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媒体之声

媒体之声

刘坚用画笔描绘“心中的祖国”

信息来源:北京晨报(2014年9月10日)作者:
发表时间:2014-09-15
字号:/
    从武当山到张家界,从江南美景到蜀南竹海,艺术家刘坚一直坚持用笔墨展示祖国壮丽的大好河山,抒发爱国爱家爱人民的情怀,传递美丽“中国梦”中的正能量。9月12日,“我心中的祖国——刘坚书画艺术展”将在北京中国农业展览馆开幕。
    刘坚1944年10月生于江苏南通,现任国务院参事,中国国际扶贫中心理事长,曾任国务院扶贫办主任、农业部副部长、江苏省副省长。另外,他还是中国书法家协会会员,中国艺术研究院美术创作中心特聘研究员,农业部书画协会顾问。刘坚自幼因家学渊博而习文弄墨,因公务繁忙,其幼年打下的童子功直至晚年才得以重温,而且一发不可收拾。他的书画作品淡定清雅、率意自然又不失传统。
    都说字如其人,刘坚在书法创作中有着自己独一无二的原则——水墨气、金石味、天趣意、韵律感、多变化、不逾矩。著名艺术评论家尚辉曾这样评论,“刘坚的书作率意自然,颇见功底,并显现出某种探索的自觉。他早年从习二王起步,后得益于颜真卿甚多,而尤于苏东坡、黄庭坚、米襄阳用功最勤。他既长于临帖,更善于读帖、背帖和悟帖。他的书作融百家为一体,在不刻意一种固定的风格追求中而形成自家面目。”
    在近年繁忙的工作之余,刘坚走遍祖国的大好河山,无论是武当山、张家界、还是江南美景、蜀南竹海,在记录美景之余,刘坚也无一例外地用画笔抒发心中所感。值得一提的是,刘坚还将自己的游历心得和创作时的体会留在落款。在名为《张家界印象》的作品中,刘坚写道:张家界的山,处处透着湖南人的性格,一方水土养一方人。
    在刘坚看来,想要写好、画好中国的书法和绘画,一是要具备技法,二是要有一定的人生历练和文化底蕴。“过了耳顺之年,自然经历了许多人生的风风雨雨,加上有些时间拾起过去曾经喜欢的书与画,补一补技法的不足,两者结合,自然成了最好的选择。”
在书画创作过程中,刘坚坚信,中国传统山水一定要体现中华传统的文化,而中华文化的核心就是仁和、中庸、天人合一,所以在画中就要体现这样的意境。“书与画是线条的艺术,基础是线条,所以首先线条就要不躁、不浮、不飘、不弱、不抑郁,做到中正平和,润如春雨,干如秋风。要用心去画,并要心闲气静去画。气躁之态画不了中国画。”
    在提及传统中国画的现实意义时,刘坚表示,画传统国画是对中国传统绘画艺术的继承和发扬,而在当今,画传统画可以让画者、观者都能静下心来。
    走过古稀之年,刘坚正在筹备自己的画展,百余幅精挑细选的近年新作囊括了巨幅、小品、手卷、长卷、册页、对联等传统经典形式,从中观众可以读出他对传统绘画和书法的感悟,也能体会到他创作之时的真诚质朴。

国务院参事室

主任:王仲伟
副主任:王卫民赵冰张彦通

中央文史研究馆

馆长:袁行霈 馆长致辞
副馆长:冯远

参事 馆员 特约研究员

所属单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