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地域文化通览
中央文史研究馆以精品丛书推进文化建设
《中国地域文化通览》第一次编撰工作座谈会在中央文史研究馆召开
2008年8月21日上午,《中国地域文化通览》
首倡编撰这套丛书的袁行霈馆长对编撰《中国地域文化通览的目的、意义、内容和方法等做了重要阐述,希望专家们畅所欲言,多加指导。与会专家围绕会议议题进行了热烈讨论,并对安徽省文史研究馆提交的安徽卷编撰提纲进行了深入研讨,提出了许多好的意见和建议。
|
|
中央文史馆馆长袁行霈 |
陈进玉主任在讲话中指出,编撰《中国地域文化通览》是由中央文史研究馆和全国各地文史研究馆通力合作的一项重点文化工程。国务院领导同志对《通览》的编撰工作高度重视,作出重要批示,要求把这套丛书打造成立意高远、内容殷实、史论结合、特色鲜明的“传世精品”。我们一定要全力以赴做好《通览》的编撰工作,交出一份合格答卷。
北大教授张传玺 |
|
北师大教授李修生 |
北大教授章启群 |
|
中国社会科学院历史研究所所长陈祖武研究员表示,《通览》的编撰对于推进文化典籍的整理工作,推动地方文化建设和文化发展具有重要意义,值得我们花大力气做好此项工作。北京师范大学李修生教授认为,《通览》是重大文化项目,意义重大,对传统文化的认知很有帮助,并可引起新的思考。他指出,在实际的编撰工作中需要注意两点:一是各地要突出本地重点、抓住亮点,避免面面俱到,而中央馆需要加强统一与协调,避免编撰重复。二是提纲讨论阶段的时间可适当长一些,讨论成熟再动手创作,否则写作完成后再返工将更费力。北京大学章启群教授认为,中国缺乏真正的地域文化丛书,因此编撰这套丛书具有重要意义。在定位上,《通览》既要与面面俱到的地方志体现出不同,更要区别于旅游指南。在写法上,地方馆要以地域文化为主,从历史地理与人文地理的交叉出发着笔,突出本地的文化特色。中国艺术研究院《文艺研究》编审赵伯陶,着重从技术规范方面提出《通览》的撰写工作应当注意的若干问题。他认为,《通览》的编撰应当注意宏观视野与微观细节相结合,避免出现硬伤。撰写过程中,要关注新的研究成果与出土文物,并充分利用现代化的手段,完善《通览》各分卷的编撰内容。中华书局总经理李岩先生表示,中华书局在文化出版方面积累了丰富经验,非常愿意参与《通览》的编辑出版工作。
中华书局总经理李岩 |
|
北大教授刘勇强 |
|
中华书局编审柴剑虹 |
袁馆长最后表示,我们将尽最大努力把这套书编好。我相信在党组的领导下,在各位专家学者的支持帮助下,在全国文史馆同仁的共同努力下,《通览》编撰工作一定能取得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