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媒体之声

媒体之声

深入认识智库的特殊运行规律(大家手笔)

信息来源:《 人民日报 》( 2017年03月07日 07 版)作者:高培勇
发表时间:2017-03-07
字号:/

    自从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提出加强中国特色新型智库建设以来,哲学社会科学领域建设智库的热情很高,也取得了不少成果,为各级党政部门决策提供了有益参考。但也有的智库研究存在重数量、轻质量问题,有的存在重形式传播、轻内容创新问题,还有的热衷于搭台子、请名人、办论坛等形式主义做法。这说明,时下的智库热或智库建设热固然值得欢迎,但应确保智库建设质量,避免滥竽充数。建设高水平的一流智库,一定要深入认识智库的特殊运行规律。

  智库是一种研究咨询机构,是提供决策咨询类产品的特殊学术组织,不同于一般学术机构。加强智库建设,不能把智库当作一般学术机构的翻版。习近平同志明确指出,智库建设要把重点放在提高研究质量、推动内容创新上。要加强决策部门同智库的信息共享和互动交流,把党政部门政策研究同智库对策研究紧密结合起来,引导和推动智库建设健康发展、更好发挥作用。按照这一要求,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了《关于加强中国特色新型智库建设的意见》。以此为基准,可以发现在智库建设上有必要深化以下认识。

  智库建设不同于推动研究向对策性研究倾斜。后者主要涉及研究方向和研究重点的调整;前者则是向服务于决策咨询全面转型,涉及研究方向、研究范式、学科布局和体制机制等各个方面。后者相对容易,可以在原有运行格局保持不变的条件下通过局部微调来完成,比如腾挪出一部分经费、人力或精力专门从事对策性研究,但受到原有格局的限制,这一做法很难取得高质量研究成果;前者则相对困难,需要实施一系列大的改革举措方能实现,需要重新整合学术资源,形成有利于推出优秀智库成果的体制机制。因而,严格来说,后者仅可归于科研管理范畴,充其量只可算作科研资源配置向智库研究领域的拓展;前者则是超越一般科研管理范畴、涉及智库体制机制重构或再造的重大调整。

  智库成果不同于简单出点子。出点子虽然也可纳入智库的成果清单,但它往往是一事一议、就问题说问题的,有时也是零敲碎打的;智库工作的重点则是围绕情况、事件和问题提出系统化的、有坚实学理支撑和方法论支持的政策建议和战略建议。出点子可以是简单地摆问题或提出批评性意见;智库成果则必须是建设性的,既不能满足于发现问题,也不能止步于批判现实,而是要在发现问题、批判现实的基础上拿出解决问题的有效方案。严格来说,出点子并非智库的主要工作内容,在非智库机构的框架内就可以完成;只有立足于智库特有的体制机制,才能形成高质量的智库成果。

  智库运行不同于党政部门内设的政策研究室。政策研究室主要服务于党政部门的日常工作,主要进行政策性研究,着眼于提供具体对策;智库则要聚焦于党和政府决策亟待解决的重大课题,开展前瞻性研究,既为相关决策提供学理性支撑、可行性分析等,又要深入开展针对性和储备性政策研究,因而要着力提高综合研判和战略谋划能力。

  智库形态不同于各种非实体研究平台。非实体研究平台往往无固定办公场所、无固定人员编制、无稳定经费支持,其基本运行轨迹是以课题为线索、依课题而组建团队,人员与经费时常变化;智库则是实体性研究机构,有固定办公场所、固定人员编制和稳定经费支持。非实体研究平台只能适应临时性、阶段性研究的需要;智库则要从事长期坚守、持续追踪的研究,把为党政部门决策提供科学、及时、系统和可持续的研究成果作为核心工作。因而,一些可产出某些智库类成果的研究平台,并不是严格意义上的可以切实满足决策咨询需求的智库。

  (作者为中国社会科学院学部委员、经济研究所所长)

国务院参事室

主任:王仲伟
副主任:王卫民赵冰张彦通

中央文史研究馆

馆长:袁行霈 馆长致辞
副馆长:冯远

参事 馆员 特约研究员

所属单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