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了孩子健康快乐成长”教育论坛在京举行

营造人性和谐教育环境促进学生健康快乐成长

信息来源:作者:景德镇市政府参事 朱爱民
发表时间:2011-12-13
字号:/
 
快乐是一种健康、积极向上、充满朝气的心态。而现在许多孩子因为教育观念或方法的不当以及过重的课业负担丢失了健康,丢失了快乐,同时也丢失了成长的乐趣。就如家庭教育专家金琰说:今天的孩子们在物质上是幸福的,他们吃的穿的用的,我们小时候甚至没有见过。而在精神上,他们并不幸福,幸福的孩子不会有这么多忧虑,不会有这么多心理问题。那么是谁拿走了孩子的幸福?是成人、教育者、老师、父母还是孩子自己呢?
当前,孩子们感到最大的不快乐就是课业的压力。现在的小学生玩的时间不多,但是还能保证睡眠;而初中生连8小时的睡眠都保证不了,每天只能带着沉重的心理压力,勉强睡上6个小时。上早班的人都知道,每天清晨6点多一点,大人还在梦乡里,满街就都是穿着校服骑车上学的孩子们了。下午放学回来,已日落西山,晚上还要挑灯夜战到十一二点,作业把他们压得抬不起头来。这不得不引起我们这些教育工作者的深思。
一、温馨和睦的家庭关系是孩子健康快乐成长的基础
温馨和睦的家庭会给孩子带来充分的安全感,让他心中的世界是美好的,光明的,有安全感的孩子会因此变得健康快乐。相反,长期处于不和的家庭,孩子目睹父母争吵与敌对,常常缺少家庭父母温暖的关爱,就容易出现消极的情绪与不正常的情感反应,缺乏安全感,幸福感,在行动上也会常常情绪低落,闷闷不乐,甚至脆弱自卑,害怕与他人交往。这样的孩子是与健康快乐挂不上钩的。因此父母要努力营造一个充满温馨和睦,充满关爱的家庭环境。当然,年轻的父母自身也要面对工作、生活、交际的各种压力,但是无论遇到何种的不顺利,父母都要必须调节好自己的情绪,及时调整心态,学会遗忘那些不愉快的不顺心的事儿,用积极健康的态度面对家庭,面对孩子,面对未来。尽可能避免在孩子面前大吵大闹,攻击对方,为孩子的健康成长创造一个愉快的家庭生活氛围,让孩子乐于表现自我,形成积极乐观开朗的性格,只有这样才有利于培养孩子健康快乐的心理。同时父母在孩子的教育上要树立以人为本正确科学的教育理念,遵循孩子身心发展的规律,不拔苗助长,不施加过重的学习压力。
二、平等、充满活力的校园环境是孩子健康快乐成长的动力
当前我们的教育模式基本上是一种精英教育,以培养尖子为目标,但尖子只能是少部分人,让多数学生牺牲快乐的童年、少年时光来一起陪读,是不科学的,也是不人性的。按照教育规律,学校对学生的培养,首先是成人教育,培养心智健全、身体健康的合格公民,然后才是成才教育。现在学校为了追求更高的升学率,放弃了学生全面发展的教育理想,学生的成人教育变得可有可无,长此以往,后果不堪设想。要想让孩子保有一份健康快乐,我们的校园就应民主平等,充满活力与朝气。
(一)必须树立教育先教成人再教成才的教育理念。
我国著名的教育家陶行知先生说过:千教万教,教人求真,千学万学,学做真人。教育首先是要让孩子成为身体、心理都健康的人,才能保证培养出来的人为社会有所贡献。像举国震惊的马加爵事件、药家鑫事件、17神童被中科院退学回家事件等等在向人们敲着一声声警钟。它们再一次证明教育的本质:成人比成才更重要,做人先于做事,情感重于智力。无能,固然不好;无德,就更不好;才高而德缺,是灾难。因此家长、教师、教育工作者都必须树立教育要先教成人再教成才的观念,转变以往重智力发展轻道德培养重分数轻情感重结果轻过程的教育观念。
(二)营造轻松的教育氛围,给予孩子充分的关心与爱护。
教师必须摒弃陈腐的师道尊严,摒弃那种高高在上的知识权威的姿态,摒弃把学生当成知识容器的做法,改变那种真理代言人的角色,变教导为诱导,想尽办法营造一种宽松和谐的教学氛围,给学生创造各种机会,诱发学生的主动性,鼓励学生的独立思考,认真倾听并适时启发诱导学生发表不同见解和提出的各种问题,把学生当成教育的主体充分尊重,充分信任,引导学生自己去探讨、去验证、去获得真理,建立交流、民主的合作型关系。只有教师事事能从学生的视角出发,才能给予孩子充分的关心与爱护。
