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了孩子健康快乐成长”教育论坛在京举行

借鉴国际先进经验 促进孩子志趣发展

信息来源:作者:上海市上海中学校长 唐盛昌
发表时间:2011-12-13
字号:/

 

学习本应当是孩子感到最快乐的事,可不知是孩子怎么了还是教育怎么了,孩子谈到学习就叫,成了苦行僧,往往是打着修炼成才的名义被学习。没有的学习,何来孩子的健康快乐成长?究竟我们教育的问题出在哪里,其中涉及的原因很多,在此我想谈谈怎样促进孩子主动学习、志趣发展的问题。
在当前教育体系支撑下,所有的孩子花相当多的时间学习共同的内容,难以在个性发展、兴趣培养上获得充裕的时间与宽广的舞台。对于的培育,在孩子不同发展阶段所强调的侧重点是不同的,小学、初中需要关注孩子乐趣生成、兴趣激活,高中需要促进孩子在广泛兴趣激活基础上志趣聚焦,引导孩子将自身发展的趣与未来发展的志向紧密结合起来。
让每个孩子有更多的个性发展空间,促进孩子在主动学习中培育兴趣与开发潜能,已经成为国际主流教育发展的重要趋势。借鉴国际先进经验,在实践探索中结合我国的实情加以创造性运用,能为我们的教育改革带来启迪与突破口。
我校对国际教育的实践与探索有将近20年的历程。1993年创办国际部,从创建时的18人发展至今,有来自60多个国家与地区的近3千名国际部学生在读,形成了1-12年级完整教育系列。系统开设类美国课程,获授权开设IBAP课程,成为PSATSATTOEFL考点IB开设了26门,DP文凭通过率100%,平均分达41.5(满分45分); AP开设了15门,平均分达4.56(满分5分);学生参加SATI考试,最高分为满分2400分,参加SATII数学、物理等科目考试,最高分均为800分;TOEFL考试成绩,最高分为满分120分。国际部毕业生报考欧美大学录取率超过90%,一流大学录取率超过85%,报考美国大学的80%进入排名前50名的大学,国外100多所大学直接派人到国际部招生;外国学生报考中国重点大学录取率达100%
这些数字不仅显现出我校国际教育质量已被世界认可,达到国际一流水平,更为重要的是反映了我们在探索中对国际教育与国际课程的深入研究与领悟。我们认为,国际教育在关注学生主动学习、个性发展与兴趣培育上有许多值得借鉴的元素,尤其体现在学校课程的选择性、教育内容的现代性、学习方式的探究性上。我校注重将这三方面的经验融入到本部(高中建制,上海生源)学生教育中,在促进学生兴趣培育与个性潜能开发、主动探究志趣与潜能的匹配上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构建高选择性的课程体系,为孩子个性发展与兴趣培育提供广阔的空间。凡是国际上的名校,都有自己的一套课程体系,这些课程体系中最明显的特点就是选择性,并且不同学校在课程选择上所强调的重点领域不同,有的侧重科技方面、有的侧重人文方面,反映出鲜明的办学定位与特点。孩子可以根据自身的兴趣、特长与知识基础,选择适合于自己的学校或课程,有所选择的学习使孩子更为积极的主动学习,并在这个过程中培育兴趣、开发潜能。
从国际经验看,课程的选择性大多秉承的是学科群思想,即认为同一领域知识的学习对于学生发展作用具有相似性,学生不必学习所有学科,只需在每个学科领域中选择一门或几门学习。例如IB课程分为六个学科群,共计197门科目,学生根据自身的实际与需要在每个学科群中选择一个科目学习即可。第二个表现就是兼顾差异性的层次选择、科目选择。既有同一类学科对不同学生的教学目的与教学要求的差异性,例如IB课程中大部分学科分标准级与高等级等不同水平、科目,拓展选择空间,满足差异性需求;又有基于学生兴趣、特长、潜能开发的大量选修课程供选学。以美国为例,其学校课程的选择内容占到总学时的45%-55%。对于共同的核心知识,不仅精而少,而且90%是所有学生很容易掌握的,这样他们就有更多的时间和精力去选择学习自身感兴趣、有利于个性与潜能开发的内容。
