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了孩子健康快乐成长”教育论坛在京举行

完善0~18岁一体化教育体系促进儿童健康快乐成长

信息来源:作者:北京市北海幼儿园园长 柳 茹
发表时间:2011-12-13
字号:/

 

基础教育是国民教育的根基,是提高国民素质、培养强国人才的奠基工程。基础教育的本质是打好人的素质基础,为人的一生的发展奠定良好的基础。
儿童的成长是一个系统的、连贯的、发展的过程,儿童在基础教育阶段所接受的教育应该是系统的、连贯的、分段不分割的!教育应该适应儿童的发展需要,而不是让儿童去适应我们的教育。
一、    现状分析
纵观0~18岁所贯穿的各学段教育,儿童的发展在过渡到下一个学段时,从心理适应、学习方式等方面,会产生明显的不适应焦虑情况。比如,进入小学的孩子,回到幼儿园找老师说不想上学;一些家长在孩子进入初中前会向小学老师求助,希望能帮助孩子尽快适应新学段的生活。孩子的焦虑和家长的求助,充分暴露了各学段衔接中出现的各扫门前雪的问题。这既不符合孩子的身心特点,也有悖于学习的规律。
因此,在基础教育阶段完善“0~18岁一体化教育势在必行!
什么是“0~18岁一体化教育
0~18岁儿童的发展过程中涉及了不同学段的教育,包括家庭教育、学前教育、小学教育、初中教育和高中教育。儿童的发展具有独特性和系统性,需要与之相适应的教育。“0~18岁一体化教育就是要把教育本身看做一个整体,遵循儿童的成长规律和发展特点,加强统筹以及对教育方针的统一认识,分解各学段的教育目标,实行双向衔接,最大限度地促进儿童一生的发展,促进儿童健康快乐成长。
二、已有实践与研究
(一)国内实践与研究。
我国关于0~18岁一体化的教育实践探索中,大多数属于私立教育集团、贵族教育性质的,实施的是幼儿园至高中的直通车式教育,这些学校中实施的一体化教育有别于本文中提到的观点,主要侧重于特色教育或某一专业领域的一体化教育,以及为减轻升学压力而采取的直通车式教育。也有公立学校在这方面有所探索,他们侧重以采用弹性学制为切入点。例如:上海市实验学校,根据儿童发展水平,因材施教,采用弹性学制,即大部分学生实行十年一贯制,少部分学生可以用不到十年或超过十年时间完成基础教育。
(二)国外实践与研究。
世界各国对于0~18岁一体化教育有着不同程度的探索与研究。1996年美国出台了国家科学教育标准,将从幼儿园至高中的科学课程一体化。20世纪80年代,意大利明确了小学教育的主要任务是为儿童今后社会生活和公民教育打下初步文化基础,公共教育部规定,小学教育必须与幼儿教育和初中教育密切结合,还规定了教学法、测试和评估标准等。20世纪90年代加拿大提出,小学课程中的知识学习要贯穿于包括中学在内的13年基础教育的始终,实现小学学习与中学学习的一贯性。
(三)综述分析。
从文献梳理的结果来看,在中国知网数据库中,以“0~18岁一体化教育为关键词检索到的文件为零;以一体化教育为关键词检索到的文件共有900余篇,其中筛选出与本文观点相关的有26篇,从研究内容来看,一方面集中在特殊教育领域,侧重于特殊教育的专业知识结构的研究;另一方面集中在学前教育阶段,侧重于对幼儿园课程一体化的探索。总体来讲,我国关于0~18岁一体化教育还处于探索阶段,研究的专业性和深入性有待加强。
国外一些国家虽然尝试在某一两个学段之间的衔接进行研究,但仍缺乏系统性的研究。“K-12”(从幼儿园到12年级)的教育模式,受学区教育资源的限制,偏重于小班化教育,缺乏对一体化研究。
三、建议与对策
根据对目前教育现状的调查研究,以及对“0~18岁一体化教育已有实践的综述分析,我们认为,我国对“0~18岁一体化教育的实践探索与专业研究亟待实行。
(一)应树立全社会关心教育的大教育观念,为人一生的发展服务。
党的十七大报告明确指出,科学发展观的第一要义是发展,核心是以人为本,基本要求是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这对于教育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树立大教育观念,就是要紧紧围绕以人为本的核心,引导全社会树立对教育的统一性和整体性认识,教育不仅是教育部门的责任,也是政府、机关、企业、社区、家庭等共同的责任,全社会都要本着为人的一生发展服务的基本原则,支持教育工作的开展。
《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以下简称《纲要》)提到,要把教育摆在优先发展的战略地位,指出切实保证经济社会发展规划优先安排教育发展,财政资金优先保障教育投入,公共资源优先满足教育和人力资源开发需要。这些体现出在科学发展观的引领下,全社会树立大教育观念的重要性,以及党和国家对教育的高度重视。
(二)应加强统筹,坚持教育方针的统一引领。
