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史选粹
走进文化的百草园
图为哈萨克族的“阿肯”表演弹唱。
周飞亚摄
“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王维的诗写尽了离情别绪,也写出了西域的荒凉。一句“无故人”,不仅是离开了熟悉的朋友,更是离开了熟悉的故土,闯入一片风土人情迥异于中原的疆域。汉唐以来,无数西出阳关的文人墨客,源源不断地将汉文化带入新疆,使这片大地的文化生态变得更加丰富多样。
延续了千年的脚步声,从未停息。近日,由国务院参事室、中央文史研究馆主办的大型系列文化活动“中华文化四海行”走进新疆,为这脚步声增添了一道悠远的回响。近百名中央和地方文史研究馆馆员、各领域专家学者和艺术家们齐聚,举办专题文化讲座、文艺联谊、中国书画精品联展、书画艺术交流笔会和地区文化发展专题座谈会等活动。
“浅谈新疆经济”“民族文化与现代化”“光影追梦”“中国歌曲百年”“抗战烽火中的中国大学”……带着一个个精彩的话题,国务院参事杜鹰、中央文史研究馆馆员王蒙、李前宽、陈晓光、陈平原走进新疆的会展中心、剧场与高校,与听众们分享自己的所思所得。以感受大美天山、共贺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六十华诞为主题,近50位书画家泼墨挥毫,让人沉醉在墨香中流连忘返。男高音歌唱家李光羲、昆曲表演艺术家蔡正仁、琵琶演奏家吴玉霞、舞蹈表演艺术家迪丽娜尔、古琴演奏家赵家珍等也联袂登台,与新疆当地的艺术家们一起,为观众献上了一场艺术盛宴……
文化的交流,从来都不是单向的。采风过程中,专家们也深切感受到了新疆少数民族文化的魅力。哈萨克“阿肯”的弹唱,维吾尔族姑娘的舞姿,十二木卡姆的表演,都带来了惊喜。
“一座建筑中,竟融会了满、蒙、汉、维吾尔四个民族的风格!”参观完哈密王墓,中央文史研究馆副馆长冯远不禁感叹。而这并非孤例。走在这片土地上,你随处可以看到木结构的梁柱、火焰形的门窗、穹隆状的圆顶……它们就这样理所当然地并肩而立,却没有丝毫不谐之感。
季羡林说,世界上有四大文化体系——中国、希腊、印度、伊斯兰,而它们之间唯一的交汇点就在新疆和敦煌。如一座文化的百草园,多民族、多地域的文化在这里汇集,它们枝叶相拥,根脉缠绕,生长出缤纷的奇花异果,让每一个远方的来客感到如此新奇,却又如归故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