媒体之声
反校园欺凌要用组合拳
郗杰英(国务院参事室特约研究员、中国青少年研究会常务副会长)
编者按
近来,校园暴力成为社会公众所关注的热点话题。校园暴力犯罪发生次数虽不是很多,但危害严重。
广义上的校园暴力包括校园暴力犯罪和校园欺凌。我们平时所说的校园暴力多是狭义上的校园暴力即校园欺凌,特指发生在学校及其合理辐射地域,由校内或校外人员针对学生身体或心理实施的、达到一定伤害程度的侵害行为。
浙江省庆元初中几名学生将一名小学一年级学生关在黑屋子里暴力殴打,并用香烟头烫伤小孩;云南一女生被6名女子殴打并强行拍裸照上传;江西省永新县多名初中生模样的女孩对着另一名跪着的女孩连扇耳光,不时用脚踹其身体,殴打时间长达5分钟;四川省资阳市乐至县一名女孩遭3名女初中生扒光羞辱;中国女留学生在美国洛杉矶遭同伴绑架暴力凌辱……
校园暴力事件情节恶劣,令人震惊和气愤。一些施暴者为了炫耀或者其他原因,还将视频传到网络上,花季少年的这等嚣张和无所谓,不得不令我们深思:现在的孩子们到底怎么了?他们为什么会有这种行为?我们对此该怎么办?
--------------------------------------------------------------------------------
校园暴力不是我国特有的,是由来已久的国际性难题,早在1950~1960年代就在美国、日本、德国等国家引起关注。目前,印度、韩国、拉美地区的校园欺凌也较为严重。广义上的校园暴力包括校园暴力犯罪和校园欺凌。校园暴力犯罪发生次数较少,但危害严重。而我们平时所说的校园暴力多是狭义上的校园暴力即校园欺凌,特指发生在学校及其合理辐射地域,由校内或校外人员针对学生身体或心理实施的、达到一定伤害程度的侵害行为。
校园欺凌的形成原因
目前校园欺凌大致可分为3种情况:一是校外不法人员对在校学生实施欺凌;二是学生间相互实施欺凌;三是师生间实施的欺凌。其中,前两种情况占绝大多数。校园欺凌的危害及后果是极为严重的,它严重影响学生的身心健康发展,使受害学生产生畏惧心理,视校园为畏途,影响学业和正常的校园生活。同时,对施暴者而言,则会使他们心理变态,以欺凌同学为乐,暴力倾向严重,甚至走向犯罪的道路。校园欺凌行为一旦发生,就会反复出现,且呈多发态势。据一项相关调查,有73.3%的受访者身边曾发生过校园暴力(欺凌)事件。实施欺凌行为一般会选择学校中或周边较为隐蔽的地方,因此家长和教师通常也很难发现和判断孩子是否受到欺凌。
校园欺凌的形成原因是多方面的。首先,从社会层面来看,当前我国正处于社会转型期,各种矛盾凸显,多元利益冲突集中爆发,严重冲击着社会公众的是非观和价值观,产生了一定的社会失范现象。特别是网络中一些暴力内容的放大和传播,树立了“坏榜样”,对孩子产生严重的不良影响。此外,网络世界的虚拟性、隐蔽性使欺凌者无所顾忌,使同网络欺凌相联系的校园欺凌多发。其次,从学校层面来看,不少学校教育仍以分数为主,学生评价标准单一,学习成绩好便一切都好。成绩差的学生往往得不到同学和老师的认可和关心,使他们自暴自弃,这往往是日后产生欺凌行为的一个重要因素。同时,学校运用校规校纪处理有欺凌行为的学生也很不够。再次,从家庭来看,家庭结构缺陷和家庭教育不当,也是导致校园欺凌不断抬头的重要原因。最后,从青少年自身来看,青少年处于生理心理发育期,精力旺盛,理智不够,情绪起伏大,是非观念尚未稳定,容易目无法纪。很多校园欺凌事件就是由于学生不成熟,心理问题得不到及时疏导,出于发泄压力、模仿、炫耀、寻求团体归属感等导致的。
遗憾的是,目前我国的法律文件均未提及“校园欺凌”一词,相关的法律法规还不健全,特别是对尚未构成刑事犯罪的校园欺凌预防乏力,惩处无方,似乎教育、公安、社区等社会各方面都在管,但由于主体责任不明确,实际上的防治工作尚未形成合力。家庭、学校、政府管理上的不重视和缺失,及处理上的不到位,没能及时有效地预防和矫正校园欺凌,一定程度上助长了校园欺凌的蔓延。
如何矫正校园欺凌
预防和矫正校园欺凌是一项综合治理工作,需要用组合拳。除了要切实转变教育理念,提高教育质量,关注、关心、关爱每一个学生外,我们还应做好以下几项工作。
一是要强化舆论宣传。披露欺凌行为,形成强大的社会舆论压力(当然要注意保护隐私和防止渲染欺凌暴力行为),特别要引起家长、老师和学生的共识、共鸣,应在校园中响亮喊出“不准欺负我的同学”的口号,张贴醒目的宣传画。如,英国政府从2005年起在每年的11月举办全国性的反欺凌周活动,集中开展各种宣传活动。建议我国在每年6月的第2周,设立“反校园欺凌宣传周”或“宣传日”。
二是加强家庭、学校、社区及公安等的协作。家庭中要有底线教育,教育孩子不能缺德、不能犯法,要遵纪守法,违反法纪要承担责任;学校法制副校长职责要落实,切实增强学生遵纪守法的观念,且对学生多用实例教育,同时要发挥校规校纪对校园欺凌行为的惩戒作用。还应特别加强和重视发挥好学校心理辅导老师的作用,及时疏导学生的心理问题;学校及周边区域特别是隐蔽的地方要普遍安装监控摄像头,不留死角;学校(包括学校的少先队、共青团组织及合适的高年级学生)应和家长、社区、公安等共同成立反校园欺凌小组,专门负责预防和处理校园欺凌问题,学生受欺负要有“地儿”受理(日本实行从上到下的联动机制,中小学生遭欺凌时可拨打24小时咨询热线),特别要采取有效措施保护举报人。
三是持之以恒地净化影视、游戏及网络空间。对影视、游戏及网络中的暴力、欺凌、色情等内容要严格审查管理,加大处罚力度。同时,要特别增强正能量的宣传报道,为青少年树立好榜样、好导向。
四是尽快完善相关法律法规。目前,我国处理校园欺凌只能援引《治安处罚法》《民法通则》《未成年人保护法》等处理。而实际处罚很少,力度也不够,有的只是赔钱了事,不足以对此现象产生震慑。针对校园暴力问题,世界各国都纷纷制定了专门的法律法规,早在2000~2002年,美国加州等15州就通过了禁止校园欺凌的法案。韩国于2004年也正式出台《校园暴力预防及对策法》。2013年6月,日本六大政党共同提出《欺凌防止对策推进法》,在参议院正式会议上获一致通过。当前,我国可比照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检察院、公安部、民政部最近出台的《关于依法处理监护人侵害未成年人权益行为若干问题的意见》,尽快制定专门的反校园欺凌法规,明确监护人、学校、社区、公安、司法等的职责;同时尽快出台新的工读(专门)教育条例,对不适宜一般学校教育的学生依法进行专门教育;司法机关应加大对典型的校园欺凌案件的惩罚力度,各方形成合力,预防和减少校园欺凌的发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