我校在实践过程中汲取国外经验,并结合学生特点构建了高选择性的学校课程图谱,在夯实学生核心基础的同时,提供德育、人文与社会、自然科学等8个学习领域14个学科范畴的870多个科目、模块供学生选学,每学期提供选学的科目、模块在250门左右,促进了学生的兴趣激活、志趣聚焦与个性化知识构成。据我们的调查研究,在高选择性课程支撑下,学生发展的内驱力得到极大地增强(学生认同率超过90%)。
大力推进教育内容的现代化,让孩子在主动学习中体悟现代社会、科技的发展,积极寻求自身发展的与现代社会需求的结合点。没有教育内容的现代化,孩子就难以适应现代社会的发展需求与挑战。孩子寻求兴趣领域与现代社会需求的紧密结合,能在立志中明确自身价值与社会价值的统一。
从国际经验看,教育内容的现代化主要从三个方面显现:一是现代内容及时渗入学科知识体系,并以学生可以理解的方式融入到教学中。二是从学科发展的现代理解水平出发,审视与变更学科基础内容,如对这一概念的引入与分析。三是充分关注数字技术与教育内容的整合,包括数字化内容的融入(如地理信息系统),教材的数字资源匹配(如形成互动模拟软件、网上学习中心等系统化资源)等。当代孩子在数字技术的认识与应用方面具有明显优势,如果我们的教育内容无法跟上,就难以让学生从中体验到乐趣。
我校注重从两方面推进教育内容的现代化:一是以学生可以理解的方式,适度介绍现代科技发展与学科发展前沿知识,如开发凝聚态物理等前沿科技介绍类科目、模块150余个供选学;二是将数字化融入学校实施的各个层面,包括率先建构数字化校园信息系统,建构数字化创新实验室29个(如现代仪器分析实验室等),促进学生基于数字技术与专门领域整合的创新等。孩子在学习感兴趣领域的现代化内容中,其志趣追求更符合现代社会发展需求。
有效推进探究性学习,是促进孩子探求志趣与潜能匹配点、提升创新素养的重要载体。好奇心是孩子的天性,对这一天性的保护和发展,呼唤我们有效推进探究性学习,让孩子在对感兴趣领域的探究学习中,寻求自身志趣与潜能的匹配点,锻造创新思维与创新人格,体验酸甜苦辣,品位多彩人生。
从国际经验看,探究性学习的推进显现在以下三个方面:一是教材内容设计的探究性,例如Pearson Prentice hall 出版社提供的高中化学教材花了大量篇幅介绍科学方法的模型与数据处理的方法(A班教材中花了2章共计53页,O班教材花了一章共计40页)。二是实验设计的探究性。欧美等国实验学科的实验内容占到整个学科的35%左右,重点已从验证性实验转向自主设计实验。三是课题与项目研究成为常态,引导学生开展感兴趣的学科领域或交叉领域的课题与项目研究。
我校除在日常教学中引导学生进行探究性学习外,注重十年如一日地推进课题研究性学习,并且大力推进学生基于感兴趣领域或专门领域学习上的课题探究(主要在全国首创的科技班中推进)。以2011届科技班学生为例,学生做了近百个创新课题,涉及物理、化学、环境科学、工程等十多个领域,获市级以上奖项130余个,在科技期刊上发表论文8篇(2篇被SCI收录)。对感兴趣的领域进行探究,不仅能锤炼学生的思维批判性与深刻性、跳跃性与缜密性,培育学生的痴迷与钻研精神、坚忍性与意志力等人格品质,而且能促进孩子在探索过程中认识与开发自己的潜能。
在借鉴国际先进经验的过程中,我们注重结合我国国情、校情进行创造性地改造、运用,极大地促进了学生志趣发展与潜能开发,增强了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孩子在选择学习、志趣聚焦的过程中逐步明晰了未来发展的指向性领域。我们曾对2011届科技班、数学班、平行班学生在校学习期间选择的发展型科目(模块)、所做的课题,与他们升学所选择的专业方向进行了比较,发现科技班学生的匹配度超过了95%、数学班为89%、平行班为63%。当然,借鉴国际先进经验,真正让孩子在基础教育阶段获得个性发展、志趣发展,既需要国家从宏观层面(如教育体制、课程系统设计、考试评价改革)做出探索,也需要学校从微观层面(如教育观念、办学导向、学校课程、平台创设)做出新的改革与突破。自上而下,由下而上的双向推进,必将使孩子们的志趣得到更加健康与科学的发展

国务院参事室

主任:王仲伟
副主任:王卫民赵冰张彦通

中央文史研究馆

馆长:袁行霈 馆长致辞
副馆长:冯远

参事 馆员 特约研究员

所属单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