我们应该在宏观层面加强教育统筹,对教育方针有统一的认识和系统的解读,尤其是,教育要着眼于人一生的发展。
1.教育方针的历史沿革。
1957年,我国首次采用教育方针的表述,提出:应该使受教育者在德育、智育、体育几方面都得到发展,成为有社会主义觉悟的有文化的劳动者。” 1995年《教育法》中规定:教育必须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必须与生产劳动相结合,培养德、智、体等方面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十七大提到坚持育人为本、德育为先,实施素质教育,提高教育现代化水平,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其中,十七大关于教育方针的论述,体现了科学发展观以人为本的核心思想。
纵观我国教育方针的发展与演变,体现出了教育方针的全局性、变动性、现实性和阶段性。各时期的教育方针既体现出了时代需求,也体现出我国政府对教育要培养人的目标的统一性认识
2.加强对教育方针的解读与实施。
在对教育方针的统一认识和统筹思考的基础上,我们应加强对教育方针的解读与分析。教育方针不仅应在宏观理念上对各阶段的教育起到统领作用,还应在实践层面对各阶段教育起到指导意义。
首先,教育部门应该组织对教育方针的系统解读,制定相适应的支持策略与具体措施,给予不同教育阶段以针对性指导,明确规定各学段教育培养的目标,处理好长远目标与阶段目标之间的关系。
其次,对教育方针的解读,要注重各阶段教育的针对性与人的一生的发展的统一性,尤其要注重对过渡阶段的衔接进行明确规定,从而加强实现教育的系统性。
最后,对教育方针的解读,要紧紧围绕人的长远发展,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促进教育内部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
(三)各学段应注重教育目标的分解与落实,在执行统一的教育方针的基础上完成教育任务。
各个学段教育既要加强统筹,坚持教育方针的统一引领,还要对教育方针和培养目标进行分解与落实,制定以长远目标、阶段目标和具体目标为核心的目标体系。其中,长远目标要紧扣教育方针的统一性,着眼于人的一生的发展;阶段目标要关注衔接学段的培养目标,以本学段目标为主,以其他学段目标为辅;而具体目标,则是各学段在制定具体培养目标时,要结合不同学校的特色与要求,制定具体可行的培养目标。
同时,还要处理目标体系中各级目标之间的关系,在落实教育方针的过程中,要着眼于长远目标,立足于阶段目标,着手于具体目标,从而为促进人的一生的发展而做出贡献。
(四)应加强研究各学段之间的双向衔接。
实施“0~18岁一体化教育的一个关键任务就是要加强各学段双向衔接的专门研究,通过调研与分析,形成较为科学的、可操作性强的双向衔接机制。
1.制定双向衔接机制。
如何让儿童更快地适应小学生活、中学生活呢?这不单单是一个学段的教育任务,而是每个学段都要承担的。制定双向衔接机制,有利于各学段教育能够根据双向衔接的工作职责与内容,合理安排工作。同时,从评价方面,应当加强对各学段双向衔接实施情况的评价与监督等。
此外,各学段应当特别注重下行学段衔接的研究,即,学前教育应关注幼婴衔接,小学教育应关注小幼衔接,初中教育应关注初小衔接,高中教育应关注高初衔接。同时,还要向社会和家长宣传一体化教育理念指导下的双向衔接的教育举措,正确导向社会舆论,缓解家长焦虑,这样才能更有效地避免重复性学习提前学习等不符合儿童发展规律的现象。
2.完善0~3岁阶段的婴幼衔接机制。
目前我国现有学制中缺乏对0~3岁婴幼儿教育的专门学段,这阶段的教育任务大部分都由家庭、社区来承担,与其他学段相比,具有一定的特殊性,“0~18岁一体化教育的起步阶段就是0~3岁阶段,做好这一部分的衔接工作尤为重要。
此外,对各学段之间的双向衔接还要注重不同阶段儿童的学习特点与规律,紧紧围绕儿童发展需求与规律进行研究。
完善0~18岁一体化教育既是我国社会经济、文化发展到现阶段的时代要求,也是人自身的发展需求。教育要担负起促进人一生发展的责任,担负起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的使命;同时,从儿童的发展规律和学习特点来看,实施0~18岁一体化教育有利于教育统筹与衔接,使分阶段的教育不分割,具有整体性、系统性和全面性,从而顺应和支持儿童的发展,促进儿童健康快乐地成长!

国务院参事室

主任:王仲伟
副主任:王卫民赵冰张彦通

中央文史研究馆

馆长:袁行霈 馆长致辞
副馆长:冯远

参事 馆员 特约研究员

所属单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