(三)立足心理健康教育,促进学生的健康成长。
心理健康是青少年走向现代化、走向世界、走向未来,建功立业的重要条件,而健康心理的形成,需要教师精心周到的培养和教育。
以往在教师身上可能存在重优生而轻差生的现象,差生由于长期得不到教师的肯定和鼓励,会出现自卑、人际关系紧张、人格偏差等心理障碍。由于光晕效应优生往往因为学习优秀而一优遮百丑。其实作为教师,只要我们稍微用心观察一下,就不难发现,在劳动过程中,最敢于做最脏最累的活的学生当中,优生所占的比例微乎其微,这就可以隐性地显示出:知识素质与良好的人格品质不一定成正比例。而且在长期处于群星捧月的独特条件下成长起来的优生们,很容易形成自大、嫉妒、任性、虚荣、不堪一击等不良心理品质,稍微遇到挫折,就极易出现心理障碍,这不能不引起我们的深思,否则我们只能造就知识上的富翁,心理上的乞丐。
教师还要针对学生出现的不同情况,选用恰当适宜的方法去引导学生。当发现学生有焦虑的不良心理时,可以介绍一些好的方法,如意识调节法注意转移法,也可以组织这方面做得好的同学介绍经验;为让学生掌握好的学习方法,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给学生示范,除了让学生介绍经验,还可以整理一些古今中外的名人好的学习方法和学习习惯;为了增加学生人际交流经验,可以设计自查问卷,通过自查及教师引导,培养学生善于接受合理性建议的能力……
学生从小心理就健康,才能开开心心面对生活的每一天,成为一个真正健康的人。
三、文明、稳定、有保障的社会环境是孩子健康成长的保证
孩子的生长不可能生活在与社会隔绝的真空中,孩子要在社会的大环境中成长和发展。给孩子的生长撑起一片洁净的蓝天,是我们每个成年人的责任。
(一)给孩子一个文明的社会环境。
公共场所是大人的世界也是孩子的世界。我们首先应该给孩子们在公共场所创造他们所希望的温馨空间,比如在公交车设孕妇、小孩专座,在书店设儿童书籍专柜、在超市把儿童食品专柜等设得比成人的低,方便小孩取拿,等等,从一些能想得到的细节上多为孩子设身处地去想去做,让孩子从小就感觉到这个社会很文明很可爱很温馨。其二,大人们在公共场所要举止语言文明,让孩子从小就能从身边的每个大人身上学到如何做事做人。其三,净化我们的荧屏和网络。现在不少电视节目为了提高收视率,低俗化、庸俗化,网络更是令人担忧,充满色情、血腥味的游戏、网站防不胜防。禁止孩子看电视、上网是不现实的做法,我们只有净化荧屏和网络,让孩子在纯净的荧屏和网络中汲取营养。
(二)给孩子一个稳定的社会环境。
近年来,校园血案时有发生,尤其是2010年发生的江苏泰兴暴力残杀幼儿等多起血案,更是令人发指。我们要采取强有力的措施,从抓防控体系建设入手,确保学校的安全,让孩子远离那些带的场面。
(三)给孩子一个有保障的社会环境。
我们要在校舍、交通等方面提供保障。他们吃不上午餐,我们要想办法,为他们提供一份免费的午餐。他们上学没有安全的交通工具,二三十个孩子挤在一个三轮车上,能不出事吗?64个孩子挤在一辆核载9人的车子里,能不发生惨剧吗?一个连孩子上学的交通工具都不能保障的社会能说是和谐社会吗?最近,温家宝总理在国务院会议上,要求国家和地方财政加大投入,保证学生交通车安全,让学生交通车成为学生安全的课堂,我们必须想方设法解决学生上学乘车难的问题。
让孩子健康快乐成长这是一项长期而艰巨的工程,我们迫切希望家庭、学校、社会构成一个完整有序的教育网络,运用各种力量打造一个和谐民主的教育环境,还孩子自由、健康、快乐学习的权利。

国务院参事室

主任:王仲伟
副主任:王卫民赵冰张彦通

中央文史研究馆

馆长:袁行霈 馆长致辞
副馆长:冯远

参事 馆员 特约研究员

所属单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