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节文化的传承与创新”座谈会在京举行

西安市文史研究馆调研组:传承中保护 创新中发展
——西安市春节文化传承与创新调研报告

信息来源:
发表时间:2011-07-18
字号:/
 

  

西安市文史研究馆调研组 

  

为贯彻中央文史研究馆关于开展春节文化传承与创新调研活动的相关精神,我馆继去年召开中国传统节日文化研讨会后,今年初又组织馆员和陕西节庆文化促进会的专家,对西安市春节文化活动开展得比较好的单位和西安市旅游局、文化局及相关区县政府进行了重点调研。现将西安市春节文化活动的现状、亮点与思路、创新所需要解决的问题陈述如下。 

一、春节文化:在传承与创新中保护 

中国的传统节日文化,经历了文革的断裂期,随之又遭遇现代西方文化的冲击,其传承与创新,变得十分紧迫,也十分艰难。 

春节文化作为活态文化,只有在传承与创新中才能得到保护,不能仅靠文物展示和文字记录完成,而是靠大家一起游戏而传承。所以,保护春节等中国传统节日,不能停留在的层面、理论的层面,更重要的是的层面、实践的层面。只有人民群众喜闻乐见,都关注春节,参与春节活动,春节才能得到保护,才能得到发展。至于传承是原汁原味,还是融入了新的味道,相信智慧在民间。事实上,春节文化正是在各朝各代的文化交融中发展下来的,它有自己旺盛的生命力。 

二、西安春节文化传承的十点探索创新 

西安是享誉世界的历史文化名城,众多的传统节日习俗都源于此。近年来,西安在继承传统的基础上,不断丰富春节文化活动的形式和内容。 

(一)一座城的春联:西安城墙地标的春节文化彰显 

春联,是春节的第一文化符号。西安人巧妙地将春联与西安城墙结合在一起。从2005年起,西安城墙景区与媒体合作,举行祥和迎新春·我为古城挂春联征联活动,设置万元大奖,面向全球华人征集西安城墙十大城门春联,并邀请专家评选,书法家书写,在春节来临之际,挂到各个城门,庆和谐,歌盛世,形成了西安春节文化的一道独特风景。征联活动至今已开展6年,参与的人群越来越广。 

这一活动,将春节文化、楹联文化与古城西安的地标结合在一起,是一种大胆尝试和创新,使一个家的春联成为一个城市的春联,更具拓展意义和价值。 

(二)别样的春晚:陕西电视台春节慈善朝阳行动 

在央视春晚之外,陕西的万千观众还有一个别样的春晚”——陕西电视台大型媒体公益活动朝阳行动春节特别节目。 

朝阳行动以贫困家庭、贫困儿童为主要对象,以爱心传递为主题,6年时间里,载着爱心一路走来,感动着越来越多的观众。其中朝阳行动2008·水窖寄深情持续一个月,募集到全国各地的爱心捐助2000多万,能够修建4000多个水窖…… 

这一行动受到了陕西省委、省政府的高度赞扬和大力支持,省委书记赵乐际明确指示:这一件事情很有价值,很有意义,要继续做下去。并当场以个人名义认购了爱心水晶 

(三)鸣钟祈福:千年雁塔晨钟吸引市民 

关中八景之一的雁塔晨钟有逾千年历史。雁塔晨钟源于小雁塔,小雁塔今日的所在地西安博物院,连续三年与陕西节庆文化促进会合作,举行新年鸣钟祈福活动,邀请西安市各界知名人士及千余名市民参加,社会影响很好。陕西电视台与西安大慈恩寺(大雁塔)举行的鸣钟祈福活动,以电视直播的方式吸引广大市民参与,影响巨大。如今,大小雁塔的鸣钟祈福已成为西安每年元旦、春节期间的一项品牌活动,而且通过电视直播,连线全国十寺和五洲四海,开始向国际化迈进。 

