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文史选粹

文史选粹

一眼看到中国(名家在线)
——韩美林八十大展侧记

信息来源:《 人民日报 》( 2017年01月15日 12 版)作者:人民日报记者 徐红梅
发表时间:2017-01-18
字号:/

百鸡迎春之一

韩美林

 

和平守望

韩美林

 

  即将过去的丙申年,作家冯骥才用了五个月的时间撰写韩美林口述史。岁末,随着这本书的首发,作为“韩美林全球巡展”第二站的“美林的世界·韩美林八十大展”在中国国家博物馆举办、“跨越时空的艺术力量”第四届韩美林艺术讲坛开讲,紧接着,由韩美林设计的丁酉年生肖特种邮票全国首发。在满布民族色彩又具现代审美意味的艺术创造里,观众看到了一个丰富而宽广的世界。

  古老的现代

  正如展览开幕式和艺术讲坛主持人白岩松所说,韩美林在艺术上结交的朋友,从来没有二道贩子——他要么直奔远古,要么直奔民间。那里是艺术的源头,自由、富有生命力又少污染。他自觉地绕过了、放下了学术禁锢,捡拾人类原始艺术的精粹,创研新的时代表达。这无疑是研究韩美林艺术的基点。

  60余年的艺术生涯,韩美林广涉绘画、雕塑、工艺美术、民间艺术、设计、书法、古文字等领域。这一特点充分展现在6000平方米的国博展厅里——这里有“艺术大篷车”,通过“时间轴”展现着韩美林的艺术人生和探索实践;这里“草木皆宾”,过去鲜有展现的“椅子”系列、木雕以及蓝印花布等,生动体现着“平等、和谐”的自然观;这里有“百鸡迎春”,百张作品不重样,集中体现着韩美林不断翻新的艺术创造力,也在适逢春节的展期里传达着节日祝福和美好期许;这里有“泥土的光芒”,“美林壶”和“美林瓷”,让传统技艺与韩美林独特的造型观融为一体;这里有“展翅的凤凰”,韩美林从云南石寨山杖头的凤凰形象中汲取灵感,设计了国航航徽,又将长沙窑壁画鸟纹等创造性地运用到国航新机舱内饰的整体设计中,让古老的纹样升腾入云天;这里有“远古的呼唤”,“天书”“铁艺”“岩画”等作品,既是韩美林对远古的追溯,也是他“化古为今”的创造;这里“神遇而迹化”,“关公的传说”和“佛像”化身韩美林公共艺术新作,展现着他在传统雕塑与当代城市雕塑之间的思考;这里还有“和平守望”,相关主题的雕塑、书法、绘画等作品,体现着韩美林对和平的阐释……

  这就是韩美林的艺术园地。他在这里实现着创造上的自由,而这自由建立在无限的包容和有选择的坚守之上,就像一株名木,一树繁花,根扎大地——近40年来,韩美林的“艺术大篷车”行走在祖国的大江南北,只为寻找民族文化艺术的“三江源”。在陕北的山洼洼里,他发现了中华民族的创作源,发现了艺术家们还未开垦的处女地;在宁夏贺兰山古老的岩画面前,他感受到先民的精神余温,找到了自己的艺术转折点。此后的20多年间他7次长途跋涉至贺兰山,他的艺术道路也因此拐了一个弯。他还在几十年间不断搜集古文字,那些被遗忘在历史角落中的文化遗产,蕴含在千变万化的字形中的人本感知精神,因为韩美林个性气质和创造活力的注入,幻化出画意天趣。

  就这样,在通往远古的路上,韩美林不断捡拾沉淀在历史深处的文明碎片,并穿过漫漫的岁月屏障,感知先民对世界最原初的理解、想象与创造,最终以性灵化之,让远古遗音、民间遗趣,在富有装饰性的构成中,激荡出文明的回响。他希望促成传统的民族艺术完成现代意义的转型,更希望树立中国文化的尊严。他坚定地认为,跟着中国大地上的“陕北老奶奶”们是没错的。她们的后方是长城、黄河、长江、喜马拉雅山,那里屹立着千古不灭的龙门、云冈、贺兰山;黑山、沧源、石寨山;良渚、安阳、莫高窟……因此,韩美林对自己的定位是中国“陕北老奶奶”的接班人。

  古老的现代,正是韩美林所致力的方向。这条民族艺术的现代化之路,被一种无论怎样夸张变形都难以抽离的民族精神牵引着。它绚丽多彩,却如白岩松所说,让人一眼就能看到中国。

  生命的本色

  作为韩美林的人生知己,大冯——冯骥才研究韩美林的兴趣与日俱增。相识30余年,他可谓是韩美林最新的艺术开拓、最重要的艺术活动的见证者,他对韩美林的研究兴趣首先在于“韩美林的心灵史以及其艺术世界深层的构成及内核”。

  韩美林所有的艺术创作里都没有悲伤、没有纠葛、没有倾诉,有的只是明亮、蓬勃、充满动感的生命活力和激情。

  他的每一个脚印似乎都印证着对美和爱的渴求。他曾从动物身上找到情感依托,独创具有毛茸茸效果的动物刷水画,传递出一种温情。曾经是他小友的狗、曾经与战士生死与共的战马,给了他太多生命的体验和创作的灵感,夸张变形、带有浪漫情感也极具视觉张力的动物题材贯穿他艺术生涯的始终;母爱是他眼中最伟大的爱,《母与子》成为他雕塑创作中的一个重要题材。如今,已有60余尊该题材的青铜雕塑,分布在各大美术馆和许多城市的公共空间里,讲述着人世间至真至纯的母子亲情;秦腔表演曾令他激动万分、陕北老奶奶的剪纸曾令他叹为观止,民间文化中由着性子的强烈的情感表达深深打动了他,从此他在创作上遇到苦闷就要到生活的最深处去寻找活着的情感、活着的艺术,从此他爱上了民间艺术中那最为刺激也最难运用的大红大绿的原色和对比色……

  所有对客观对象的描摹,所对应的都是韩美林的心性,都是“最朴素、最本色的文化生命”。在美的创造里,他“拒绝已经精英化和个体化的任何审美语言”,一刻不停地翻新艺术、颠覆自己,在各个艺术领域中开疆拓土。他对自己实行“魔鬼训练”,他的“画本子”不计其数,作品构思、形象研究、设计草图、天书记录等无穷无尽的形象都在每一天的积累中奔涌。正如中央美术学院院长范迪安所评价的,韩美林通过跨越文化在发展过程中所形成的许多边界、许多领域,形成了一种在图像上打通边界的创造。他的脑子里有一个巨大的形象的图像库,并不断地在各种行走中观察吸收、记忆储存,再通过手变成各种形态的作品。通过观赏韩美林的作品,我们可以更好地思考在今天这样一个信息时代、一个更大的图像时代,怎样寻找创造的原动力。

  有人问,还有没有韩美林没有做过的东西?白岩松回答:有,下一个。展览开幕式上,韩美林宣布:下面要给大家表演的是油画,再给大家贡献的是中国古文字大典。这就是我后半生向祖国的交代。

  “良工造物,大匠诲人”。从世界文化的演变看中国文化的发展,再由此反观韩美林的艺术人生,或许能够获得更多文化启发。韩美林在对艺术原发的生命感和文明的初始性的追求中,挥写着如焰火般绚烂的生命本色,也实现着文化时空的跨越。

国务院参事室

主任:王仲伟
副主任:王卫民赵冰张彦通

中央文史研究馆

馆长:袁行霈 馆长致辞
副馆长:冯远

参事 馆员 特约研究员

所属单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