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史选粹
王蒙:当前文化生活的繁荣与歧义——利益驱动or艺术驱动?
当前文化生活究竟是市场驱动、利益驱动还是一种艺术驱动、理念驱动?
衡量文化生活是根据市场需求与数量的多少。电影看票房,是不是叫座;电视剧,看收视率;出书考虑发行量;网络作品考虑点击率。然而这些和文化价值、历史价值、精神价值又不是完全一样。不能排除市场对文化的促进。为什么有些行业发展得非常快,而且待遇很高,市场起了好作用。
但是市场东西,又不是万能的,比如,有些东西很有价值,但市场上并不看好,在历史上也是有证明的。一开始的时候,很多人说看不懂,后来才渐渐地取得相当价值。很多像荷兰梵高一样的著名画家,生前生活艰苦,逝世后作品价值才得以体现。而在我国,很多艺术家是且战且退,最后他不可能挡住,也不需要挡住市场对艺术的驱动。早在1983年《北京晚报》11月3日第一版上方,以显著地位刊登:中国戏剧家协会座谈:不演坏戏,不把戏剧艺术商品化。一直到1990年,文化部党员登记时,还对文化产品是不是商品问题进行了激烈的争执。因为有人写文章谈过文化产品也是商品,结果受到了批评。1980年4月23日来自十三个省区与部队的131名歌手,发出倡议书,提出不健康的流行歌曲正在传播,要积极行动起来,用革命的前进的健康的歌曲去淘汰靡靡之音,让社会主义的歌声响彻大地,踏着威武雄壮的步伐昂首阔步前进。
然而到了1983年上海解放日报与支部生活等单位举办庆祝五一演出。结果发生了遇到流行歌曲大受欢迎,遇到正面的朗诵与群众歌曲被嘘的现象。美术上这样的事情也很多,1989年的人体绘画和所谓的另一次现代艺术展,都引起过很激烈的争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