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媒体之声

媒体之声

于丹昨日青城论青春:成长比成功更重要

信息来源:北方新报作者:
发表时间:2014-05-08
字号:/
    5月4日,由共青团呼和浩特市委员会等单位联合主办的“守望梦想 青春相助”呼和浩特市纪念五四运动95周年暨首府青年大讲堂在呼和浩特保利乌兰恰特大剧院拉开帷幕,在表彰了全市五四红旗团委、团支部、团干部、优秀团员后,主讲嘉宾于丹为现场观众带来了一堂关于青春的话题。在110分钟的演讲中,于丹没有稿子,她巧妙的引用孔子和庄子的经典名句和一个个小故事,用通俗易懂、智慧而诙谐的语言,让台下的听众接受了一次心灵的洗礼。
  青春是一种信念
  开讲前,于丹和现场观众一起观看了主办方组织的“十八岁成人礼”,于丹深情的表示,庄严的十八岁成人礼仪式将自己所有青春的记忆都激荡起来。紧接着她围绕“青春到底是什么”分享了自己的第一个观点—青春是一种信念。
  于丹说,一个人立大志要从小时候开始,一个人的信念决定了一辈子将成为什么样的人。她拿明朝王守仁,也就是王阳明的故事激励大家要有信念。王守仁是明代最著名的思想家、教育家、文学家、书法家、哲学家和军事家,不仅精通儒、释、道三教,而且能够统军征战,是中国历史上罕见的全能大儒。王守仁10岁的时候向私塾老师提出了一个问题:什么是人生第一大事?老师认真回答他说:人生第一大事就是读书登科。王守仁听了摇摇头说:读书登科并非人生第一大事,人生第一大事应该是读书做圣贤。“这就是王守仁,10岁立志做圣贤!为什么说立志要趁早,因为他确定的信念决定了他一辈子的状态。”于丹说。
  于丹说,王阳明并不是生在一个多好的时代里,可是他把自己的生命准备得很好,等待这个时代来选择他。面对一个昏庸的少年皇帝,他正意气飞扬之时,却被贬为一个驿臣,到贵州龙场。但对王阳明而言,到了龙场反而给了他一个新的经验体系,他守着一口石棺,就在那几个洞中成就大业。“我去过贵阳很多次,其中一个重要的理由就是为了王阳明。我第一次站在那个简陋的山洞里,泪流满面、泣不成声。”于丹说,王阳明当年龙场悟道的地方,离贵阳市区的车程不足一小时。她站在王阳明曾经住过的山洞里,那里依然阴冷潮湿。“我在那里想,当年他是怎么把一个个空空的山洞变成疏远,怎么把一个贫瘠恶劣的地方变得活色生香的?”于丹顿了顿,“其实很多人都知道王阳明,但他究竟是怎样一个人?历史课本上一带而过,说他是主观唯心论者,曾经镇压过农民运动。在我看来,对大多数人来说,王阳明是一个熟悉的陌生人。”王守仁临终前,在江西南安一条小船上说出了最后的遗言:“此心光明,亦复何言。”这是于丹最为喜欢的一句话。
  “我还用得着在这个时候,喋喋不休地向世道证明我是什么人吗?”于丹说,“反观我们现代人,从小像家长证明我是好孩子,向老师证明我是好学生,长大了向自己的恋人证明,甚至向网上很多陌生人证明自己是谁。而其实,如果我们有一颗光明的心,所做的一切都可以留给历史去言说。”于丹的这番话,赢得现场听众阵阵掌声。
  不要和电脑拼内存
  “在我们身上,只有两样东西别人拿不走,一个是信念,一个是学问。”于丹说。在网络时代,大家都可以从很多渠道得到高、精、尖的知识,每天微信朋友圈里有很多朋友链接各种新鲜的观点、知识,但是如果没有了判断,这就是一场灾难。“丰富的选择对有判断力的人来说是一种幸运,对没有判断力的人来说就是一场灾难。当你不分是非的时候,你就会变成和电脑拼内存一样,那就是一种悲哀。我们真正比电脑更强大的是判断,而判断来自良知。”于丹认为,青春一定要勇于面对坎坷,学会自己判断“伪命题”。
  “年轻的时候给自己一个信念,这个最重要,这是给自己一个理由,而不要求世界为你改变。我们习惯于以自己的经验去判断一些似是而非的事情,常常是被自己的以为害了。我们更容易被害的是众人的以为。如果用自己的心好好去考评一下,你会发现长大以后,人的烦恼、恐惧、惶惑,有好多都是并不存在的伪命题,或者是即使存在,也没有你想象的那么夸张。”于丹说。
  青春是一切皆有可能
    在这个年龄上,青涩、鲁莽、荒唐、无畏都不是致命的缺点,青春最致命的缺点是过早的世故、冷漠,对世间一切嘴角都挂着一丝嘲讽的微笑,貌似看清一切而心中毫无慈悲与热情。
    于丹认为,青春可以受伤,因为可以恢复;青春可以犯错,因为有大把时间改过。“18岁如果没冒过险,80岁你会觉得白活一辈子。青春怕的就是把自己活窄了,因为胆怯让自己受格局所限。”讲到这里,于丹与听众分享了一个小故事:禅宗拿着一碗糯米问师傅,“这碗糯米值多少钱?”“那要看在谁手里。”师傅说,交给一个家庭主妇,加点水蒸熟,这碗米值1块钱,如果交给有点头脑的商贩,他会拿来泡几天,分成几份,包成粽子,能值四五块钱,如果交给一个更有头脑的人,他可能拿去加工、发酵,最终酿成酒,那就更值钱了。
    “什么是青春,青春就是一碗生米还捧在手里,你到底选择是成为一碗米饭,成为几个粽子,还是成为一瓶精心酿制的米酒?”于丹说,不是所有人都敢选择成为酒,但是只要生米还捧在手里,一切皆有可能。现在有很多人,怨制度、社会、他人,为什么那么愤怒?这个社会制度的确有要改进的空间,但是有很多过度的埋怨,有一个深层原因是对自己气馁,没有能力为自己买单。于丹赞成在教育孩子这件事上为自己买单。现在很多独生子女是姥姥和奶奶抱大的,而孩子会在学步的时候摔倒,本来摔不疼,但是奶奶一把抱起来,骂绊倒孩子的椅子,说椅子太坏了绊疼宝宝了,然后打椅子。潜意识里让小小的孩子就觉得我的一个意外,一个痛苦,一定要有受责备的替我受过,替我买单的一个对象,孩子是这样长大的。
    于丹说,青春是行动力,是知行合一。她强调,在行动中,当下是要面对挫折,接受并尽量改变,改变不了的部分要放下。青春就是有能力面对所有猝不及防的挫折,在一个大家都谈论成功的时代里,成长比成功更重要。她认为,成功是一个人阶段性的状态,成长是一生的功课;成功是外在的评价,而成长是我们内在的判断。

国务院参事室

主任:王仲伟
副主任:王卫民赵冰张彦通

中央文史研究馆

馆长:袁行霈 馆长致辞
副馆长:冯远

参事 馆员 特约研究员

所属单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