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文史选粹

文史选粹

礼貌是天性也是习得

信息来源:南方周末作者:辛旭
发表时间:2013-02-17
字号:/

   良好的举止言行可以减少犯罪、改善政治,使人更文明

    现在学生都是网上提交作业,真是环保又便捷。不过,只有极少数同学能把电邮当成“信件”,在告知内容的同时保有书信写作礼貌,绝大多数人只有一个光秃秃的附件,什么都不说。

    一个学生坦率地告诉我:“中国人干嘛这么重形式,有用吗?”他认为西方人讲求“自由”,才不会把这当回事。

    是我“奥特曼”,不懂得这是网络时代的现实?人们在虚拟空间即时交流,电邮并不被看作“信件”,可以随意为之。

    不管怎样,学生的言论却透露出他对礼貌的态度和对西方社会的一些误解。

    我在英国访学期间,曾在距离剑桥城不远的戴姆·布拉德伯里小学短期“跟踪教学”。除了对学校课堂教学的活泼可爱有深刻印象,最让我讶异的便是英国儿童的礼貌教养。无论在街上还是在学校,认不认识,小孩子总是先向我微笑打招呼,让我总是“坐”在春风里。有次,我和一个孩子在狭窄的步道相遇,我侧身让路,而这小孩因为没“礼让”我,当即受到妈妈的批评。我已经走出至少五米外,还听到小孩远远地对我说“sorry”。这并不是孤证,相反有太多事例证明礼貌是西方儿童学习的重要课程。剑桥大学人类学教授阿兰·麦克法兰回忆自己八岁那年,外祖父对他的忠告是无论他“多么羞怯、不安或疲惫,都应当带着温暖的笑容和对对方境况的真诚理解,走进一个房间或投入一场友谊”。

    在人类学家看来,礼貌就像“一场精致的游戏或舞蹈,其中的规则和礼仪自有存在之理”。无论身处同一个文化还是跨文化交流,对礼貌的忽视或者无知,都有可能让人尴尬甚至后果糟糕。坐、卧、行、仪,与人相交,何为适宜,何为得体,在在都是学问,需要好好学习。

    今天我在英国感受到的君子之风,是他们对礼貌举止的教育和学习的结果。这种“文明的进程”经过了相当长的时间。自文艺复兴后,欧洲的上层宫廷贵族那里率先兴起对礼仪举止的讲究,18世纪以后,风气从宫廷贵族传到了大众。当时,出版了各种教育手册,目的是推广和教育得体言行。1756年一本畅销书《论管孩子》导言中说礼貌是作者最要阐明的,它“是良好习惯的结果”,“是天性也是习得,更是两者综合”。显然,那时礼貌还是稀有之物,但全社会已经形成重视其价值的共识。

    1773年约翰生博士回忆年轻时初到伦敦,说看到人们行路时为争走墙边的路大打出手,不过几十年,就“已经敲定”了,“每个人都靠右边走,两个靠墙边走的人要是遇上,右边不是墙壁的一个就会让路。再也没有纷争”。看来,礼貌规则确立也需要时间,而一旦确立并被遵守,则至少不会让人动辄拳脚相向。熄灭纷争,确实是让所有人都感染了一点文明气息。

    那时的英国人认为,礼貌不但是“生活机器”的一滴润滑剂,它简直是一场革命,具有重大的社会意义。杜克洛说,透过“举止科学”,他的时代经历了一场言行举止的有益革命。对他们来讲,良好的举止言行可以减少犯罪、改善政治,使人更文明。

    因为很重视,所以也有“为了”文明,过度礼貌的情况。约翰生博士就批评这种现象。他曾经将“好教养”定义为“造作的伪善”。不过,需要注意的是,“造作”并不是“虚假”,它虽然“刻意”却不是“假意”,不等于“虚假客套”。因而,许多人明确表示,就算自己有时礼貌过度了,也宁取“假礼貌”不取“真粗鲁”。何况,有一些礼貌所体现的人性动人心弦。

    据说,在康德离开人世前一个星期,他的身体已经极为虚弱。一天医生来探望他,他非但努力起身相迎,用已经不太清楚的口齿表达对医生抽空前来的感谢,还坚持要医生先坐下,他才坐下。等大家都落座,康德鼓起全身气力,非常吃力地说了一句话,竟然是“对人的尊重还没有离我而去”。

    这一幕让闻者动容,因为它体现的不但是对人的尊重,更是高度的自尊。也正因此,在启蒙思想家那里,甚至将礼貌等同于人性。

    我们中国人当然是“有礼”且“讲礼”的。遗憾的是,许多人不但忘记了礼貌,还常常为无礼找到托词,视有礼为“造作”、“伪善”,并将这种品性定义为“中国人”所特有。就像我那位表达意见的学生一样想法。他不是特例。但也正如此,说明今天亟需“礼貌”教育。无论是回到自身的传统(不在本文论述范围内),还是面向西方,我们都能找到礼貌学习的大量资源。

    不过,礼貌学习终究是个长久的过程,也会遇到很多新问题,譬如现在出现的电子邮件礼仪问题,简直是个全球化大问题,中西皆然。麦克法兰教授就认为这“进一步增加了礼貌王国的复杂性”。但不管怎样,多费心思,多讲礼貌,没有害处。所谓礼多人不怪。但礼一多就有可能“装模作样”。怎么办?彼得·盖伊说一味装模作样是不自在的,多数人都难以为继。所以,就算最初造作刻意,到后来就有可能固定下来而成为行为模式,要知道“姿态是可以变为习惯的”。

    等到礼貌成为习惯,它便将化入人生,成为“人性”之一部分,处处动人。

    (作者为四川大学教师

国务院参事室

主任:王仲伟
副主任:王卫民赵冰张彦通

中央文史研究馆

馆长:袁行霈 馆长致辞
副馆长:冯远

参事 馆员 特约研究员

所属单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