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节文化的传承与创新”座谈会在京举行

洪三泰:重塑广东春节文化新形象

信息来源:
发表时间:2011-07-18
字号:/
 

广东省文史研究馆馆员、广东省文史研究馆文学院院长洪三泰 

  

广东的春节文化是多元的丰富多彩的文化。如何在传承和创新春节文化中,不断地重塑其富有时代色彩的崭新形象,是广东文化强省建设的一项任务。 

一、广府、客家、潮汕三大民系春节文化的独特源流 

(一)广府人。分上四府和下四府。上四府包括以广州为中心的南海、中山、番禺、顺德;下四府包括台山、开平、恩平、新会、江门等地;广府还包括白话区、粵西等地。 

广府的根在中原。广府的春节文化是广东春节文化的代表。它既传承了中原春节文化的重要部分,又注入西方和本土一些优秀文化样式。广府春节文化具有三大特点:一是丰富多彩,既古老又年轻。如喜欢吃狗肉、蛇肉、黄花雀,也喜欢吃汉堡包、日本寿司,饮鸡尾酒;一边舞龙、舞狮,一边跳迪斯科、唱卡拉ok;既供财神,又用电脑测股市。二是活泼明快:珠江水的浪漫,山乡花的鲜丽,大海浪的活泼,鼓励开放。三是兼容情怀,温和方式。 

(二)客家人。在南迁入粤时,富饶的珠江三角洲和潮汕平原已有广府人和潮汕人生活了,他们不得不和畲、瑶等少数民族杂居在内陆山地。俗语讲逢山必有客,无客不住山。贫瘠的山区耕地有限,不能容纳众多的人口,为了生存,他们不得不经常迁徙。在长期的迁移过程中,客家人养成一种刻苦耐劳,自立自强的淳朴民风。他们的春节文化,既庄重地传承了源头春节文化的淳厚深沉,又革除了一些糟粕,去繁就简,吐旧纳新,抑铺张浪费,扬勤俭节约。强化了爱惜生命和拼搏进取。 

(三)潮汕民系。唐宋以后,从中原迁徙到福建的潮州人很多。现海内外共有2800万人。潮汕人的春节文化十分庄重和强烈。总的看,是以正压邪,以群体代替个体,以广东联系海外,枝叶茂盛。舞狮及打大锣鼓,张扬正气、义气和勇气,显示出该民系的刚强、坚忍、进取的民风特色。 

二、三大民系在传承、坚守、筛选、创新中重塑春节文化的根、茎、叶 

如广府文化的根在中原,因此,在欢乐祥和中透出一种礼义仁爱。这传统根脉,广府人一直坚守。其根粗而有力,扎得深深。广东江海一体的地理位置,使广府文化处在中西文化的交汇点上,容易与海外联系和文化接轨。由于民俗文化的不断相互交流,使春节文化融入了西方现代文化的元素。中原的舞龙、舞狮,技艺日趋高超;花会变花街,行花街成了春节的一项重要节目。又如客家文化入粵后,繁琐的祭神祭祖仪式已化简。守岁、酿豆腐等以老年人代替年轻人。相互拜年等强化了健康意识和生命意识。由此,分散于广东各地的客家人发展、兴旺,所谓茎,显得特别粗壮。再如潮汕民系有更广泛的海外联系,海外侨胞,热衷于春节文化。春节文化因而辐射暸远,散叶茂盛。 

广府、客家、潮汕的春节文化在积淀深厚的基础上,开始了筛选和创新。如广府民系特别是广州人,对于花市习俗是有筛选的。由花会到花街花市,再到手机花市广州迎春花市的形成,可追溯到明朝或更早年代,广州迎春花市当时与罗浮山的药市、东莞的香市、廉州的珠市,被称为广东四市,影响甚广。到了清中期而有所发展,由各城门扩展至城内,整天营业,并由单一的素馨、茉莉花向多样化扩展。发展到现在即成花街、花市,繁花似锦、人海如潮。广州迎春花市,既呈现古老的岭南春节习俗,又与广府人尤其是广州人的生活密切相关,融合了广州人讲意头大吉大利的传统,如去花市一般是先买桔子。桔者大吉也。广府人的花卉语言具有求实、重利、善变的特征,与广东人讲求实际、重功利的传统心理相符。比如,标价与发财致富有关,“3”“8”“9”谐音,寓意生生猛猛、发财大利、长长久久,而花卉的价格也很讲究。广州迎春花市广采博收,品种越来越多,形式越来越广泛,充分体现了珠江文化的兼容性这一鲜明特点。花市一开始只限于素馨花,后来随着生产和商品经济的发展,开发出不少品种并不断吸收国外品种,如茉莉、水仙、昙花等。 

