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了孩子健康快乐成长”教育论坛在京举行

家长如何确立科学教子观

信息来源:作者:漓江出版社特约编辑 鱼朝霞
发表时间:2011-12-13
字号:/

 

如今的独生子女家长都很重视孩子的教育,为使孩子成龙成凤,不惜任何代价,也要给孩子报各式各样的特长班、辅导班。每个周末,家长带着孩子奔波忙碌于各个学点、考点,不把孩子的课余时间排得满满的,不把孩子折腾得精疲力竭睁不开眼睛,家长不会善罢甘休。可我想说是:孩子的教育是非常讲科学、讲策略的;不是付出越多,收获就一定越多;不是把孩子逼得越紧,让孩子学的东西越多,就是给了孩子越好的教育。父母不遵循一定的教育规律,不把孩子的健康快乐放在重要的位置,不以孩子的实际情况、实际需求为基准,父母付出越多,给孩子的伤害或许越深。父母压制了孩子的自我成长、自我发展,孩子没有生活、学习的主动性、积极性、创造性,长大之后很可能毫无建树、毫无作为。这不是危言耸听,而是未雨绸缪。怎么才能确立科学的教子观呢?在此,有几点个人看法,想与年轻父母探讨、分享。
第一,亲子教育最首要的是心灵情感教育。
都说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但这第一任老师绝非一般意义的教知识、教文化、教技能的老师,而是孩子的心灵老师、情感老师、人生老师。缺了学校的老师,孩子的文化学习会受影响,缺了父母这心灵情感老师,孩子就无法成为一个健康完善的人。
有了孩子,父母的心就不能离了孩子;有一天没有想着念着孩子,对于孩子都是一种打击。父母每天想着孩子,关心体谅着孩子,似乎没给孩子传授什么,却已在对孩子进行着良好的心灵教育。
父母在早期教育中,更多的是与孩子建立一种稳定和谐的关系。这稳定和谐的关系,不是一天两天形成的。父母和孩子吃在一起,住在一起,长期厮守在一起,自然就会产生一种心灵感应。孩子的情绪有丝毫的波动,父母都会有准确地感应。没有前期的长相厮守,就没有后期的心灵感应;没有心灵感应,就没有亲子教育;没有亲子教育,孩子的成人成才,就是水中月镜中花的事情。
所以说,父母对孩子传授多少知识都是有穷尽的,父母对孩子的心灵影响却是无穷无尽的,即使父母不在了还会对孩子产生持续不断的影响。这影响在这代人身上发挥了作用,还会在孩子的下一代人身上发挥作用——血脉亲情不断,亲人间的影响就会永续不断。这是非常奇妙的。
第二,家教的秘诀在于抚平孩子那颗躁动不安的心。
家教的本质绝不是给孩子传授具体的知识。知识教育主要是学校老师的事,家长越俎代庖去做老师该做的事,一是做不好,以其昏昏,使人昭昭,使孩子云里雾里不知如何是好;二是增添了孩子的负担,剥夺了孩子自我思考、学习的机会。
每天晚上,父母能站在孩子的身边,听听孩子的心声,让孩子把心中的烦恼、不快都倾倒出来,对孩子就是一种减压、抚慰。孩子排除了体内的垃圾、淤物,会心情舒畅,思维大开,才思敏捷,很快就会进入学习的状态,理解、消化、吸收每天所学的知识。
父母不帮孩子排忧解难,不帮孩子抚平那躁动不安的心,还火上浇油,接着给孩子灌知识,使孩子本该消化、吸收的知识没有消化、吸收,各种知识杂乱无章地堆积在一起,就像三角地带的汽车越积越多,找不到出口,孩子心绪烦躁,不厌学才怪呢。
父母帮着孩子倒苦水、了心愿、解心结,把孩子的心绪抚平了,不用父母背后使劲,孩子自会做好自己该做的事情。
第三,年轻父母把希望寄托在孩子身上不如寄托在自己身上。
老年父母退休在家,把希望寄托在孩子身上是无可厚非的。年轻父母把希望寄托在孩子身上,就会使孩子感到:父母想偷懒,父母不思进取想打退堂鼓了。
父母自己泄气,怎可能给孩子打气?如果成功是件简单容易的事,父母何不自己追求成功,而要把希望寄托在孩子身上呢?父母有了畏难情绪,却想把困难转嫁给孩子;孩子还想依赖父母,成为富二代呢。两代人,你指望我,我指望你,大家都不想付出艰辛、努力,大家都想坐享其成,成功自然会从两代人中间擦肩而去。
父母不作为,孩子会跟着父母不作为。父母混天度日,孩子会跟着父母混天度日。父母振作精神,把生活的每一天都当新的起点,对自己、对未来充满信心,孩子受父母的影响,也会振作精神,对自己对未来充满信心。父母有理想、有抱负,孩子也会跟随父母,有理想、有抱负。孩子随时随地都会以父母为榜样。父母成就了自己,就一定程度成就了自己的孩子。
