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文史选粹

文史选粹

建设“世界一流”的国家博物馆

——写在中国国家博物馆建馆100周年之际

信息来源:《 光明日报 》2012年7月9日7版作者:吕章申(中国国家博物馆馆长)
发表时间:2012-07-09
字号:/

 

  2012年7月9日,是中国国家博物馆建馆100周年。
    今天的中国国家博物馆已进入“世界大馆”的行列,成为可与美国大都会艺术博物馆、英国大英博物馆和法国卢浮宫比肩的世界一流博物馆。新的中国国家博物馆的建成和开馆是中华之崛起、中国文化软实力提升的一个重要标志,引起了国人自豪,世界赞叹。
    中国国家博物馆的前身,是1912年7月蔡元培先生倡导成立的“国立历史博物馆筹备处”。鲁迅先生建议勘选了国子监为馆址,中国的国立博物馆事业由此开始起步。1918年7月,筹备处迁址到故宫的端门与午门,1926年10月定名为“国立历史博物馆”,正式对外开放。
    新中国成立后,1950年3月,中共中央决定成立中国革命博物馆筹备处。1959年建国十周年“大庆”之际,中国革命历史博物馆在天安门广场东侧落成,与作为新中国最高政治殿堂的人民大会堂遥遥相对,并同为建国十周年“十大建筑”,成为我国最高历史文化殿堂,是新中国社会主义文化事业发展的标志性建筑。
    改革开放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各项事业迅速发展,尤其是进入二十一世纪以来,中国综合国力迅速提高。这就为我国新时期的文化事业建设与发展,既提供了坚实基础,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在这一背景下,2003年2月,党中央、国务院决定,在原中国历史博物馆和中国革命博物馆的基础上,组建成立中国国家博物馆。
    一百年来,从当初的筚路蓝缕到新中国建立后的百废俱兴,从劫波动荡停顿到改革开放后的蓬勃发展,再到今天的走向辉煌,中国国家博物馆每次历史脉搏的跳动,无不与中华民族的整体命运息息相关。中国国家博物馆的百年历史见证了我们国家和民族走过的世纪复兴之路。
    今天,在促进社会主义文化事业大发展大繁荣的新时代中,扩建一新的中国国家博物馆将以百年基业,传承五千年文明。在保护国家文化遗产、展示祖国悠久历史、弘扬中华文化、进行爱国主义教育、开展对外文化交流、体现中华文化软实力等方面发挥积极而重要的作用。
    发展定位与新馆建设
    国家博物馆成立后,与时俱进的确立了新的发展定位。一是建馆方向:“国家博物馆的建设,应与我们这样一个大国地位相称,与中华民族悠久历史和灿烂的文明相称,与蓬勃发展的社会主义现代化事业相称,与广大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文化需求相称”。二是建馆目标:国家博物馆把建设“国内领先、国际一流”的国家博物馆确定为建馆目标。三是办馆方针:把“人才立馆、藏品立馆、业务立馆、学术立馆”作为国家博物馆的办馆方针。四是功能定位:“历史与艺术并重”作为国家博物馆的功能定位。原来的中国历史博物馆和中国革命博物馆,定位为历史性博物馆。综观世界大博物馆,大多都是艺术性博物馆。中国国家博物馆不应是单一的历史性博物馆,而应是以“历史与艺术并重”的综合性博物馆。这也是中国国家博物馆自己的特色。国家博物馆突出“以人为本”理念,以“三贴近”为宗旨,发挥好“阵地”、“课堂”和“四个重要作用”。体现出“无处不历史、无处不艺术、无处不学术”的殿堂氛围。这些都是功能定位的组成部分。