吃大盆菜,是广东客家人特有的习俗,源于客家传统的发财大盘菜,其烹饪方式多元化,享用时营造着那种乐也融融的团圆氛围。广东客家人吃大盆菜源自宋代,延续至今已有500800多年历史。明、清两代,深圳当地客家人称为新安盆菜(新安即今宝安),当时吃盆菜用木盆盛菜,一桌用一个木盆,一张八仙桌,四条长凳,八人一桌,俗称吃盆菜。后来下沙人丁兴旺,生活越来越富裕,闹元宵的人越来越多,就改称为大盆菜大盆菜用不锈钢盆,盆里有十五种菜,包括煎蚝、鸡、鸭、猪肉、炸鱼、腐竹、冬茹、芹菜、萝卜等。十几道菜一层层放入盆中,最上面一道菜是鸡鸭,寓意飞鸟归巢。大盆菜象征百鸟归巢,团圆富贵,祈盼来年国泰民安、五谷丰登。2010118,深圳六约客家社区居民喜迁新村,共建楼房30560户。摆1500大盆菜迎宾客。六约新村落成成为当地村民和龙岗区的一件大喜事,为了与人分享这份喜悦,社区举行了盛大的落成典礼。 

广东客家人吃大盆菜,以传送亲情,和睦宗族、弘扬祖德为宗旨。有的规模越来越大了。如2002年正月十二,下沙人摆宴3800桌,宴请世界各地宾客6万多人,在村文化广场摆设传统元宵盛宴大盆菜,并以此获得基尼斯世界纪录。这一年深圳市福田区下沙村邀请世界各地的四万客人共同分享了用料共达52吨的大盆菜,更是创下了民间宴会的吉尼斯世界纪录。 

拜年风俗由年初一登门拜年到电话拜年,到信息拜年。年宵食品花样常新。如今客家人则废了年初三穷鬼日不出门的习惯,变为活跃的文娱体育活动。 

潮汕春节家庭赌博源于殷商时期,战国时为赌钱。现在,此俗已经冷淡。现在最受欢迎的新春游大标。早在清代、民国时期,以祈丰年、避邪趋吉的意识演绎而来的大锣鼓春游,也独具团结、和谐、步调一致、安宁、喜庆之意,所以能够盛行。标旗锣鼓游行队伍以大标旗作前导,标旗一般横宽达四、五米,直高约二米,均用绸缎作底,缀以纹饰,并分别嵌上四海升平年丰人乐等佳句,旗边还饰以五彩花边,缤纷耀眼。扛标旗者,均是经过挑选的妙龄少女或俏俊男士。有穿长衫的、有穿旗袍的,有穿时髦服装的,加上浓妆艳抹,男的潇洒俊逸,女的花枝招展,令人眼花缭乱。这种标旗称文标,有的多至160枝。文标中间有的还间插了三角形的蜈蚣旗,这类旗的边缘由无数棱角组成,以大竹竿串之,独成一格,俗称武标或叫五丰旗,由壮汉扛着。扛武标者,人人脚扎绑带,穿芒鞋,身着武士装,头戴尖顶竹笠,显得威武雄壮。无论文标”“武标,标前均系有网兜或花篮,内中分放上大吉()、香烟、名酒等。 

标旗后面是爆竹担花篮担,由32名乖巧伶俐的男女,精装打扮成八仙庆寿江万里封相五福图等八屏戏。 

戏屏之后是锣鼓队,由16名衣着一色的俏俊女郎敲锣开道,铜锣后面是指挥全套鼓乐的景钟大鼓,运载大鼓的鼓亭由两人一前一后扛着,大鼓声如雷鸣,鼓槌也扎红绸,擂起来更添雄伟气氛。大鼓两侧是大钹、小钹各两副,加上小锣、钦仔成为一队指挥中心。大鼓之后是深波和马头锣”(俗称苏锣),总称武畔武畔之后是文畔,包括二弦、椰胡、扬琴、古筝、琵琶、唢呐、横笛、等近30件乐器。队伍的最后,专设一人挑担精巧玲珑的箴担,里面放大吉、槟榔和贺年卡等物,向队伍经过的乡村分送大吉、贺年卡,以示祝愿。各乡村也须回礼于箴格,表示互相祝愿。 

