媒体之声
牛文元:京津名校、名医院应合理稀释到较远地区
光明网讯(记者 战钊)4月15日,由中国科技新闻学会、中国科学院科学传播局、光明日报科技部、光明网共同主办,光明网科技频道承办的第16期光明科学沙龙在京举行,来自中科院、环保部、中国化工学会等部门的专家学者济济一堂,围绕“京津冀协同发展:同呼吸 共命运”的主题,从各自专业的角度“诊断”三地面临的生态困境和发展难题,为京津冀协同发展献计献策。光明日报社编委张碧涌、中科院科学传播局局长周德进等出席了活动。
以下为原国务院参事、中国科学院可持续发展战略研究组组长、首席科学家牛文元教授的发言内容:
牛文元(光明网记者 赵金悦摄)
《京津冀一体化协同发展 创建经济、社会、环境命运共同体》
京津冀一体化协同发展,是在全面进入新常态、加速经济转型升级、全面深化改革的重大背景下提出来的。在全球发展的新一轮进程中,这一战略的起点很高,同时也为我国重塑城乡关系、城际关系、区域关系以及建立生态合作共同体起到探索和引领作用。
《国家新型城镇化规划(2014-2020年)》提出,优化提升京津冀、长江三角洲和珠江三角洲等东部地区城市群,是在不降低大城市效率的同时,防止单一城市片面扩张带来的“城市病”,有效提升生产力水平,实现资源集约利用,避免土地浪费和生态环境恶化等一系列问题上走出一条中国特色的健康发展之路。目前,京津冀三地仍然有待建立高效的整体协调机制,破除“一亩三分地”思维,在顶层设计的统一安排下,做好空间布局、城乡协调、产业分工、环境治理、生态优化的合作大文章,成为真正意义上的区域共同体、命运共同体、利益共同体。
推进京津冀一体化协同发展,首先必须在区域基底上,重点克服“三大断崖”和“一个共害”的弊端,以去除区域发展中的根本致命伤。所谓三大断崖的第一个,称之为“经济断崖”。北京、天津是高地,一到河北一下子就落下去了,就像个“断崖”。目前北京每平方公里每年产出是1.73万元,天津是1.2万元,而河北只有1500元,京津是河北省的7.9倍,相差太远。第二个“断崖”称之为“社会断崖”。生活在北京和天津的居民生活水平高,到河北就降得很多,河北还有很多贫困的地方,哪里的生活水平与京津的差异是非常明显的。第三个“断崖”称之为“人才断崖”。高等学校、科研机构、发明专利、创新人才基本都集中在北京、天津,但整个河北省就没有几所大学,而且人才、特别是高端人才十分缺乏。虽然在经济、社会、人才方面京津冀显现出十分突出的三大断崖,但是在区域环境质量与生态服务水平上却表现出高度的同质性和均一性,即通常所称的“一个共害”。全国大气污染最严重的前10个城市,京津冀通常都有5-7个列于其中,这种环境质量尤其是大区污染的同质性,是京津冀一体化协同发展战略中又一个突出的特点。
国际上对一个经济体的定义之一是:从最高产出的核心区一直到该经济体的边缘区,总体的的差异不应高出两倍。现在京津与河北相差已不是两倍,而是相差6--7倍,差距的弥合以及区域环境质量的整体提升,将是非常艰巨的战略任务。
目前,我国大气污染防治及二氧化碳减排的压力非常大,中国已成为全球二氧化碳排放第一的国家,全球二氧化碳70%的增量在中国。而京津冀地区的能源消费、产业结构、空间布局、城乡统筹、环境污染、生态退化,构成了协同发展中的巨大挑战。
就环境治理而言,京津冀地区除了以氮氧化物大气污染为标志的重度雾霾外,臭氧(新环境空气标准明确需要治理另一项污染物)超标率也在不断上升,已成为世界上唯一的PM 2.5和臭氧都超标的地区,这种共害是京津冀一体化进程中绕不开的第一道门槛。
大气污染在环境治理中具有特殊的难度,如果说固态废弃物污染是介质很小移动的“零维度污染”,携带水体废弃物污染的介质虽然移动较大但是其边界往往被约束,可以看成是 “一维度污染或二维度污染”,而大气污染传播介质的流动性就十分活跃,防治也复杂得多,具有“四无”的特点,即无边界、无缝隙、无幸免、无定常,人人都不能拒之门外独善其身,称之为“多维度污染”。
目前,治理大气污染是改善整个区域环境质量的关键。在京津冀区域环境联防联治和生态合作中,河北省担当了极为繁重的任务:到2017年将压减6000万吨钢铁、6000万吨水泥、4000万吨煤炭、3000万标准箱平板玻璃。2011年河北省的煤炭消费占到了京津冀地区全年燃煤总量的80%。有关监测显示,河北全省平均空气达标天数129天,达标率仅35.3%,低于全国平均水平20个百分点;重度污染天数80天以上,占21.9%,全国每月公布的空气质量较差10个城市中河北占到一半以上。