    国家博物馆组建成立之后,党中央、国务院决定扩建其馆舍。因为老馆建筑面积只有6.5万平方米,实用功能不够完善,已难以适应新形势下的发展需要。2004年开始在世界范围内征集改扩建工程设计方案。经过专家评选和五轮的论证修改,最终形成了“留三面”的建筑设计方案。即:把老馆的西、北、南三面保留,向东和地下地上扩建。改扩建工程建筑设计方案,于2006年9月上报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10月,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上报国务院。11月22日,国务院常务会议批准建筑设计方案。2007年3月开始动工建设,2010年底工程竣工,2011年3月新馆开馆。新建成的国家博物馆总建筑面积接近20万平方米,总投资25亿元。展览面积近7万平方米,共48个展厅。新馆总建筑面积是原来老馆面积的三倍,一跃成为世界上建筑面积第一大的国家博物馆。
    上个世纪50年代末,周恩来总理讲到:“人民大会堂(17万平方米)这个建筑肩膀高,而革命历史博物馆(6.5万平方米)肩膀低,以后应解决这个问题。”50年后,我们这一代人完成了周总理的遗愿。其根本原因是党中央、国务院的高度重视,是我们的国家强大了,所以才有财力和能力做成这件大事。
    2011年3月1日开馆的国家博物馆,至今已迎来600多万参观者。其中有外国总统、总理、议长等政要、贵宾,还有世界著名博物馆的馆长,参观者对新馆建筑都给予了高度评价,大都用“震撼”来形容。著名建筑学家,两院院士吴良镛等先生评价说:新的国家博物馆建筑设计采用“留三面方案”非常高明,既没有改变原有的建筑外貌和风格,又实现了新老建筑的有机协调,保持了天安门广场原有风貌的和谐统一。主题思想非常成功,结合了传统和现代的文化元素,整体视觉效果很好。在室内外空间及流线处理上尤显简洁大方、庄重朴素,体现了中国人讲求的“天人合一”思想,很有中国气势,符合国家博物馆世界大馆的地位。
    国家博物馆的新馆工程,是党中央、国务院在“十一五”期间批准开工并建成投入使用的巨大文化设施,是新时期我国文化建设的标志性工程,也是最大的文化惠民工程。国家博物馆是中国文化软实力提升的象征,是中国的首善重要文化窗口,是我国历史文化的最高殿堂。其文化影响力和象征意义重大。
    努力增加文物藏品
    文物藏品是国家博物馆的立馆之本,是组织陈列与展览和开展学术研究的根本资源,是为广大公众提供文化服务和对外文化交流等业务活动的基础,是国家博物馆赖以生存和发展的基本条件之一。
    国家博物馆有了宏大的建筑馆舍,文物藏品的数量和质量不够,就不能称其为“国家”博物馆。建馆初期馆藏文物只有几万件,上个世纪50年代,为了中国革命博物馆和中国历史博物馆的陈列展览,中共中央宣传部和文化部发出通知,在全国范围内调拨和征集文物,得到了全国考古和博物馆单位的大力支持,奠定了基本的文物藏品基础。在中国国家博物馆组建之初,各类文物藏品约65万件。
    国家博物馆新馆建成后,已成为世界上建筑面积最大的博物馆,新的大馆馆舍与文物藏品不相匹配的问题尤为突出。2007年7月,文化部和国家文物局决定将国家文物局所有的40万件文物整体划拨给国家博物馆。2010年2月,举行了文物交接仪式。40万件文物一次性划拨入藏国家博物馆,这在国家博物馆百年建馆史上是没有过的,在世界博物馆史上也属罕见。这体现了我国政府体制能集中力量办大事的优越性,得到了国内外博物馆界的高度评价。
    今年年初,中共中央办公厅将中办特快室收藏保管的中央四代党和国家领导人在外交活动中授赠的近万件国际礼品移交国家博物馆收藏保管。原国际友谊博物馆已整体划归国家博物馆,其近2万件国际礼品也已移交国家博物馆收藏。
    这些年来,国家财政部给国家博物馆的收藏经费数额不断加大,使得国家博物馆的收藏工作有了基本保障。目前,国家博物馆的文物藏品数量约120万件。国家博物馆的文物藏品不仅数量大大增加,品类也更加丰富多样,这为搞好陈列展览和学术研究提供了更好的基础。
    建设“国博特色”的陈展体系
    陈列和展览是国家博物馆开展业务活动、为公众服务的主要手段和形式,也是发挥社会教育功能等社会效益的主要途径。
    国家博物馆的陈列体系思路是:在陈列展览内容上力求丰富多样。既要展示中华辉煌的古代文明,又要展示近现代文明和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所取得的巨大成就,同时还要展示世界文明成果。既有基本陈列、专题陈列,也有临时展览;既有历史类陈展,也有艺术类陈展;既有本馆的藏品陈列,也有与国外大博物馆合作的陈展;既有侧重学术的展览,也有配合时政与纪念性的展览;既有反映传统艺术的展览,也有反映当代艺术成就的展览。