这种民间文娱活动,经世代沿袭,不断丰富完善,深受群众喜爱。近年来,沐浴着改革开放的春风,在揭阳炮台镇、云路镇、新亨镇、仙桥镇等地,每年春节都有标旗锣鼓队文艺游行。队伍的素质、编排、服饰、道具及活动项目,鼓乐演奏艺术,都有较高的欣赏价值。特别是炮台镇居委标旗锣鼓队,发扬潮汕民间艺术传统,加进了现代意识新潮流派,古为今用,洋为中用,以更壮观、朝气蓬勃的阵容,被特邀参加汕头市第三届迎春联欢节,倾倒了汕头市市民。过去春节年初一、二禁用井,初三始用的风俗已废,因如今潮汕民众均饮自来水了。 

广东三大民系的春节文化,都在遵循着传承、坚守、筛选、创新八个字的原则不断地发展着。好的习俗有越来越大的趋势,重塑的根更深,茎更粗,叶更茂。 

三、广东春节文化在新时期的新特质 

广东三大民系正在努力为春节文化注入时代新文化元素,并进行重塑。普遍是:革除旧习,呈现新时代风貌。比如,三大民系共有的观礼祭神游神灯会年例游神等神祖崇拜传统活动,已变成感恩与祈福同在,国泰与民安共享;守岁拜年,变成礼义与和谐相生;舞龙舞狮,变成智慧与力量共展;年年压岁、潮汕年夜吃蚶,变成商品意识、市场经济意识齐育等等。 

重塑的广东春节文化后,还展现了三项新特质:一是以人为本,扶正祛邪(给压岁钱拜年讲好话等);二是以群体活动为主,团结大爱(游神、舞龙舞狮等);三是以国内乡庆为中心,到与海外侨胞联谊(潮汕人在海外的亲人,也传承了家乡春节文化,在异国同庆)。 

笔者在调研中发现,广东春节文化传承和创新中还有不少工作要做,为此提四点建议: 

(一)民俗文化重在字。爱民,与民同乐,才利于春节文化保持正确的方向。作为有关领导部门和领导者应当给予真诚的呵护,并以平等的身份与民同乐。在同乐中有意识地引导人们研究、分析,发现其中的糟粕部分,应以剔除。如祀神祭祖以及游神赛会,既有祭祀色彩,也有娱乐气氛,成为广东人不可或缺的风俗。决不能只强调破除迷信这一点,随意剔除。可以鼓励他们分析:神化了的古人或传说中的英雄,有什么精神值得后人景仰和学习?在活动中强化对先人的宝贵精神的学习和继承。后辈当以之为楷模。同时,剔除属于封建迷信的部分。 

(二)鼓励创新。只有创新,春节文化才能获得新鲜的活力。如广东春节文化中吊灯、做丁酒,是生男孩的庆祝节目。龙船席走马席,人们随意来吃喝的习俗,也应加以引导。男女都一样,过去以生男孩为荣是不对的。客家人吃大盆菜也有大吃、滥吃而造成浪费的现象,这要适当引导。至于点灯,是光明、喜乐的象征,可引导村民美化乡村环境。 

(三)国外潮籍华侨庆春节,作用很大。优秀的春节文化向海外传播和辐射,有利于团结海外侨胞,发扬我民族精神。政府应给予肯定,给予支持和鼓励。可考虑派出代表团前往一些国家参与这些活动,让侨胞感到祖国的伟大,祖国的温暖,亲人的友好。同时,欢迎侨胞回乡过节寻根,借以增强民族自豪感和故乡情怀。 

(四)广东在春节文化的形象重塑中,要做好五个结合,即:深厚的文化底蕴与活泼民俗样式相结合;古老文化习俗与崭新时代气息结合;迁徙流变的单调色彩与岭南地域的丰富特色结合;古老文化精华与现代文化元素结合;广泛的民众活动与民俗文化旅游事业结合。 

总之,春节文化创新有不少可行性经验,值得总结和推广。春节文化习俗,化为经济效益,发展了文化产业,这是一项新的事业,也是创新的重要内容。我们要与时俱进,做得越来越好。 

 

国务院参事室

主任:王仲伟
副主任:王卫民赵冰张彦通

中央文史研究馆

馆长:袁行霈 馆长致辞
副馆长:冯远

参事 馆员 特约研究员

所属单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