(四)文化庙市:大唐西市再现庙市轰动奇观 

逛庙会是春节文化的重要内容。但庙会必须有庙,如今都市里的庙会大多没有庙,或者没有宗教性。大唐西市是唐代最大的商品流通交易市场,如今恢复建设的大唐西市为提升自身影响力,连续举办了三届春节文化庙会,投入较大资金,以独特的方式再现古城春节庙会。 

它的特点:一是没有门票槛,所以人气最旺;二是丰富的小吃和商品。吃是庙会文化最重要的部分,是吸引老百姓多加停留、品赏庙会的关键;三是年味十足的民俗盛宴——关中民俗迎春文化展演、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展演、迎财神万民祈福仪式、秦腔自乐班大赛、现场地书表演大赛等,使其庙会有了文化味道;四是引进了俄罗斯异域风情演出等亮点节目,中西合璧,丰富多彩。 

大唐西市在西安春节文化创新方面有很大的启示,庙会成功的关键在于内涵,它没有在上下功夫,而在上做文章,有丰富的吃、游、购,也有年俗的观、听、赏,更有外来文化的新、奇、特,再加上重拳营销,因此获得了很大的成功。 

(五)庙里祈香:人头攒动的城隍庙会与法门寺庙会 

春节文化中的祈福纳祥是很重要的内容。西安城隍庙是春节期间市内香火最旺的地方。每年,这里的本命年转运大法会都会吸引不少青年男女。正月初十至十五,终日人头攒动。而位于西安之外的法门寺,每年大年初一烧头香的市民和当地农民多达数万。 

民间信仰实际上是春节庙会的基础,人们在年节这样重要的时刻,十分渴求精神的慰藉和宣泄,进庙烧香祈愿实为一种心理需求。 

(六)年俗展演促旅游:大唐芙蓉园春节文化吸引游客 

西安是个旅游城市,春节又是旅游黄金周,如何吸引春节游客,成了西安许多旅游景区关注的焦点。其中,大唐芙蓉园在这方面表现最突出,每年它都在年俗展演上下功夫,以独特的民俗文化与地域文化丰富园内的春节文化,以鲜活的陕西年俗吸引国内外游客。 

2006年以来,大唐芙蓉园每年对其春节文化活动主题进行创新:2006芙蓉园里闹新春·财源滚滚一整年2007中华祈福庙会·恭迎释迦牟尼佛真身舍利2008鼓舞长安城·欢腾奥运年2009回归中国心·享受中国曲江年2010民俗百艺大荟萃·福虎贺春迎新年2011玉兔喜迎春·水上拜财神。他们还将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东仓古乐保护传承下来,每天在园中免费向游客演出。他们不断探索,主张将传统节日习俗的文化内涵与现代的人文情趣、价值取向和生活品味等积极成分和谐接轨,这对春节文化的保护与发展,对开掘春节的旅游市场都是很有启示的。 

(七)鼓舞大赛:户县春节锣鼓社火巡游热闹非凡 

西安春节文化最热闹、最具狂欢色彩的是社火巡游,这和西方的花车巡游一样,都是节日里最具动感、最具看点的节目。春节社火巡游如今只在一些县城和乡间集镇有所保留,西安市户县举行的春节鼓舞大赛就是很好的一个范例。 

户县已连续举办了十届鼓舞艺术节,每年正月十四至正月十五,由户县人民政府主办,县委宣传部、县文化体育广播电视局承办借此传承鼓舞大赛风俗,展示户县改革形象,凝聚全县百姓人心。据了解,每年的大赛有30多个鼓队,30多辆彩车,85个方阵,户县政府机关单位以及大王、涝店、庞光、草堂、甘亭等乡镇的群众,用锣鼓、社火、秧歌、腰鼓、高跷、火龙、地龙、狮子等30多种艺术形式集中展示各自的才艺。这些节目,融音乐、舞蹈、杂技、曲艺、工艺、美术、武术、诗歌、戏曲等为一体,全面体现了户县人的群体才智、财富、技能和力量,弘扬了民族传统文化,丰富了群众的节日文化生活。 