    在陈展体系中,一是基本陈列。两个基本陈列尤为重要和突出。第一个,《复兴之路》基本陈列。该陈列是中央领导同志确定的陈列题目。《复兴之路》基本陈列主要是回顾1840年鸦片战争以来,中国各阶层人民在屈辱苦难中奋起抗争,为实现民族复兴进行种种探索。特别是中国共产党领导全国各族人民争取民族独立、人民解放、国家富强、人民幸福的光辉历史。充分展示历史和人民怎样选择了马克思主义,选择了改革开放。该陈列昭示我们:没有中国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就没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只有社会主义才能救中国,只有改革开放才能发展中国、发展社会主义、发展马克思主义。该陈列自2007年党的“十七大”召开前夕开展以来,受到了广大公众的欢迎。该陈列目前已接待参观者约800万人次,留言称赞者甚多。第二个,《古代中国》基本陈列。1959年10月首次推出的《古代中国通史》陈列是由周恩来总理、郭沫若同志等亲自关心,中央宣传部、文化部及各个方面专家、学者、领导参加审定的。当时的陈列大纲是以原始社会、奴隶社会、封建社会来划分,以阶级斗争、农民起义为主线。今天的《古代中国》基本陈列如何陈展,是摆在我们面前的一项艰巨任务。从2007年开始,我馆先后分别召开了四次全国性的论证座谈会。请史学、考古学、博物馆学、艺术学等各方面专家、学者共同研讨陈列大纲。《古代中国》基本陈列,以反映古代中国文明为主线,以历史朝代来划分,用博物馆语言就是用文物来说话、来表现,而非教科书式的语言方式。该陈列分八个部分,使用珍贵文物2300余件。整体气势恢宏,充分表现了中国上下五千年的辉煌文明。得到了专家、学者和广大公众的好评。一些世界大博物馆的馆长参观后,都表示赞叹。
    二是专题陈列。目前国家博物馆已推出专题陈列10余个:《馆藏革命题材美术经典作品》展、《古代青铜器艺术》、《古代瓷器艺术》、《古代钱币艺术》、《古代玉器艺术》、《古代绘画艺术》、《馆藏非洲雕刻艺术精品》展、《中国国家博物馆建筑设计》展、《中国国家博物馆百年简史与成果》展、《中国国家博物馆水下考古成果》展。三是国际交流展。中国国家博物馆与德国三家国家博物馆合作举办了《启蒙的艺术》。与大英博物馆等合作举办的《大英博物馆和维多利亚与艾伯特博物馆馆藏瓷器精品》展,于今年6月22日开幕,展期半年。与意大利文化部合作举办的《佛罗伦萨与文艺复兴名家名作》展,于7月6日开幕。合作期为5年,每年意大利文化部更换一次展品。这是世界博物馆合作交流展览历史上所没有的,意义非凡。明年1月,美国大都会艺术博物馆将在我馆举办其馆藏精品展。四是临时展览。国家博物馆每年接待举办20-30个不同内容与形式的临时展览。
    从上述陈展构成可以看出,“国博特色”的陈展体系已初步形成。我们还将继续努力,不断丰富和完善陈展质量,真正打磨出既有“国博特色”,又具“世界一流”水平的陈展体系。
    建立“以人为本”的公众服务体系
    国家博物馆坚持“以人为本”的理念,以“贴近实际、贴近生活、贴近群众”为原则。开馆以来,有计划、有步骤地推出各项公共服务内容,完善公共服务设施,不断提高为公众服务的水平。以提供文化服务为核心的新国博公众服务体系初步形成。
    一是为观众提供方便快捷的门票服务。为方便公众参观,提供4种门票预定方式。团体观众电话预约,零散观众通过网站预约或者短信预约,没有预约的观众也不拒之门外,随时提供现场实名制取票的办法。
    二是存包服务、安检服务、查询服务,标识信息提示和公共广播等系统服务。在入口大厅分别设有4个服务台,为观众提供贴心服务。在公共区域设有标识牌,电子信息提示屏,方便观众用最快的速度查到展陈的信息。
