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了孩子健康快乐成长”教育论坛在京举行

与学生脉搏一起律动

信息来源:作者:北京光明小学校长 廖文胜
发表时间:2011-12-13
字号:/

 

教育的发展进步是有其自身规律的。正如学生身体的生长过程,有其自身发育定律一样。因此,当我们在讨论和分析基础教育领域遇到的相关问题时,话题是不能离开学生身体生长发育过程这个定律的。这里强调的是学生身体发育过程定律。定律不能完全视同于规律。规律可以由一定的波度形成,定律则是具有刚性的特质。换句话说,就像婴儿出生后拉胎粪换肚子,长牙齿后又要换牙齿。明白此理,就清楚学生在什么时候需要什么。
从这个意义出发,我们提出了与学生脉搏一起律动的教育理念。同时试图通过教育实践的案例对这个理念进行一个较为详细的描述,并力求通过这种描述,把大家停留在教育现状的注意力转移到教育的科学发展上。因为教育的现实要求我们的教育在传承基础上,兼收并蓄,发扬和发展。这种情形下,专注于某一点都是不足取的。我们都有坚信,教育是在继往开来、传承发展,兼收并蓄过程中呈现出蓬勃生机的,也只有如此,教育的博大胸襟,开阔眼界才会真正打开。
其次,我们应对教育的模块有一个较为清晰的描述。我们现在只强调了学校教育而忽略了对社会教育、家庭教育的引导,在教育实践中,我们发现,教育的天平处于完全倾斜状态时,教育的问题就会越来越集中。我们对此应有深刻认识。读教育史你会发现,家庭、学校、国家,学生、家长、老师乃至环境,对教育都有自然而然的担当。强调某一方面都会带来负面影响或不良后果。这就是提出与学生脉搏一起律动的前提。
通过对日常生活中的学生的分析,你会发现,表面上,从出生起,每个孩子都像一颗恒星,整个家庭都围绕其旋转。但实际情况则不然。其实家庭的所有成员都渴望这颗所谓的恒星(孩子)能按他们的意志旋转。不仅如此,整个社会都是无一例外的,要求着孩子围绕大家的信念、目标旋转。这从某种意义而言,是无可厚非的。但应明白一个基本道理,即,地球在围绕恒星(太阳)公转同时,是有自己的自转规律的。
在现实生活中,大家真以为自己的孩子是皇帝是恒星是太阳,其实不是这回事。而这种情况几乎是一个普遍现象。很多时候,牛顿万有引力这条定律被人们不合适的随意使用了。其表现形式就是,孩子被要求的东西越多,被影响也越大。而家庭、学校、社会所具有的恒星地位也越巩固。而孩子这颗行星的自转能力也就越差。经常有人说,孩子的逆反心理大。其实是不逆反才怪。
地球为什么会有生物,自转能力是很重要的因素,甚至是关键因素。这在目前似乎没有物理上的证明,但现象告诉我们这个道理是可信的。
提出与学生脉搏一起律动的目的:期望我们的学生在坚定不移围绕恒星(太阳)公转同时,为学生在生命发育过程中的自转定律创造良好条件,而不是破坏这条定律。
我们要求孩子像地球一样在宇宙中发出耀眼的光芒,这是没有任何问题的。如同家长要求自己的孩子成龙成凤思想没错一样,而且从某种意义而言更是可取的一种精神。但紧接着发生的有意无意排斥行星(孩子)自转能力,就有问题。理论上讲,这是一种教育的偏差现象。发生这种偏差现象的原因,就是当一颗新的行星(孩子)产生后,大家没有千方百计给出适合这颗行星(孩子)正常运行发展的条件,给出成龙成凤的条件。并且误认为给这颗新星创造一流的物质环境,就能引导培育好新星成长。这种主观上的积极性来源于要求孩子围绕其旋转这个前提,于是造成忽略孩子(学生)自身发展规律,从而导致教育的逻辑秩序混乱,教育的正常模块一团糟。这其实也是目前学生负担过重的根本原因。
我们理应深刻体会并认识,这种潜意识中强烈要求孩子(学生)围绕其旋转的后果,会给孩子(学生)带来无休止的负面的精神恐慌。
这种情况之所以发生,除上述原因外,主观上过于相信经验并根据经验创造出的教育方式有很大责任。所以我们提出与学生脉搏一起律动,也是期望全社会树立起对孩子(学生)成长规律进行仔细观察、分析和认真研究的意识,而不是泛泛地就事论事。泛泛地就事论事,容易导致心烦气燥,容易偏激,且不能真正解决问题。
大家都似乎真切感受到我们的教育发生了严重问题,并产生很多负面声音。这是值得深刻反省的。因为大家听不到最不满意的人的发言。他们虽然人数众多,将来也肯定会在属于他们的时代时主宰并引导社会潮流,但在生命的稚嫩时期,他们的建言权发言权都处于被动局面。所以希望真正尊重孩子(学生),与学生脉搏一起律动。相信不久就会欣喜地看到孩子(学生)积极、健康、科学的自转情形。