(八)上元灯会:西安城墙再现唐代上元灯会 

春节赏花灯是中华民族的传统习俗,唐代元宵灯节盛极一时,京都长安张灯结彩,火树银花。西安城墙自1984年开始举行唐都上元不夜城——上元灯会,每年在春节前后举行1个月时间,成绩很大,积累了很多经验,使得不少外地景区前来取经。城墙灯会也在不断引进国内著名的彩灯来西安展览,去年就将四川的国际熊猫灯会引进西安,造成了很大的轰动。但也存在严重的创新挑战。一是西安城墙作为文物保护单位,门票高,严重限制了观灯人数,许多与灯会相关的美食美味也不能进入,导致上元灯会做不大;二是灯会主题创新不够、卖点少,制约发展。没有相当的卖点吸引市民,是不会有社会效益与经济效益的。 

(九)财神巡游:大唐不夜城与曲江池的财神娱乐 

财神文化,是中国春节文化十分重要的一个内容。初五拜财神,和正在梦想发财致富的中国人的心理非常贴近。西安周至县是正财神赵公明的故乡,在西安,春节财神文化也受到追捧,大唐不夜城与曲江池每年都有财神巡游活动。 

春节期间,大唐不夜城举行财神祭祀及财神巡游活动,民俗符号被科技的声、光、电所升华,古老的春节文化与现代的商业融合在一起,非常时尚。财神在这里也被现代化了,巡游财神更多的是一种游乐,给节日增添喜庆的气氛,跟庙中拜财神相比是另一种的感觉。在曲江池,春节期间天上还掉财神:一个升到高空的氦气球被包装成一个大财神,让人们在春节期间体验财神天降的神话色彩,很能吸引广大青年。 

(十)唱秦腔:秦声秦韵唱醉三秦父老 

秦腔是陕西的地方戏,深受城乡群众喜爱。唱大戏向来是春节文化不可或缺的内容。每年春节期间,具有百年历史的西安易俗社都要举行秦腔演出,初五到十五,天天都有名家和新秀登台,门票也让老百姓消费得起。陕西省戏曲研究院每年也有春节戏曲演出,设百姓专场。曲江戏剧大观园每年也有露天的免费戏曲表演。这些演出,极大地丰富了老百姓的春节文化生活。 

三、西安在传承与创新春节文化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和解决思路 

(一)没有构成拳头产品,建议发挥党委、政府的作用,在树立春节文化品牌上下功夫。 

尽管西安在春节文化创新中有了很多探索,也有很多亮点,但总的来看,没有形成一个拳头产品。春节文化活动规模比较小、比较分散,各自为战,没有形成合力,影响力不够,没有一个强有力的政府组织将这些活动统一策划、统一打包、统一推广,可以说没有形成西安的春节文化品牌。从全国看,如果说北京春节文化的品牌是庙会,四川春节文化的品牌是灯会,广州春节文化的品牌是花市,西安还没有一个很叫响的春节文化品牌,这与这个千年古都的身份和地位不相适应。这几年西安市旅游局以幸福生活天天游为主题,对西安的春节文化活动进行了整合和提升,在《西安晚报》等媒体公布每年春节文化旅游的春节活动好去处,也通过旅行社对春节期间来西安的游客进行组织推广。但旅游局仅仅是引导游客去参观现有的春节活动,而对春节活动的内容是无力组织与策划的,这样就起不到整合的作用。西安市文化局主要是负责春节的公共群众性文化活动,也不能组织有特色、有影响的春节民俗文化活动。这样,真正搞春节文化活动的是一个个独立的旅游景区或单位,他们按照自己的思考和经济条件搞活动。总的来看,西安的春节文化活动没有一只强有力的手来整合。所以,建议党委、政府牵头,尤其是借鉴北京、山东等地的经验,组织专家对西安市现有的春节文化进行整体梳理包装,经过精心策划,形成一个春节文化的拳头产品,集中打造,统一推广,打出西安春节文化的历史古都品牌。 

