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史选粹
王蒙:当前文化生活的繁荣与歧义——文化生活中的急功近利
急功近利已经压倒了人们对文化应有的理解和尊重。比如说:“文化符号”、“文化标志”。2008年北京奥运会开幕式的一个展览,其中有一个敲陶罐子的活动,很有气势,敲的那个叫“缶”,然而那是个人造的文化符号、标志,中国早已没那种乐器。有些是假的文化符号,而有些真的文化符号早就消失了。
文化名人所带来的一种旅游资源,一种推销资源。这种资源在中国就变得很可笑。大家都在争夺这个资源。比如曹操的诗“何以解忧,唯有杜康”,这个杜康酒,河南也出了,因为东汉首都是在河南洛阳,那么西汉的首都是在西安,所以西安也有杜康酒。这个还好说。其他的,对于文化名人,这个说他出生在我这个县,那个说出生在他的县,他原来可能就是一个县,一个省,以至于有的地方的领导说,我们现在发展旅游,就是“先造谣后造庙”,我们先声明这个名人是我们这儿的。李白出生地就非常好笑,说李白出生在四川,还请来领导同志题“李白故里”,但是湖北又坚持李白出生在湖北,而且为了证明出生在湖北,他们还搞了一个国际统一战线。因为郭沫若曾考证说李白出生在贝加尔湖附近的一个地方,好像现在是吉尔吉斯斯坦的一个地方。结果,湖北的那个县就请了吉尔吉斯斯坦的专家来举行纪念李白的活动。于是,这个时候韩国的朋友也插上一腿,说李白是韩国人。我觉得非常可爱,觉得韩国人多么重视中国文化。还有说孔子是韩国人。所以说,他就把文化资源化了。说文化是品牌,是名片。还有文化产品是卖点的说法。等于说文化是幌子。当然有一个口号那就更久,就是“文化搭台,经济唱戏”。
文化它的首要属性是文化的存在改善了人类的生活质量,使人类的生活更加丰富多彩,使人类生活更富有凝聚力,使人类过越来越好的生活。如果离开了文化的这一本质,谈资源也好,谈符号也好,谈名片也好,谈卖点也好,是把它当商品来看待的。它可以是商品,但又绝对不仅仅是商品。现在我们面对的一个问题呢,人人都在谈文化,但回避了忽视了文化的精神性。还有各种泛漫的文化说法,什么茶文化、酒文化、牙文化、巫祝文化、民俗文化、节庆文化、婚丧嫁娶文化,反正没有一个东西不是文化。这也对,但这也是落入了具体的文化样式,而找不着文化的核心,找不着文化的灵魂。这个呢,造成相当大的问题。一方面我们的文化设备、文化硬件、文化种类在不断发展,但另一方面呢,我们多多少少感觉到我们精神上的困惑,精神上的空虚,精神的无奈,就是你并不能用一种很好的,很有价值的,很有精神的一种说法来解释来衡量你所面临的这些变化。还有些也是非常重要的提法,比如说软实力,软实力很好啊,我们要发展软实力,连我们的党中央文件中也说要发展软实力。软实力中我们需要产业、市场、精品,还需要另一面的提法的补充与平衡,需要经典、高端、深刻性、文化内涵、思想性、时代精神与历史价值、历史地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