媒体之声
立足高端 服务决策 引领发展
——国家高端智库建设试点工作一周年回顾与研究
编者按
2015年12月1日,一个里程碑式的事件写入中国特色新型智库建设史——随着国家高端智库建设试点工作会议召开,中国“实施国家高端智库建设规划”的宏伟构想迈出了实质性步伐。一年过去,在中央的高度重视、大力支持下,在国家高端智库理事会的有力推动、周密部署中,各个高端智库试点单位团结奋进、砥砺前行,国家高端智库建设成效显著,引发了各界广泛关注。
本版特刊发由光明日报智库研究与发布中心所撰写的研究报告,回顾精彩一年,展望未来发展。
智力资源是一个国家和民族最宝贵的资源。新的历史时期,面对错综复杂的外部环境和繁重艰巨的改革发展任务,智力资源的重要性空前凸显。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从推动科学决策、民主决策,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增强国家软实力的战略高度,作出建设中国特色新型智库的重大决策。
2015年12月1日,国家高端智库建设试点工作会议在京召开。会议强调,着力建设一批国家亟需、特色鲜明、制度创新、引领发展的高端智库,推动我国智库建设实现新的发展。25家智库成为首批国家高端智库建设试点单位。自此,试点工作有序展开,经过一年的扎实建设与稳步推进,实现了精彩开局、迈出了重要步伐、积累了初步经验。
从战略高度审视国家智力资源,为高端智库建设作出顶层设计和制度性安排
在中国特色新型智库体系建设的宏伟工程中,着力打造一批高端智库,是满足国家政策和战略咨询需求,助推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战略选择。
中央对高端智库建设高度重视,以前瞻视野为高端智库建设指明方向。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明确提出加强中国特色新型智库建设,建立健全决策咨询制度。习近平总书记在不同场合作出一系列重要论述、指示、批示,并出席智库组织的重要活动,明确作出“把中国特色新型智库建设作为一项重大而紧迫的任务切实抓好”“重点建设一批具有较大影响和国际影响力的高端智库”的战略部署。
纲领性文件及配套文件陆续出台,为高端智库建设提供了重要遵循。2015年1月,中办、国办印发《关于加强中国特色新型智库建设的意见》,提出实施国家高端智库建设规划。2015年11月9日,中央全面深化改革领导小组第十八次会议审议通过《国家高端智库建设试点工作方案》(以下简称《试点工作方案》)。《试点工作方案》从指导思想,试点工作的基本要求,入选试点智库的具体条件,首批试点智库的认定、类型和结构,试点智库的运行管理五个方面,对高端智库建设试点各项工作予以明确。
《国家高端智库管理办法(试行)》(以下简称《管理办法》)和《国家高端智库专项经费管理办法(试行)》(以下简称《专项经费管理办法》)在多方面实现突破和创新。《管理办法》对创新组织形式和管理方式作出制度化安排,提出建立内部治理机制、供需联系机制、信息共享机制、经费投入机制、国际合作与交流机制等五大机制。《专项经费管理办法》明确提出可开支人员聘用经费和奖励经费,各类经费开支均不设比例上限,按“负面清单”思路提出专项经费开支范围等。这些制度创新为扩大智库内部治理自主权、提高资源配置效率提供了保障,受到试点单位欢迎。
经中央批准,在全国哲学社会科学规划领导小组下设立国家高端智库理事会,作为国家高端智库建设的议事机构和评估机构。2016年1月22日,国家高端智库理事会扩大会议召开;2016年10月,理事会第二次全体会议召开,听取各试点单位工作汇报并进行测评,对下一阶段工作提出要求。为了增强咨政研究的针对性、有效性、务实性,理事会向十几家中央决策部门征集研究选题,形成并发布《2016年国家高端智库选题方向和重点课题》。
试点工作启动以来,中央财办、中央外办、中央网信办、外交部、国家发展改革委等部门高度重视智库作用,主动提出决策亟需的重大研究选题,与智库积极对接。社会各界高度关注,媒体积极发挥舆论引导作用。目前,北京、上海、山东、江苏、广东、湖南等二十多个省区市已制定本地智库建设《意见》或《方案》,组织开展试点工作。
首批高端智库:类型多样、覆盖广泛、特色鲜明、和而不同
首批入选的国家高端智库,或通过对原有多家机构进行深度整合、重新定位,或进一步明确原有机构的发展目标和研究领域,在坚持高端定位、凝练主攻方向、突出专业特色、注重成果质量上下功夫,呈现出类型多样、覆盖广泛、特色鲜明、和而不同的总体样貌。
覆盖广泛,瞄准一流
25家首批试点单位包括党中央、国务院、中央军委直属的综合性研究机构,依托大学和科研机构的专业性智库,企业智库和社会智库等四类,涵盖国家发展战略、国家治理、国家安全、公共政策、宏观经济等20多个重点研究领域。
