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文史选粹

文史选粹

袁行霈:学者的社会责任与学术责任

信息来源:《光明日报》( 2016年09月27日 10版)作者:袁行霈
发表时间:2016-10-13
字号:/

袁行霈 资料图片



《中华传统文化经典百篇》袁行霈 王仲伟 陈进玉主编 中华书局


 
  【著译者言】

  去年2月,李克强总理在同国务院参事、中央文史研究馆馆员座谈时指出,从五千年中华文明中汲取精神营养,弘扬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为做好有关工作,参事室文史馆成立了编纂中华传统文化经典百篇组委会和馆内外专家共同组成的编委会,编委会确定了选文的范围、时限、体例等等,最终完成这套《中华传统文化经典百篇》。书中所选文章内容不仅包括哲学社会科学,还涉及科学技术、中外关系、军事思想等领域,尤其注重那些关乎修身立德、治国理政、伸张大义、嫉恶刺邪、亲情伦理的传世佳作。其难易程度与《古文观止》相当。

  我们特地选取了一些面向世界、倡导改革的文章,如徐光启的《几何原本序》,《明史·郑和传》,魏源的《海国图志叙》,严复的《原强》等。《原强》重视民力、民智、民德对国家强盛所起的作用,严复引用英国著名哲学家、社会学家斯宾塞的话以后接着说:“是故苟民力已苶,民智已卑,民德已薄,虽有富强之政,莫之能行。”这是对民本思想的发展。《海国图志叙》提出“师夷长技”,倡言以实事衡量实功,至今仍有借鉴意义。

  选文中有一些以往选本忽略的作品,如司马迁的《史记·货殖列传序》、许慎的《说文解字叙》、班固的《张骞传》、顾炎武的《日知录》之《廉耻》篇、阮元的《畴人传序》等。张骞是丝绸之路的开拓者,在推进“一带一路”建设的今天,此文值得重视。《廉耻》篇中说:“人之不廉而至于悖礼犯义,其原皆生于无耻也。”十分精辟。《畴人传》为中国和西洋的280位天文历算家立传,其序文是中国科技史的重要作品。

  我们没有忽视那些历来受到重视的文章,如《老子》入选九章,《论语》入选二十六章,《尚书》入选三篇。《尚书》之《皋陶谟》提出知人和安民,“知人则哲,能官人。安民则惠,黎民怀之”,最后说“天聪明,自我民聪明。天明畏(通‘威’),自我民明威”。意思是说:就连上天的圣明威严都来自于人民。这是贯穿于中国传统文化始终的民本思想的源头,管子所谓“政之所兴,在顺民心”,孟子所谓“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贾谊所谓“牧民之道。务在安之而已矣”,都可以追溯到这里。

  在这过程中,我有以下两点认识:

  一、从事传统文化研究的学者,应当为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贡献力量。这是我们的社会责任和社会义务。李克强总理讲得好:“一代人做一代人的事。”南朝萧统编纂了《文选》,唐代魏徴等编纂了《群书治要》,宋代李昉等编纂了《文苑英华》,清代姚鼐编纂了《古文辞类纂》,曾国藩编纂了《经史百家杂钞》。《经史百家杂钞》编成于1860年,刊行后产生了相当大的影响,但这部书距今已100多年。这段时间,中国和世界都发生了巨变,需要一部新的文选,以当代的眼光,汲取传统文化的精华,借以育人、资政。而且在当前流行浅阅读和碎片化阅读的局面下,尤其需要提倡和帮助读者潜心阅读原典,全面理解中华文化的精髓。

  二、传统文化是我们民族的根,经典是这硕大根系中最茁壮的、生命力最强的部分。从事传统文化研究的学者,对传统文化第一要继承,第二要弘扬,第三要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这是学术本身发展的需要,是我们的学术责任。中国传统文化不是一潭死水,它宛如滚滚不尽的江河,不断吸纳支流,或涨或落,或直或曲,变动不居。汉有汉学,宋有宋学,今后必有以今天的时代命名的学派。我们应当立足中国,放眼世界,促使中国传统文化这株大树长出新的枝叶。我们的学术责任与社会责任是统一的。

  (作者系中央文史研究馆馆长)

 

国务院参事室

主任:王仲伟
副主任:王卫民赵冰张彦通

中央文史研究馆

馆长:袁行霈 馆长致辞
副馆长:冯远

参事 馆员 特约研究员

所属单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