父母、孩子,各自承担各自的职责,各自完成各自的任务,谁都不推卸自己的责任,谁都成了最好的自己。这是谁的胜利,当然是两代人的胜利。父母在前当好了领头羊,孩子在后才不会迷失方向;父母完成了自己的历史使命,孩子站在父母的肩上,才会更进一层。
第四,孩子要读有字书,更要读无字书。
孩子的学习,首要的是无字书的学习。没有无字书的学习,就没有有字书的学习。孩子只有读通、读懂了自然、社会、人这无字书,才有可能读通读懂与自然、社会、人相关的有字书。孩子没有先读无字书就去读有字书,会给他们的未来埋下很大的隐患——孩子学的都是二手货,既不知自然、社会、人的本质,也不知知识是从哪儿来的,要往哪儿去——除了应付考试,孩子全然不知读书、学习的价值、意义。孩子的学习没有由外而内、由内而外的双向作用,就不可能学到真本领、解决生活中的真问题。
孩子对书本还没感觉,父母不要拽着孩子去读书;孩子天生就对书本感兴趣,小小的就抱着书本不放,这是好事,但也不能放任孩子只读有字书。毕竟,无字书比有字书丰富得多、生动有趣得多、博大精深得多,孩子忽略了无字书的学习,会使他们的思想、情感、灵性、悟性、未来发展各方面都受影响——就像温室里的盆景,无论怎么精心培育都长不成参天大树一样。
孩子喜欢在无边无际的大千世界里学习、深造,是有出息、成大业的征兆,千万不要毁了孩子这与生俱来的学习积极性。孩子在自然、社会中接触、掌握的一手材料越多,以后学习、加工、改造别人的二手材料的能耐会越大。孩子喜欢观察、分析、琢磨什么事情,不是浪费了时间,而是大大赢得了时间,这会使他们以后的学习更轻松、更惬意、更有效。
第五,快乐教育与吃苦教育同等重要。
孩子需要快乐,快乐中成长的孩子,心有慰藉、心有亮色、心有希望,心有感激,干什么都有一股子热情,浑身上下都有使不完的劲。当然,一味快乐、永无止境的快乐既不存在,对孩子也没什么好处。孩子需要吃苦,吃苦对孩子有着同等重要的意义——只有吃过苦、受过磨的人,才知生活的甘甜,才对生活有更深的理解,对人生有更透的认识,才会更加热爱生活、珍惜生活,使生活的每一天都过得充实有意义。
快乐、痛苦同宗同源、相依相伴,缺了哪个方面都不完整。只有经历了苦与乐的双重洗礼,孩子才会像参天大树那样,地下盘根错节、根深蒂固,地上枝繁叶茂、冠盖如云,什么风吹雨打都不能动摇他们那豁达、开朗、沉稳、坚定之心。
第六,快乐比成功更重要。
人人都想成功,成功对每个人都有诱惑力。但是,并不是想成功就能成功的:成功对某些人是顺风顺水的事,对某些人却是拼尽老命也难以企及的事。能够快快乐乐、顺顺当当地走向成功,当然是人所共求的好事。如果不能快快乐乐、顺顺当当地走向成功,孩子能够转几道弯、摔几个跟斗走向成功,也是幸运的。就怕孩子不是那块料,却非要孩子去做那块料才能做的事情,造成无谓的牺牲。
成功虽可贵,但比成功更可贵的是孩子的身心健康,是孩子对生活的热爱与向往,是孩子的快乐与幸福。没有健康快乐,孩子很难获得成功,即使获得了暂且的成功,也是难保长久的。只有建立在健康快乐之上的成功,才是长久的,值得庆幸的,顺天应命的。
在快乐与成功之间,如果二者不能得兼,那么,舍成功,快乐还是存在的——不是只有成功人士才有快乐,普通人同样拥有自己的快乐。但是,舍快乐,成功就成了一种殉道、自虐、自我摧残。
快乐,是上苍赐予孩子的礼物,每个孩子都配享有这样一份礼物。父母擅自克扣孩子的礼物。孩子失去了童年的快乐,也就失去了人生的快乐。孩子快快乐乐地追求成功,快乐常在,成功也会伴着快乐缓缓露面;父母逼迫孩子不顾一切地追求成功,孩子即使获得了所谓的成功,但是,垮掉了的身体、伤痕累累的心也使孩子无力消受这所谓的成功。
父母爱孩子就应该把快乐还给孩子,让孩子在快乐中成长,在快乐中追寻自己理想的人生。

国务院参事室

主任:王仲伟
副主任:王卫民赵冰张彦通

中央文史研究馆

馆长:袁行霈 馆长致辞
副馆长:冯远

参事 馆员 特约研究员

所属单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