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文史选粹

文史选粹

苏东坡学英语

信息来源:作者:
发表时间:2011-03-04
字号:/

    

    毕克官与王明明合作画    

        在每年的全国政协大会期间,往往都组织一次书画联谊活动。我每次都参加,但很少动笔,一般是从旁观赏“各路英雄”挥毫,想偷学两手。但时间一长,心里总是觉得不妥:老这么白喝、白吃、白看、白“偷”,总不是个办法。有一次,在书画联谊活动中,我早早准备好了一个构思,琢磨着邀请一位善画古装的大画家合作一次。找谁呢?我左思右想,想到了王明明委员。因为在全国政协大会期间,我们俩连续5年同在一个小组,而且房间都分配在对门。虽然王明明委员职务多、名气大、画价高,但就我所见,他为人低调、不摆架子,很好说话。果然,我刚刚讲出想法,他就痛快地说:“好!您就说我画什么吧!”
  “你只管画个苏东坡,站在石桌前正举笔欲画,但桌上的纸要空白,你别画什么。”工夫不大,他的苏东坡就画完了,我在画面上的石桌前添画了男女娃娃各一,正看苏东坡挥毫。然后又题写了画题《东坡学字图》,又签了两个人的名字,盖了印章。
  明明有点纳闷:“这就行啦?”
  我不吭声,提起笔蘸了浓墨,在空白的纸上写下“A﹑B﹑C”三个英文字母。
  包袱一丢,明明哈哈大笑。
  围观者有人说:“妙!苏东坡也学英语啦!”有人说:“到底是漫画家,想出这个点子!”
  我站在画前没动手拿画,明明催我:“您拿走呀!”
  我说:“不拿了,就留在政协做个纪念吧!”
  这幅画经过装裱,长期挂在政协书画室里。我的儿媳贾燕赓是全国政协机关干部,她曾通过越洋电话告知我:2009年庆祝人民政协成立60周年和建国60周年全国政协书画展,选展了这幅作品。后来我还收到了这幅画作的照片。
  远在异国他乡,看着这幅八年前画作的照片,我不禁想起了明明……
  明明平时见了我,不像对同辈人那么嘻嘻哈哈地说笑话,倒是经常小声地问我:“今天您回家有车吗?”每到告别时他都说声:“有事尽管找我。”听得我心里热乎乎的。有一次,我们一起参加政协文物保护调研,登上飞机后,他走到我的座位旁说:“毕老,您起
  来,咱俩换换座位,我身体比您好!”他是政协常委,坐的是头等舱,我怎么能去坐呢?于是表示坚决不换座。这时,坐在我旁边的陈铎委员也说:“您就去吧!别客气!我送您过去。”劳烦电视大名人老陈,真是不好意思。就这样,我在万里高空,当了两个小时的“临时常委”,座位宽舒,心里更畅快。
  还有一次,我在北戴河暑休。明明临时去玩儿,夜晚我们几个人坐在海边附近饮茶乘凉。期间,明明离开座位好久,大家都不知道他干什么去了。待夜深兴尽,大家一起回到驻地。这时我看见明明从路边水果摊后面取出一大包水果递给我:“您就一个人在这儿,闷得慌,吃着玩儿吧!各样给您挑了点。”
  这太意外了,让人怎么也不会想到的。
  多年过去了。我退离政协后,与明明见面的机会少了。我总在想,我这个人,一无职,二无权,三无钱,四无力,我这老朽简直是“一无好处”。整天忙忙碌碌的明明,何苦在我身上花这精力呢?
  我这人不善言辞,但上述一桩桩都心里有数。
  我在全国政协任委员的十五年中,多受委员朋友和政协机关朋友的关照,点点滴滴都记在心里。这会儿,远隔重洋,就向明明和大家问个好吧!
  

国务院参事室

主任:王仲伟
副主任:王卫民赵冰张彦通

中央文史研究馆

馆长:袁行霈 馆长致辞
副馆长:冯远

参事 馆员 特约研究员

所属单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