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会”期间访参事

冯骥才委员递交提案 保护“非遗” 要亮红黄牌

信息来源:
发表时间:2012-04-16
字号:/

冯骥才委员就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提出自己的见解。尉迟健平 摄

  出席全国政协十一届三次会议的全国政协常委、民进中央副主席、国务院参事、全国文联副主席、天津市文联主席、今晚传媒集团高级文化顾问冯骥才委员今天上午向大会递交提案,建议对已经申遗成功的非物质文化遗产进行长期监管,实行黄牌警告与红牌除名的制度,加强对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力度,从文化层面进一步提升我国的软实力。

  谈文化,深感责任重大

  冯骥才委员在接受本报记者专访时表示,在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中,温总理指出,“国家发展、民族振兴,不仅需要强大的经济力量,更需要强大的文化力量。文化是一个民族的精神和灵魂,是一个民族真正有力量的决定性因素,可以深刻影响一个国家发展的进程,改变一个民族的命运。”一个国家的“软实力”,有时候需要比“硬实力”还要更硬。作为一名文艺界的委员,我深感肩负责任的重大。为此,年内我将重点推动以史诗、叙事诗、神话、传统歌谣等为代表的中国“口头文学”数据库的建设工作,目前抢救普查工作已经接近尾声,从民间搜集来的手抄、油印本等具有重要价值的历史资料,目前已经有5000多册,整理完成后预计将有8亿多字。

  谈提案,“申遗”更要“护遗”

  据了解,近年来,冯骥才委员出席全国“两会”递交的《关于紧急抢救中国民间文化遗产的提案》、《关于设立国家遗产日的提案》、《关于春节假期前调的提案》、《文化遗产的产业开发要通过专家审定》等提案均被采纳,并引起广泛关注,今年他递交的提案是《关于建议国家非遗名录制定黄牌警告与红牌除名条例》。冯骥才说,作为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专家委员会主任委员,近年来我欣喜地看到各地下大力量保护民间特有的文化遗产。然而,个别地方受不良政绩观的驱使,只重申遗,不重保护,一旦申遗成功,对遗产及其传承人则放置一旁很少过问,既无科学的保护标准、严格的管理措施,也无维护与推动传承的办法,甚至丢给市场,任其开发,致使文化遗产面目全非,造成新的破坏,国家非遗名录渐渐名不符实,问题十分严重。

  冯骥才建议,“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和地方各级政府的“非遗名录”,应效仿世界文化遗产的管理办法,对已进入名录的遗产设立警告和除名机制。一方面,政府主管部门建立专家督查小组,对进入名录的遗产长期监管,定期审核,审核结果要进入遗产管理档案,同时对其保护工作进行专业指导;另一方面,经专家小组审核,凡发现文化遗产因缺乏保护或过度开发遭到破坏者,进行警告,责其限时改正。对于已遭到严重破坏,改变遗产本质,传承中断者,则予以除名。以此加强非物质文化遗产管理的约束力,维护国家文化遗产的高贵性、纯洁性和严肃性,使遗产始终作为中华文化的精华,惠及当代并传于后世。

国务院参事室

主任:王仲伟
副主任:王卫民赵冰张彦通

中央文史研究馆

馆长:袁行霈 馆长致辞
副馆长:冯远

参事 馆员 特约研究员

所属单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