据统计,京津冀PM 2.5主要污染物造成的雾霾天气,已成为大气污染的元凶。其来源除燃煤排放、汽车尾气、工地扬尘外,区域输送和大气化学多次反应亦是重要原因。此外,数据还显示在北京PM 2.5的成分中,重金属砷日均浓度的 “中位数”已达了23.08纳克/立方米,是国标规定限制数量的3.8倍。
2013年1月京津冀地区的雾霾重度污染,其量级和影响足以构成世界级的环境事件。在一个月的时间内,北京空气达标只有四天,天津只有五天,石家庄只有一天。如此严重的环境事件似属偶然,却是多年来生态赤字,环境欠帐的长期累积结果。PM 2.5不仅严重危害民众健康,也对绿色发展乃至国家声誉带来巨大损伤。为此,应当把京津冀地区协同治理大气污染事件,同城市发展、经济转型、环境治理和生态建设统一考虑,作为京津冀命运共同体和利益共同体,优先纳入总体规划之中。
目前,我国的煤炭消费已占全球总量的48.3%。美国全年消费煤炭总量约为11亿吨,而造成我国京津冀地区严重雾霾污染地区,面积只相当于美国的1/9,但其年煤炭消耗量高达10亿吨,接近于美国全国的煤炭消耗总量。此外,汽车尾气也是导致大气污染的一个重要因素。数据显示,2005年到2011年,中国的汽车生产量从570万辆增加到1827万辆,年平均增加200万辆。全国民用汽车拥有量在2005年是3160万辆,到现在已超出1亿辆。
我们的生产方式脱胎于传统工业化的路子,以往很多主要是靠拼能源、拼资源、拼消耗、拼环境容量得来的GDP,同时导致了很多严重的环境问题。为此京津冀地区必须认真作出有远见的、大力度的顶层设计,分别从创新驱动、经济转型、结构调整和生态合作等多方面入手,达到几年内显见成效的阶段目标。
为此提出四项建议:
1、从单向流动向双向流动演进:必须认真调整京津冀地区50万人口以上城市的功能定位,认真考虑北京天津特大城市中有关机构、大型企业、商品市场、名校、名医院等,合理“稀释”到较远地区,并且认真尝试既从低端向高端的城市集聚、也要认真尝试从高端向低端流动的“逆城市化”分散。从高端城市每迁出一个人到周边,需要1.9人为其服务配套,加上家属,将能创造出具有稳定就业、生态良好、生活质量改善的现代化中小城镇。这就使得传统城市化过程中只是由低端向高端的单向集聚,变成既有从低端向高端,也有从高端向低端的双向流动。
2、认真构建区域生态屏障:河北环卫京津,生态区位重要,作为重要的生态屏障,对于维护京津地区的生态安全具有特殊重要的作用。坝上防护林复壮更新、北戴河湿地保护修复工作、白洋淀湿地保护、山水林田湖统筹协调,大力推进植树造林、村屯绿化、森林城市创建以及环京津林带工程建设,加上压缩过剩产能、减少燃煤排放、拒绝接受从京津转移的污染严重产业,打造点面结合的优质生态区。
3、大力改变业态,构建国家绿色发展基地。以绿色设计、绿色投资、绿色制度为出发点,将区域中的能源结构、产业布局、减排治污、生态养护,统一纳入区域发展的整体思考中,形成有世界影响的绿色发展示范区。
4、建立一个好的分利机制。参照欧盟共同体的做法,把区域共同体、利益共同体、命运共同体有机地捆绑在一起,从一开始就要杜绝“公地悲剧”和“邻避效应”。例如迁出一些高端的产业和机构,从利益共同体的意义上,通过互相协商用市场手段找到双方都能满意的结果,有人还将此称为“飞地经济”。日本东京周围就有七八个和地方建立的共同体,双方都能获益。当然从区域共同体到利益共同体再深入一步就构成了命运共同体,一个好的分利机制是京津冀协同发展的基本保证。
区域共同体是无法选择的、利益共同体是协商解决的、命运共同体是最终感悟的。目前,全球都在关注京津冀一体化发展的进程,都在关注区域生态质量和环境质量的有效改善。我们相信,京津冀一体化协同发展的成功,一定会在全球留下发人深省的记忆。
牛文元简介
牛文元,原国务院参事。中国科学院可持续发展战略研究组组长、首席科学家。第三世界科学院院士。第九、十、十一届全国政协委员。国家规划专家委员会委员、国家环境咨询委员会委员、北京市十三五规划专家咨询委员会副主任。获国家发明奖一项,中科院科技进步一等奖一项,北京科技进步二等奖一项。2007年与意大利前总统钱皮一道荣获国际圣弗朗西斯环境大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