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文史选粹

文史选粹

整合沿江文化资源 推动长江文化繁荣发展
——访东南大学艺术学院教授陶思炎

信息来源:中国社会科学网作者:
发表时间:2015-01-13
字号:/

    中国社会科学网江苏讯(记者吴楠 通讯员邱红革)日前,经国务院批准、民政部同意成立,长江文化促进会在张家港市举行揭牌仪式。该促进会是直属于民政部管辖的国家一级社团组织。揭牌仪式上,该会会长、中央文史研究馆馆员、东南大学艺术学院教授陶思炎指出,成立长江文化促进会是为了把沿江的十二个省市整合起来,以“传承中华文化,发展经济社会”为目的,使长江流域形成一个版块,成为实现中国梦的一个重要基地。近日,本网记者就长江文化促进会成立的宗旨、工作重点及长江文化研究相关问题专访了陶思炎。

    旨在建立具有中国特色的长江流域文化学

  中国社会科学网:顾名思义,长江文化促进会与长江文化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此处可否请您为我们介绍一下何为长江文化?

  陶思炎:长江文化由位于青藏地区的羌藏文化、长江上游四川盆地的巴蜀文化,长江中游江汉平原的荆楚文化以及长江下游三角洲的吴越文化构成,是中华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长江文化是依托于长江流域特殊与特定的地域环境,而形成的具有统一共识性和归趋性的文化体系,它包含社会规范、情感方式、民风习俗以及思想意识、价值取向、知识系统等综合内容。

  中国社会科学网:请问,长江文化促进会成立的宗旨和今后工作的重点是什么?

  陶思炎:长江文化促进会成立后,将致力于挖掘与整合沿江十二个省市的文化资源,重点打造信息交流平台和学术研究平台,组织开展长江文化的各类学术研究与交流活动,深入挖掘与整理长江文化的相关信息。

  旨在从理论与实践研究两方面着手,建立具有中国特色的长江流域文化学,创新长江流域的文化模式和文化发展战略,促进流域内大中城市的城乡精神文明建设,弘扬长江文化,传递民族精神,推动社会主义文化的繁荣发展。  

    长江文化更具有丰富的文化属性和特征

  中国社会科学网:黄河流域和长江流域同为中华民族的摇篮,共同孕育了悠久灿烂的中华文明,请问,我们应该怎么看待长江文化和黄河文化这两大中华文化?

  陶思炎:长江文化与黄河文化作为两大元文化,共同构成了中华文化的两支重要源头。其区别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首先,黄河文化是农耕文化与游牧文化的结合,长江文化是农耕文化与渔猎文化的并存;其次,黄河文化朴实厚重,尊崇儒学,具有理性色彩,而长江文化瑰丽烂漫,崇尚道学,注重人与自然和谐。再次,黄河文化是内陆文化,也是政治型文化。历史上,作为全国性政治中心,长安、洛阳、咸阳、开封、北京等历朝古都,都建在黄河流域。相对而言,长江文化更具有丰富的文化属性和特征,特别是到了宋代以后,表现得更为明显。

  宋代书院共计203 所,其中三分之二以上在长江流域,其中宋代四大书院,除商丘书院外,其余的白鹿洞书院、石鼓书院、岳麓书院均建在长江流域。此外,长江流域内的雕版印刷业也十分发达,宋代有五个刻书中心,除沛梁外,其余四个分别在四川、浙江、福建和江西等地。宋代以后,长江流域出现了诸如王安石、朱熹、陆九渊、王守仁、黄宗羲、王夫之、戴震、顾炎武、龚自珍、魏源、严复、康有为等大批著名的文学家、社会思想家,对推动中国社会历史的进步和中华文明的发展做出了卓越的贡献。

    倡导跨学科开展长江文化研究

  中国社会科学网:长江文化是中华文化的源头之一,长江文化研究对于探索中华文明的源流、形成、特质、传播和影响都具有重要的意义。请问,近年来,长江文化研究的现状如何?

  陶思炎:近年来,在我国改革开放的大格局下,“流域文化的概念确定、开发和建设”以及“长江流域的文化模式和文化发展战略的创建”,对于长江文化圈内经济的发展和中华民族文化的发展所发挥的积极作用,正在得到广泛认同。

  近二十年来,长江文化研究始终是学术热点之一,其主要集中在理论、历史与现状研究三个方面。在理论研究方面,主要是从流域文化学、文化生态学等新兴研究视角,对长江文化的本体开展研究,如长江文化的概念内涵、基本特征、功能、文化模式、发展战略、未来取向等。

  在历史研究方面,主要包括长江文化的变迁发展研究,其重点在长江流域的近现代文化变革和当代文化发展的研究方面。横向上,包括异质文化对长江文化的影响研究;纵向上,包括流域内古文化群与长江文化的源流关系研究等。

  在现状研究方面,主要是针对长江文化在中华民族文化系统中的地位和作用,长江文化生态环境的宏观治理,影响长江文化发展的内外制约机制、流域内大中城市的现代化与国际化的关系,文化遗存和文化景观的开掘和建设,以及文化发展战略与经济发展战略互相呼应和协调等开展的综合性研究。

  中国社会科学网:您认为,在长江文化研究中,应该采取什么样的研究方法?

  陶思炎:“长江文化”研究是一个涵盖与牵涉面极广的学术课题,要揭示其全部科学内涵,需要涉及人类学、民族学、民俗学、文学、艺术、宗教、建筑、经济、政治、人文地理等诸多学科。

  因此,长江文化研究,必须坚持田野作业等实证方法,同时需要打破学科上的自然分割和界限,倡导跨学科的研究方法。此外,在坚持缜密考证的实证研究的基础上,也要有高屋建瓴的理论依托,以及不囿旧说,大胆设想,不断地变换与创新思维角度的理论创新。

 

国务院参事室

主任:王仲伟
副主任:王卫民赵冰张彦通

中央文史研究馆

馆长:袁行霈 馆长致辞
副馆长:冯远

参事 馆员 特约研究员

所属单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