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地域文化通览

《中国地域文化通览》第六次编撰工作会议在京召开

信息来源:作者:
发表时间:2009-10-27
字号:/

                    国务院参事室党组书记 、主任,《通览》主编陈进玉讲话


    2009年4月16日至4月18日,《中国地域文化通览》(以下简称《通览》)第六次编撰工作会议在北京召开。国务院参事室党组书记、主任,《通览》主编陈进玉,中央文史研究馆馆长、《通览》主编袁行霈出席会议并讲话。国务院参事室党组成员、副主任,《通览》执行副主编陈鹤良主持会议,国务院参事室、中央文史研究馆新闻顾问赵德润,中央文史研究馆馆员、《通览》副主编王尧、程毅中、方立天、傅璇琮、王蒙、杨天石、陈高华、白少帆、薛永年、赵仁珪,北京大学教授张传玺、孙钦善,中国社科院院部委员陈祖武,中华书局副总编审徐俊、编审柴剑虹,吉林、黑龙江、浙江、安徽、福建、江西、山东、河南、广东9省文史研究馆的负责同志及分卷主编参加了会议。

   国务院参事室党组书记、主任,《通览》主编陈进玉,中央文史研究馆馆长、《通览》主编袁行霈出席会议并讲话。国务院参事室党组成员、副主任,《通览》执行副主编陈鹤良主持会议。

    袁行霈馆长自始至终参加会议,并同与会专家进行了面对面的交流和研讨,对各分卷篇目的撰写予以具体指导。会议讨论了《吉林卷》、《黑龙江卷》、《浙江卷》、《福建卷》、《江西卷》、《山东卷》、《河南卷》、《广东卷》8个分卷的篇章目录;深入研讨了各分卷在编撰工作中遇到的共性问题;中华书局对全书插图的体例和要求进行了说明。   

    袁行霈馆长作了总结讲话。他对编撰工作提出9点指导性意见:一、既要展现各地文化丰富多彩的面貌,又必须突出重点,生动展示中国文化中的“和谐”的理念。二、既要有一定的学术性,又必须有可读性。三、既要用描述性的语言,生动地描述事实本身,又要从事实的描述中提炼出观点,不仅仅是事实的堆砌。四、重视绪论和结语,这是我们的制高点,是水平高低的重要体现。五、要格外注意民族和宗教的内容。六、边疆问题必须认真对待,不可违背中国政府现行的外交政策,应以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划定的疆界为准,历史状况要尊重事实。七、《通览》可以不介绍方言。八、紧紧把握文化通览的特点。九、《通览》各卷的定稿权在各地。

    陈进玉主任在会议结束时作了讲话。他表示完全赞同袁馆长的总结讲话。他强调《通览》编撰工作一年多来,在袁馆长和鹤良副主任的具体指导下,取得了突破性进展。对于编撰工作中存在的共性问题,通过这类会议面对面交流沟通、协商调度,很有必要。编撰过程中必须一开始就把提高编撰质量放在首位,要树立品牌意识,广纳贤才,注重学术创新,加强理论研讨。

    他强调,要正确认识和把握《通览》编撰的五个关系,即历史和现实的关系、经济和文化的关系、国家文化同地方文化的关系、官文化和俗文化的关系、中国文化和外国文化的关系,增强科学性、现实性和可读性。绪论很重要,一定要写好,各卷主编要亲自动手,以深入研究为基础,并广泛征求专家学者意见,力求科学和准确。关于中国地域文化的建设目标和发展路径,《通览》绪论要以党的十七大精神为指针,作必要论述,这是体现《通览》现实意义及能否成为传世精品的关键。

    他要求,要加强组织领导,努力完成今年《通览》编撰的各项任务。上半年完成编目初审。中央馆将适时组织专家组到地方与分卷编委会进行充分交流,解决具体问题,督促编撰进度,推动编撰工作。对于那些进度快、基础好的分卷,可以先行撰写,争取在年底前能有2至3家完成样稿。各地要保持编撰骨干力量的相对稳定,并给予必要的经费保障。

             2009年4月16日至4月18日,《中国地域文化通览》第六次编撰工作会议在北京召开

    本次会议得到了与会专家及代表的充分肯定,普遍认为会议开得很好,很有成效。中央馆将于会后印发相关文件及会议纪要。会议要求,参加会议的各馆要根据会议意见进一步修改章节目录,各馆要认真贯彻落实会议精神,努力完成今年《通览》编撰工作的各项任务。

 

国务院参事室

主任:王仲伟
副主任:王卫民赵冰张彦通

中央文史研究馆

馆长:袁行霈 馆长致辞
副馆长:冯远

参事 馆员 特约研究员

所属单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