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了孩子健康快乐成长”教育论坛在京举行
让基础教育回归本真
当前,我国的教育改革已经进入到深水区,有很多深层次的问题亟待解决。今天,我们共同关注孩子的健康快乐成长的问题,具有现实的意义。我认为,在改革与现实的教育实践中,让基础教育回归本真,是让每一位学生健康成长的必然要求。
在基础教育阶段,学生的健康成长指什么?如何使学生健康成长?基础教育的本真又是什么?其实,“基础教育”这四个字说的非常明确,它的本真就是“基础”二字。学生的健康成长就是指学生身心和谐的发展。学校如何实现学生的健康成长?就是按基础教育的要求培养学生,使教育实践遵循教育规律。因此,如何理解“教育”,如何理解“基础”,如何认识基础教育的价值,关系到是否能把“让学生健康成长”的理念落到实处。
一、基础性是基础教育的本位价值
作为一个多年从事基础教育实践和研究的工作者,我认为基础教育的本位价值应该在于它的基础性。这里所谈的“基础”,不能简单理解成是一种学科的基础、知识的基础或技能的基础。我们过去谈基础,一般是指“双基”概念,就是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在一定程度上,逐步演变成“双基”概念替代了“基础”概念。人们会不自觉地把基础教育的“基础”内涵窄化为“双基”内涵,“双基”成了主业,其他诸如人格培养、身心健康、创新精神、实践能力、社会交往等都成了副业。因而,我认为,坚守基础教育的本位价值,就必须正确认识基础教育的基础性内涵。
在今天的学校教育当中,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仍然是人发展所必须的。但是,我们又必须认识到,教育价值关注人类的和谐发展与人的健康全面发展,而不仅仅是知识的掌握,所以,一个国家基础教育的“基础” 含义应包括二层:一是为本民族素质的提高打基础,即公民教育;二是为人的一生发展打基础,即人生奠基,包括学习兴趣态度、学习做事的习惯,包括人格教育、健康体魄培养,包括创新精神与实践能力等。这个人生的“基础”是一个整体,是德智体的统一、是知识能力与情感态度价值观的统一,而不能简单认为就是一个“学科知识的基础”,否则会引导学生片面的发展,甚至单纯去追求升学率和分数,从而使基础教育迷失自己的方向,丢却自己根本的价值与功能。关注学生的健康成长,就必须有“健康”的教育。“健康”的教育就是指遵循规律的教育,是符合基础教育功能定位和本质要求的教育,它应充分实现基础教育的基础性。
二、去功利性是回归基础教育本真的必然要求
困扰我们基础教育深化改革的因素固然是多方面的,但是,社会不断滋长的功利主义在很大程度上使基础教育不断褪色。上学的价值就是应试,应试的价值就是上重点校,上重点校的价值就是考重点大学。其他的什么各种考级、体育特长比赛、上奥数班等,无不是有着唯一指向的功利目的。因此,中小幼的基础教育的改革与实践要回到基础教育本来的价值,回到基础教育自身要完成的任务,回到学生的健康快乐的成长,就必须去除功利目的。这就必须澄清社会上的一些认识:
(一)教育事业不等于工业商业。
十年树木,百年树人。教育事业是一项艰辛而伟大的事业,就在于它是育人的事业。如果用一个形象的说法,我认为教育是农业,而不是工业,更不是商业。说它是农业,是说教育是培育生命的过程,是使一个生命体从萌芽到成熟的过程。如同农民种植庄稼,让种子播种在适宜的土壤,让种子享受适宜的阳光、水分与营养,让种子按生长期而播种、而护理、而成长、而成熟。任何的过度施肥、任何的拔苗助长,任何的随意更换土质,都不会使庄稼茁壮成长。今天,许多家长给孩子无限度地报培训班,幼儿园教学小学化,不切实际地要求孩子都考满分,拼命地择校等,不都是在过度施肥、拔苗助长吗?许多人以为,教育是工业,可以像工厂的流水线一样,“加工”学生。只要报了培训班,只要多教了,只要提前教了,学生就一定发展。甚至把教育理解成商业产品交换过程,认为只要我花了钱,而且多花钱,孩子就一定发展得好。这都是违背教育规律的认识。这种错误的认识怎能使孩子健康快乐地成长呢?