    三是配备专职讲解员和志愿讲解员。设有语音导览和手机导览。历经3年研发的“国博手机导览”项目于2011年7月先后获得中国电信、中国联通、中国移动3家电信运营商的批准。11月中英文版的国博手机导览正式上线服务。2011年9月3日,为广大青少年观众设计的教育体验区正式投入使用,其面积约1500平方米,已经开发了50种适合不同类型观众参与的教育体验项目,内容涵盖美术、戏剧、音乐、影视、科学实验和手工制作六个门类。通过参与这些体验项目,让观众能够深层次了解展览内涵,获得美好的博物馆感受。
    四是设有咖啡、茶座、自助餐等休闲项目服务。备有纪念品、出版物等文化产品,满足各类观众的需求。
    五是为满足公众需求,新闻发布、专题报道、网站微博、传统媒体与新媒体技术相结合,向公众提供更多的信息量。公众服务系统不断完善,服务水平不断提高。一年来,国家博物馆围绕免费开放组织的各项宣传工作始终把“向观众提供文化服务”放在首要位置,着力发挥博物馆自身在教育职能上的优势。在宣传手段上不仅保留了传统的展览展示、讲解讲座、语音导览、网站互动等形式,同时积极探索用现代科技手段推广和运作,注重观众的个人感受和现场参与体验的实际效果,让优秀文化成果惠及民众。
    建立安全有效的安保系统
    文物与馆舍安全始终是国家博物馆工作的重点,中央领导同志、文化部、国家文物局领导对此都十分关心。为确保文物及馆舍安全,多年来国家博物馆制定了较为完善的藏品保管制度,不断完善安防消防工作制度和应急工作预案,培养了一批专业的安保队伍,开展了人员培训和安全宣传教育工作。
    新馆开馆后,迅速完善安保措施,建立安全有效的安保系统。做好展览和藏品的安全保卫工作,加强用电设备的管理和检查,对重点部位、要害部位实行分级管理和重点加强防护。成立安全工作领导小组,建立巡查制度和工作情况报告制度,强化安全值班制度。
    国家博物馆的安全保障系统,由五个部分组成:一是安全管理机制。明确各级安全责任,逐级签署安全责任书,建立了安全工作由馆长负总责,各部门参与实施,安全保卫处具体执行的安全管理机制。二是人防系统。由本馆安保部门与武警官兵共同构成,实行分工负责、相互协作的责任制度。三是技防系统。由入侵报警系统、视频安防监控系统、声音复合系统、出入口管理系统、巡更管理系统、视频监控辅助照明系统、停车场管理系统、无线有线对讲系统、安防集成管理平台和安防控制室等10个子系统组成,构建了四道安防技术防线,组成了纵深的安全防护体系。四是物防系统。文物库房及展厅具备很好的物防条件。五是规章制度和应急预案系统。国家博物馆的安保工作,是一个完整有效的系统,通过机制、人防、物防、技防之间的联动,形成强有力的整体效能,在安全上做到万无一失。
    经过百年的风雨历程,中国国家博物馆积淀了中华深厚的历史文化底蕴,已发展成为中国博物馆事业的旗舰。这里记载着中华民族古老文明的足迹,展示着我们伟大祖国的历史文化和社会发展的光辉历程。国家博物馆是中华儿女传承文明、开拓未来的精神家园。同时,这里也是中华文明与世界文明对话的重要窗口,是展示整个人类文明的宏伟殿堂。今天的国家博物馆,凝结着党和国家领导人的高度重视和亲切关怀,凝结着国家有关部门的大力支持,凝结着历代建设者、管理者的辛勤汗水,凝结着广大公众和无私捐赠文物藏品者的关心和奉献。在中国国家博物馆迎来建馆一百周年的时刻,应该由衷的感谢他们!
    中国国家博物馆,一定要在党的十七届六中全会精神指引下,按照中央领导同志视察我馆时的要求:发挥国家博物馆在全国博物馆行业的龙头和引擎作用,肩负起光荣的历史使命。国家博物馆要在弘扬中华传统文化、保护民族文化遗产、展示现代化建设成就、提升文化软实力、加强对外文化交流、宣传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提高群众文化素质等方面发挥作用。同时一定更好地为广大公众服务,为建设先进文化服务,为推动我国文化事业大发展大繁荣服务,为构建我国和谐社会服务。
 

国务院参事室

主任:王仲伟
副主任:王卫民赵冰张彦通

中央文史研究馆

馆长:袁行霈 馆长致辞
副馆长:冯远

参事 馆员 特约研究员

所属单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