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了孩子健康快乐成长”教育论坛在京举行

发展新德育引导孩子们健康快乐地成长

信息来源:作者:清华大学道德与宗教研究中心研究员 何 庆
发表时间:2011-12-13
字号:/

 

 
孩子们能够健康快乐成长是高质量社会生活和国家最佳生存状态的展现,是社会和谐的象征,也是国家管理规制合理而有效运行的集中体现。
但是,现阶段孩子们的健康成长正面临着严峻的挑战,需要我们关注的问题除了课业负担、考级、择校等问题以外,还要特别关注一些社会不良风气和不良行为给孩子们带来的负面影响、逆向激励和人生方向的迷失。如何应对这一问题是摆在政府和教育工作者面前的一项繁难复杂且体大思精的课题,是对我们政府行政效能和教育工作者教研能力和水平的检验。在这里我就如何以新德育促进孩子健康快乐的成长谈些观点和看法。
一、新德育的基本概念
新德育是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为统领,面向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对国民素质的要求,在以为核心并视勇于承担责任为爱之表现的社会运行规则以及与之相适应的社会管理新规制的前提下,运用道德打造人格、文化塑造公民的方式,解决文化冲突与协调问题。同时,借鉴当代学习、传播等科学手段以及传统思想政治教育、励志教育、艺术教育等模式,培养公民具备对事物能够迅速、灵活、正确认识和处理的能力,从学校做起,从自身做起,将社会生活中由于国民素质问题而产生的社会矛盾与冲突遏制在萌芽状态。为孩子们的健康成长营造一个孩子们愿意参与的、良好的社会生活环境,即高质量的社会生活和国家最佳生存状态
建构以为核心的社会运行规则以及与之相适应的社会管理新规制,既是新德育的社会条件,也是新德育内容的基准,两者的互动将极大地促进人们的潜能和智慧在健康的状态下得以最佳发挥,创造出最大价值量,从而提升公民文化力、形成民族凝聚力和国家软实力。
二、新德育的哲学意蕴
著名哲学家冯友兰先生说:哲学是使人作为人成为人,而不是某种人的学问。如果说科学发展观的核心是以人为本,现在我们应该研究的是社会以什么样的人为本的问题。一个社会如果以本来意义上的人为本,则人是感性的、冲动的,暴力的。在现实生活中遇到问题时是困惑的,无能力且不愿意鉴别、界定、表述是与非、正与逆、美与丑。如果一个社会以具有完整人格的人为本的话,人是政治人、人为的人、寓意的人、法人,在现实生活中遇事是认事明理的,有能力且愿意鉴别、界定、表述是与非、正与逆、美与丑。如果每个社会成员能够做到是非明断、正逆明辨、美丑明赏,那么整个社会呈进步景象。
德育最基本的路径就是见贤思齐,因此,孩子们健康快乐的成长,首先需要在政府层面界定社会以什么样的人为本。换言之,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需要怎样的国民素质和形象。
三、新德育的内容——健康理念的导入
这里健康需要新释。在这里提及的健康已引进社会学领域,是多学科相关内容集合而成的、有提升公民境界和拓展公民胸怀功效的、根据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所必需的生产力水平和质量、以世界为背景的健康人生观,是健康公民思维装备的维度,即:
健康=生存境界+生存理念+生存修养+价值修养+人格修养
具体内涵为:生存境界:着眼于人类的健康发展与文明进步;生存理念:视勇于承担责任为爱之表现,在现实生活中认真、完整、充满自信地履行社会生活中多种角色赋予的责任和义务;生存修养:心为子忧、行为民善,在现实生活中,节约每一滴水、每一度电、每一张纸、每一分钱、每一分钟;价值修养:视创造社会价值的人生经管能力为人生之根本财富,在现实生活中用欣赏的眼光看世界;人格修养:视名利为自然、明人生之爱理,在现实生活中以尊重老人、同情弱者、喜爱孩子为完整人格之表现。
以上内容构成新时期的公民思维装备的维度,此维度的深度和广度构成培养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公民完整人格和成熟人格教育理论、方法和技巧,又称新时期公民健康标准
四、健康人生规划之基础的导入
健康人生规划之基础是公民重要的八大属性,其导入时段依次为:0—1.5岁信任;1.5—3岁自律;3—6岁创造;6—12岁勤奋;13—18岁认同;19—25岁亲密;26—40岁能力发展,40岁以后是性格各方面的完善与精进。
如果说,人格教育试图解决公民思想问题的话,那么,属性养成试图解决的是公民的行为问题。
以上内容构成新时期公民道德结构。其内涵还包括公民在现实生活中尊重真实、追求真实、依据真实去行动;在能坦诚地听取他的意见的同时,有正确地把握其真意的能力的培养。
五、新德育链接健康文化与快乐人生
新德育是在既有文化的基础上提出了新观点、新要素和新方法,创新建构了包括新时期人格教育理论甚至道德结构与内涵在内的健康文化,提出了解决新时期出现的道德问题之方法。通过在9年义务教育内容中填补人生之根本财富的选择、生存方式的选择以及完整人格养成方式和成熟人格养成方式等内容的导入,引领孩子们在现实生活中进行健康文化的选择,以培养和促进中小学生以及大学生价值理性体系的建立,为孩子们在新时期经济全球化背景下的生命实践提供认知工具,以形成社会性的健康存在链
健康文化成就快乐人生。健康文化是建立在唯物史观和善情境基础上打造健康公民爱的情怀,营造友爱的文明社会的公民思维活动、心理状态和意识的总和的管理文化学说体系。它的建立,有利于孩子们在健康的生命实践进程中,获得成就感和自豪感(即幸福感),从而达到孩子们能够个人的、家庭的、组织的、社会性的健康成长,以成就快乐人生。
在此建议:在九年义务教育内容中补充社会主义公民价值理性课程内容,即建构将知识与技能的工具理性和有人格甚至道德等价值理性内容相融合的国民教育系列课程。

国务院参事室

主任:王仲伟
副主任:王卫民赵冰张彦通

中央文史研究馆

馆长:袁行霈 馆长致辞
副馆长:冯远

参事 馆员 特约研究员

所属单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