(二)学习起点不等于人生终点。
基础教育是影响人一生的教育,所以不要急于看眼前的成绩。我们期待着学生健康成长,期待着学生的能力更强一些。但是我们应该认识到,教育真正发挥的作用是影响孩子们未来走上社会,许多孩子是大器晚成的。现在有句话叫做“不要让孩子输在起跑线上”,这句话我不认同。许多少年儿童因为要不输在起跑线上,埋在书山题海中,埋在各种培训班中,甚至幼儿园教育“小学化”,开始盲目地教授小学知识,使更多的少年儿童从小就开始厌恶学习、厌恶知识、厌恶书本、甚至厌恶上学。学生失去了一生的学习兴趣、追求和探索精神,这,还是基础教育吗?这是反基础教育的做法。我认为,人生是长跑而不是短跑,我们现在要给孩子留下的是“科学的呼吸、持续的耐力,健康的体魄”,这三点是孩子们人生长跑所需要的。对于更多的少年儿童来说,我们必须认识到,人的发展有快、有慢、有先、有后。我们的基础教育更重要的是扎扎实实的做我们今天的“基础性的工作”,为少年儿童人格的发展做好奠基工作,这种价值具有深远的意义。否则,我们可能使少年儿童的学习起点变成了人生终点。
(三)考场状元不等于职场状元。
基础教育是让每一个人获得全面、健康发展的教育,而不是使每个人都要争得100分的教育。考场状元情结是我国千年封建社会的产物,至今在我们的现代生活中、现代教育中生存着。它激励着少数人,却折磨着大多数人。我们从不关心考场状元是不是真正的“社会生产力”,我们一些家长、一些学校只为学生考了第一名而自豪。其实,学习的真正价值不在于是不是“考试分数第一”,而是“完善人格第一”,未来是“服务社会第一”。最应该让每一个人追求的是走上社会工作岗位后,争做职场状元,为人民,为国家,为整个社会做出第一流的贡献。所以,基础教育不是比一所学校有没有状元、是不是平均分高了几分,而是应把功夫用在对学生正确人生观、人才观、价值观的引导与建立上。
(四)高分数教育不等于高质量教育。
基础教育的质量高不高、好不好,衡量的标准不应该是学科成绩,而应该是学生的全体和个体的健康、全面的发展。对质量最有发言权的不应该是单方面的评价者,更应该包括家长、学生和社会。
去年,国家召开了教育工作会议,出台了《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涉及到基础教育这一部分,我认为提得非常正确。特别是提出我们要追求教育的公平、优质、创新和开放。在这个过程当中,如何保证高标准、高质量可能是基础教育面临的一个实际问题。2000年,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在达喀尔会议上曾经有这样的论断:我们今天给全民提供公平的教育是一种胜利,但是不能够给他们提供保证质量的教育可能是一种空洞的胜利。因此,基础教育应该在提高质量和提高水平上下工夫,使我们的人民群众在享受机会公平的前提下,能够享受到更优质的教育。但是,什么是真正的基础教育质量?这涉及到科学的质量观问题。我们所说的质量是体现素质教育思想的质量,是真正追求和实现学生作为人的全面健康发展的质量,而不是片面追求分数和升学率的质量。这与基础教育回归本真是密切相连的。
北京小学与共和国一起诞生,与伟大首都同名。多年来一直安安静静、专心致志在做“基础”,在做人健康发展的“基础”。在不同的发展阶段,我们提出的目标虽然不同,但是,根本价值追求是一致的。这个一致的价值追求就是“让每一个学生获得主动、生动、全面的健康发展”,学生感到北小是幸福的乐园,是享受童年的家园,是个性健康自由成长的校园。这也正是北京小学赢得学生、家长、社会赞誉的根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