锚定国家重大战略需求,聚焦牵动全局的重要课题。高端智库直接为党中央、国务院决策服务,围绕国家重大战略需求,开展前瞻性、针对性、储备性政策研究,这一功能定位赋予其鲜明的高端特征。
特色鲜明,各有千秋
整合优势资源,凝练主攻方向,彰显鲜明特色。中央党校集中学科优势、人才优势、学员优势、平台优势,在“干部培训、思想引领、理论建设、决策咨询”等方面发挥智库作用。中国石油经济技术研究院聚焦国家能源安全和发展改革重大战略问题,加强对能源行业发展规律的预研预判。武汉大学国际法研究所研究人员以专家身份直接参与我国应对南海仲裁案工作,参与国际规则制定。军事科学院发挥“集智攻关”“集团作业”优势,推出高质量研究成果。
立足实际,量体裁衣,务求实效。综合开发研究院(中国·深圳)坚持“智库+咨询”的运营模式,每年完成国家部委、地方政府和国际政策咨询项目近两百个,十几个研究团队始终处于实践探索一线。上海社会科学院坚持立足上海,基于上海经验,为上海乃至全国改革发展提供决策服务。
体制机制创新取得积极进展,咨政能力和国际影响力不断增强,示范引领作用逐渐显现
在坚持正确政治导向前提下,国家高端智库在体制机制上寻求突破,探索完善智库内部治理结构和运行模式新路;科学研判治国理政中的热点问题,一批针对性强、应急性高、咨政效果明显的成果涌现;积极开展公共外交,在国际舞台发出中国声音。首批高端智库的丰厚实践,为重点建设一批具有较大影响力和国际知名度的高端智库探索了路径、积累了经验。
以体制机制创新为突破口,培育智库发展内生动力
积极完善制度和组织架构,加强资源统筹整合,在内部治理结构的完善上作出积极探索。各试点单位均制定了“智库管理细则”和“专项经费管理细则”,全部成立了学术委员会,发挥学术组织把关作用,部分智库成立理事会、领导小组作为决策机构。中国社会科学院初步构建院级、所级、专业化智库“三位一体”的智库建设格局。国防大学在原有14个研究中心基础上,新成立了中国国家安全、“一带一路”安全保障和网络太空安全等11个研究中心。中央编译局以原有编译、研究及文献信息等方面工作为依托,着眼于马克思主义理论建设和当代实践中的重大战略问题,设置了马克思主义理论与当代实践、当代世界与社会主义前沿问题、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等五大重点研究领域,并设置了19个重点研究方向。
既有直通车又有联络点,上通下达的成果报送渠道稳定顺畅。全国哲学社会科学规划办公室创办《国家高端智库报告》,直报中央领导同志;创办《国家高端智库建设试点工作简报》,及时反映试点工作动态。10家综合性智库通过各自原有渠道以国家高端智库名义报送中央,15家专业性智库也畅通了对策建议的报送渠道。国家发展改革委宏观经济研究院创建《形势要报》,已向国家发展改革委领导直接提供长短结合的形势分析报告100余期。中山大学粤港澳发展研究院以《粤港澳研究专报》《港澳社情舆情动态》等为成果报送平台,提供卓有成效的对策建议。上海社科院与中央多个决策部门建立决策咨询直通车,完善常态化的高层决策咨询服务机制。
探索以政府投入为主的多元化资金筹措机制,制定智库专项经费管理办法。清华大学国情研究院通过科研项目资金保障基础研究和教学、日常公用经费,通过国家高端智库专项经费保障决策咨询研究工作开展,通过教育基金会设立的国情研究院发展基金募集资金提供外部资金来源。中国人民大学国家发展与战略研究院募集1亿元国家高端智库研究基金,一部分用于保证该院的资金流动性,另一部分以母基金形式,注入资金运作,满足持续性发展需求。
提升咨政建言能力,全方位服务中央决策有力有效
聚焦党和国家发展重大问题,深入开展应用对策研究。针对经济社会发展中的倾向性、潜在性问题,实时跟踪、快速反应,寻找解决方法。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连续七年推出的“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研究丛书”、中国社科院国家金融与发展实验室生产的全方位系列智库产品等产生了广泛影响。
扩展智库职能,形成智库网络,全方位服务中央决策。中央党校面向全国党校系统开展智库建设工作情况专题调研,初步摸清了全国省级、副省级党校智库建设的成绩和问题。中央编译局吸收局外各类研究机构和高校研究人员作为智库协作网络成员,参与各领域研究工作。
积极开展国情调研,增强研究的实证分析能力,助推成果转化。国家发展改革委宏观经济研究院鼓励科研人员深入基层,开展实地调研。今年一、二季度,10个课题组分赴20多个省市开展调研,提交报告40余篇。
积极开展公共外交,在国际社会传播中国声音