(二)政府整合的力度不够,建议有一定的公共节日文化投入和公益投入。 

春节是中华民族最重要的传统节日,一般地说,应让节日回到老百姓的手中,政府不要管的太多。但当前传统节日遭到现代社会习俗的挑战,春节文化已经不能在过去的家庭与血缘中完成。尤其是随着日益严重的城市化进程,人们走出了农耕社会的文化土壤,来到了全新的城市环境,传统岁时节日里的所有风景都发生了变异,城市中的中国人已经不知道如何过传统的春节了。在这样的情况下,仅仅靠放假,让老百姓和商家来解决全民的过年过节问题,就显得我们的政府有不作为之嫌。 

当今时代,国家安全已不仅是军事安全、经济安全,更重要的是文化安全。我们该如何捍卫我们的文化安全,如何向世界输出我们的文化软实力?除了孔子学院,最重要的就是春节等节日文化的输出。如今,华人遍布世界各个国家,有华人的地方就有中国人过年过节的习俗,这种文化传统的基因被带到了世界的各个角落,决不能忽视中国人节日文化的凝聚力。同时,政府负责公共性文化的投入,而春节这个全民族最大的公共节日却缺乏政府的投入,显然是不正常的。所以,建议政府将春节文化纳入公共文化管理领域,每年统一投入;同时,发挥民间力量和市场运作良性机制,倡导有责任感的企业为公益化的春节献策出力,将春节文化引入良性的发展轨道。 

(三)从市场化来看,西安目前的春节文化活动效益差,建议政府给予经费补贴支持。 

节日不仅是文化现象,也是很重要的经济和社会现象。节日期间是最大的消费旺季,节庆活动最终是靠市场化来实现的。但要实现经济与社会效益的双赢,有一个相对漫长的市场培育过程。从目前调研来看,西安的春节文化活动经营效益比较差。大唐西市去年春节庙会投入200多万,直接收入20多万,赔180多万,基本上是赔钱赚吆喝。作为企业行为,这种做法不能长久。西安小雁塔每年与人合作的祈福庙会,最好的收入也是100万,除了分给合作方外,自己没有太多的经济效益,图的也是影响力。大唐芙蓉园每年的春节文化活动基本上也是经济效益持平。春节期间各项演出成本最高,搞好春节文化市场需要一个过程。建议政府给予这些单位一些补贴和支持,否则,长此以往就坚持不下去了,西安的春节年味会更淡,严重影响西安的国际化形象。 

(四)从文化上看,西安春节文化活动的内涵不足,建议组织专家队伍提升。 

目前来看,西安春节文化活动各自作战,各唱各的调。每年西安市旅游局幸福生活天天游,也只是将各个春节活动统一排一个节目单,在媒体上公布一下。真正做春节文化的,是各个单位的一批青年人。青年人热情很高,很有创意,但常常对我们春节文化的传统内涵认识不足,创新缺乏文化味。建议政府组织节庆专家参与每年的春节文化活动方案论证会,使西安的春节文化凸显自己城市的独特品质,将西安春节文化搞出风格来,与这个国际化大都市共同起舞。 

春节作为中国人的第一大节,是关乎每一个炎黄子孙的大事。搞好了春节文化,也会为清明节、端午节、中秋节等中国传统节日创新提供样板。所以,春节文化传承与创新的意义十分重大,值得每一位有责任感的中国人思考。 

 

国务院参事室

主任:王仲伟
副主任:王卫民赵冰张彦通

中央文史研究馆

馆长:袁行霈 馆长致辞
副馆长:冯远

参事 馆员 特约研究员

所属单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