有着悠久的传统。中国家长们为了孩子的教育是不惜工本的,哪怕自己再苦再累,也要让子女读书,花多少钱也愿意。不能输在起跑线上这个观念,对家长有很大的诱惑力。哪个运动员愿意输在起跑线上呢?哪个家长愿意让孩子输在起跑线上呢?不少家长认为自己这辈子出息不大,把希望寄托在孩子身上。利益集团就充分利用了中国的这个特点,编织了一个庞大的网络,陷进去之后很难摆脱。
这个利益集团也很会造舆论,形成一种风气,大家都送孩子上补习班。你如果不上,你就会觉得缺了一块,对不起孩子。
据说,有一位教育部前副部长,她很有知识,懂得教育,她根本不相信所谓“不能输在起跑线上”的说法,也不赞成搞这么多补习班。开始,她坚决不支持她的孙子上补习班。但是,久而久之,其他孩子都在上补习班,最后,她也顶不住了。只好让她的孙子随大流,上补习班。
家长是无辜的,社会的氛围是可怕的!
“不能输在起跑线上”,现在已经逐步演变为一个社会公害,危害是巨大的。
首先表现在对青少年的摧残。青少年时代是长身体的时候,该玩的时候,不让他们玩;该健康成长的时候,不让他们健康成长,给他们加上了各种各样的负担。这实际上是对孩子们的摧残。摧残孩子,就是破坏祖国的明天!
中国的城市里独生子女居多数。独生子女的成长情况,父母关心、爷爷奶奶、外公外婆关心。孩子紧张就造成连锁反应,导致父母紧张,爷爷奶奶紧张、外公外婆紧张,整个社会紧张。中国社会正在发生深刻变化,面临诸多挑战。整个社会紧张,对我们今天社会的稳定和发展,是有百害而无一利。
中央提出来,中国应当成为一个创新型的国家。国与国之间的竞争,说到底是人才的竞争;人才的竞争,说到底是人创新能力的竞争。不能输在起跑线上所带来的一系列做法,是从根本上扼杀了中国人的创新能力。
1918年鲁迅先生撰写了《狂人日记》,揭露了旧社会人吃人的现象,连小孩也不放过,最后发出了救救孩子的呼声。今天,我也想在这个论坛上大声疾呼:为了中国的未来,救救孩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