开展公共外交、提供中国智慧、增强国际影响,是高端智库为国家发展贡献力量的重要方式。当前国际舆论场中,“西强我弱”的格局还没有根本改变,我们往往处于有理说不出,说了传不开的境地。高端智库充分发挥自身学术影响、人脉交往等优势,通过多种形式、多种渠道,举办或参与一系列有影响的对外交流活动,在对外交往中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有力服务了国家总体外交战略。
通过主办国际活动、开展多边对话、专家担任国际组织重要职务等多种方式,助力我国深度参与全球治理、提升国际话语权。中国国际经济交流中心与美国全国商会联合举办的“中美工商领袖与前高官对话会”已成为中美两国间的重要对话渠道。中国社科院国家全球战略智库与美国智库开展“中美智库联合报告”项目研究,促进了两国智库之间的深度交流。
以高度的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文化自信,在国际场合主动发声,大力传播中国文化和中国价值,积极参与外交斗争。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副主任王一鸣、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原副主任刘世锦、中国社科院副院长蔡昉等在中联部组织下出国宣讲“十三五”规划,介绍中国经济社会发展情况;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副主任隆国强等在中联部组织下出国宣讲中国共产党十八届五中全会精神。针对所谓的南海仲裁案实体问题裁决,多个高端智库以鲜明立场作出响亮回应,或在国内外举办相关国际会议,或在中英文媒体上撰文发声,阐明中国南海主张、争取国际社会理解支持。诸多高端智库专家在世界互联网大会、2015年冬季达沃斯论坛、博鳌亚洲论坛、G20杭州峰会等重要国际场合积极提出中国观点、中国倡议。此外,军事科学院借助“香山论坛”等知名平台发出中国声音,与其他国家开展广泛的防务对话合作等。
通过积极走出去,不断拓展智库交流网络,与世界各国智库建立密切的合作交流机制,为我国国际问题战略应对和经济社会发展大局服务。例如,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倡议成立丝路国际智库网络,为推动国际智库间信息、知识和成果共享,深入开展智库间国际合作搭建重要平台。
直面国家重大主题和时事热点,有效开展舆论引导
各试点智库围绕党和国家重大决策、经济社会发展形势、重点难点热点问题等积极开展宣传阐释,解读中央政策、引导社会舆论、凝聚思想共识。针对重大舆论热点问题,理事会精心组织策划、试点智库积极主动发声。仅G20杭州峰会期间,高端智库专家就接受采访100多人次,发文300多篇。
现存不足与建议
国家高端智库试点工作开展一年来,在出思想、出成果、出人才方面取得很大成绩,为推动全面深化改革作出重要贡献。同时也表现出一些不足,需加以重视解决。
高端智库体制机制改革,与中央提出的遵循智库发展规律和决策咨询规律,建立灵活高效的运行机制的目标仍有差距。智库自身在一些要害症结、“老大难”问题的解决上尚有改进空间,已经提出的部分改革构想仍有待进一步落实。
咨政研究“不管用”“不好用”的现象仍然不同程度存在,尤其是部分智库自选课题的靶向性、时效性和有用性不够理想。这既有决策部门与智库之间信息不对称的原因,也与智库的问题意识、政策熟悉程度、前瞻眼光、战略思维等训练不足密切相关。
部分高端智库存在不同程度的人才结构不合理问题,特别是在研究人员专职与兼职、“走出去”与“引进来”相结合方面,在形成开放、竞争、流动的人才格局方面还有提升空间。
针对以上问题,我们建议:
坚持由易到难、稳妥可行的原则,以持之以恒、不畏繁难的决心,推进智库组织形式和管理方式创新。通过完善学术委员会制度、充分发挥首席专家领军掌舵作用、加紧建立奖励激励制度和以成果质量及实际贡献为核心的智库评价指标体系等举措,进一步完善适应新型智库运转的体制机制。
着力提升服务决策水平,聚焦决策咨询研究这一中心任务,聚焦党和国家发展的全局性、战略性、前瞻性问题,深入开展应用对策研究。以认领的国家高端智库理事会重点课题作为研究工作重中之重,组织力量集中攻关,推出更多高质量、有价值的研究成果。
充分发挥国家高端智库理事会牵线搭桥作用,推动智库通过各种形式与决策部门建立对接关系,更多参与决策、更好提供服务。探索决策部门直接联系智库制度,促进每个决策部门与一家或几家智库形成相对固定畅通的对接机制。
行百里者半九十。国家高端智库建设任重道远。我们相信,在中央的高度重视与正确领导下,在国家高端智库理事会的有力部署与切实推进下,国家高端智库将以改革创新为动力,持续前行、久久为功,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作出更大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