所喜的是,我们国家高度重视教育,并希望大家从不同角度对教育问题开出对症治疗的处方。人民日报2011111416日、17日分别以《一名小学生的心声 我的书包为什么这样沉》《一名老师的煎熬 我就这样输给了应试》《三个地方的探索 减负,政府能出啥新招》以整版形式推出有关教育问题报道,并且配发了评论,17日这期报道除评论外,还加了编者的话。从人民日报的报道中我们更加深切感受到党和国家对下一代的关怀备至和对教育的高度重视。作为一名基础教育领域的教育工作者,贯彻落实党和国家对教育的重要精神,是责无旁贷的。限于时间,下面简单谈谈我的一些不成熟建议。
一、教育的创新、改革要沾溉后世
1、教育的创新、改革态度要积极、要端正。教育的创新、改革,在于把握住问题的症状,积极寻找对症良方。不需要对旧有问题进行消极的诅咒和无情的指责。固然诅咒、指责或者哀怨都能写出好诗,做出好文章来,但于解决问题却是无补的。我看青山多妩媚,料青山看我应如是,尤其教育改革不仅是要及时解决当前问题还有沾溉后世的重要意义。
2、教育的创新、改革决心来源于对问题存在本质有充分认识。当我们清楚认识到孩子(学生)的迫切需要是:在公转同时能维护其自转规律,我们理应主动维护孩子(学生)的自转规律。因为教育的创新、改革不是临时的应急措施。
二、教育的创新、改革要形成共识
1、教育创新、改革要强烈意识到:今天的学生就是明天撑天的栋梁。整个社会有这个意识还要产生共识,当共识不停留在口头上时,就会真正转化为教育创新、改革措施的动力。
2、教育创新、改革当以治本为要。教育创新、改革,忌胡子眉毛一把抓;忌发生拣芝麻丢西瓜情况;忌短期行为。务以治本为要。这个就是以学生为本之本。真正做到让学生不成为塑造的恒星,塑造的菩萨。我们的教育创新、改革才符合生命发育过程定律,才能真正做到让孩子(学生)自由地健康、快乐学习、生活,茁壮成长。
三、与学生脉搏一起律动
1、与学生脉搏一起律动是在教育、教学实践过程中提出来的。大量事实表明,与学生脉搏一起律动,才能深入认识学生生命成长过程定律。按住了学生脉搏并与之一起律动起来,很多问题是能得到良好解决的。
沈复的《浮生六记》大家都是读过的,其中一节写道:余忆童稚时,能张目对日,明察秋毫。见藐小微物,必察其纹理,故时有物外之趣。紧接又写道留蚊于素帐中,徐喷以烟,使其冲烟飞鸣,作青云白鹤观……怡然称快。现实生活中,如有孩子(学生)对我们说他能张目对日,肯定会受到指责;而留蚊于素帐中,徐喷以烟,使其冲烟飞鸣,作青云白鹤观……怡然称快,则肯定会被指责为调皮捣蛋鬼。相信沈复这童稚时的趣味、天性,如果当时被发现,恐无成年后这稚香扑怀的文字了。
由此可见与学生脉搏一起律动是很重要的。
举这个看似与教育不相干的例子,其实是想说明教育的创新、改革就是要科学地认识问题,科学地解决问题,如此,本末才不会倒置,南辕才不会北辙。
2、与学生脉搏一起律动,旨在符合学生身体发育过程定律。今天的会议主题是符合这一定律的。
首先,不要把培养孩子的课堂当作运动场。教育考试的目的,是要发现哪些孩子有什么样的特质,该作什么样的培养。这样的认识在小教领域尤其重要。   
我们尤其要高度重视教育在引导方面发生的问题,一说竞争,同学都变作对手,学校、课堂都要变作战场;一说弱肉强食,仿佛四周都有敌人环视。这些抓住一点不及其余的思想对学生有害无益,对社会、对国家,对家庭都是危害很大的。现实生活中,这样的现象却很普遍。顺便再举个例来说明这个问题。一个学生喜欢同学的方式有问题(只能说好象有问题),总是摸摸打打的。被打同学的家长就联合其他家长30多位(其中有50%是听信了这位家长的话,因而出现反感和担心情绪的家长),联名要求学校辞退这位学生,把学校、课堂搞成了战场。站在此方家长立场看,似乎没问题。学校请了各方面专家包括心理学专家,经过认真调查分析,弄清楚喜欢打同学的这位学生不是存心打同学,有时是想引起同学注意,有时是发自内心的对同学的喜欢,有时要把自己的喜悦和同学分享。真正无端被打的同学说,主要是讨厌那位同学动不动伸脚动手的行为。战场倾刻瓦解,问题很快得到解决。这对学生的成长发展是有帮助的,也符合学生的自转规律。
这个例子给我们启示就是,教育要有对整个社会的正确引导。所以建议,教育的改革和创新,一定要围绕中央关于教育的总体部署精神进行。

国务院参事室

主任:王仲伟
副主任:王卫民赵冰张彦通

中央文史研究馆

馆长:袁行霈 馆长致辞
副馆长:冯远

参事 馆员 特约研究员

所属单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