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文史选粹

文史选粹

给孩子一个良好的教育环境

信息来源:作者:周国平
发表时间:2010-03-02
字号:/

     孩子都是聪明的,但孩子的聪明需要你去发现、欣赏和鼓励。如果你在这样的忙碌中经常能和孩子待在一起,把一部分精力贡献给孩子,你一定会看到,你的孩子也非常聪明。这是一本凝聚了无限深情的父爱日记,记述了作者女儿啾啾从出生到刚上小学的经历。它不仅倾诉了对女儿的爱,也为读者为人父母提供了一个范本。
    
思考比知道重要
    
    人的智力素质中,最重要的因素是好奇心、注意力、观察力、思考力、理解力、想象力等等,而最根本的就是为这些因素提供一个良好的环境,足以鼓励、促使、帮助孩子的理性能力保持在活跃的状态。
    
    在智力教育中,最不重要的是知识的灌输。当然可以教孩子识字和读书,不过,在我看来,这至多是手段,决不可当作教育的目标和标准,追求孩子识多少字和背多少古诗,甚至以此夸耀,那不但可笑,而且可悲。教授知识的方法是否正确,究竟有无价值,完全要看结果是激发了还是压抑了孩子的求知兴趣。
    
    幼儿是爱动脑筋、善动脑筋的,其理解力往往超出我们的想象。
    
    有次,我抱啾啾在路上走,她注意路边的树,我教她分辨松树和柏树:松树的叶子是尖硬的,柏树的叶子是扁软的。她很快掌握了。可是,我立即发现,好几棵树已经串种,两种叶子兼有,分不清是松树还是柏树了。我嘟囔了一句:“爸爸也不知道这是什么树了。”她从容说:“松树和柏树。”意思是两者兼是,轻松地解决了我的难题。(2岁)
    
    我们玩医生游戏。我分配角色,说:“这回你当医生,我和妈妈都是病人,不过,妈妈不是我的老婆,我们两人不认识,都来看病。”她马上领会了,说:“你们两人认识,我就不是医生了,是你们的宝贝了。”
    
    我给她两盒酸奶,让她把其中另一盒拿给嘟儿。她一手一盒,没法再拿吸管。我说:“爸爸想个办法。”她马上说:“把吸管插进(酸奶盒里)去就行了。”可不,多么简单,我却还要一本正经地“想个办法”。(3岁)
    
    我带她洗手,下意识地把水拧大了一些。她说:“爸爸,我也喜欢把水开大一点,这样水(离水池壁)就远了。”一下子让我意识到我为什么要把水开大了。这个水龙头安装得很笨,紧挨池壁,水开小了,水几乎是沿池壁流下,洗手很不方便。
    
    她问:“为什么会有眼屎?眼屎是眼泪变的吗?”我说:“可是没有眼泪的时候也会有眼屎的。你想一想,鼻子里会有鼻涕、鼻屎,这是一样的道理。”她说:“知道了,是眼睛拉的尿,拉的臭臭。”真是一点就通。
    
    逛天坛公园,走过一堵墙,四周突然静了。我问她为什么,她答:“说明墙很隔音。”我夸她善于思考,她反问:“我不是总是帮你(找到答案)的?”我承认。我没有告诉她,许多时候,我是装傻,诱使她想问题,她中了我的圈套。(4岁)
    
素质是熏陶出来的
    
    不满一岁时,红就拿起一本幼儿读物,指着上面的图画给她讲故事,但不知道她是否听懂了。一天,红翻开画册问她,爷爷、奶奶、哥哥、小狗、猫咪、鸭子、花花等在哪里,没想到她一一都指了出来。红向我报喜,让她给我表演了一遍,我用掌声鼓励。然后,她又表演了一遍,每指出一样,就立刻转过脸来,自豪地看我为她鼓掌。最后红问:“花花在哪里?”她没有指,而是自己鼓起掌来了。
    
    一岁时,给她买了一盒看图认字卡片,才一两天,她能说出全部60张上面的图像的名称了。地板拼图上有月牙,她说:“太阳。”妈妈说:“不是太阳,是月亮。”她听罢立刻从盒里翻出那张“月亮”卡片,看了看,才承认道:“是月亮。”妈妈自豪地说:“我们宝贝会查书了。”
    
    2周岁上下,她便对家里的藏书发生了兴趣,常常站在书架前观望,向我们解释说:“我挑一本。”我随手翻开一本,让她挑出里面她认识的字,一页上大致能挑出两三个。这些字以前她都是单独认的,现在出现在她所称的“大人书”中,夹在许多陌生的字中间,被她挑了出来,我发现她特别高兴,仿佛他乡遇故人一样。
    
    这成了我们和她常玩的一个游戏。有时候,她会挑出一个字来考我们。她指着一个字问妈妈,妈妈说:“大。”她大声称赞:“对了!”妈妈告诉她,“大”下面加一点,就是“太阳”的“太”。她马上说,也是“太太”的“太”。妈妈惊讶她竟然知道太太,问她:“妈妈是谁的太太?”她从容地回答:“是爸爸的太太。”
    
    3岁时,情况发生了变化。妈妈前一晚给她念故事,她第二天起床后,就把书翻到昨晚妈妈念的那几页,给自己念上面的故事,虽然不认识大部分字,却念得头头是道。
    
    终于有一天,那是她5岁的时候,妈妈拿着一本书正要念,她不让,说:“你念了,我自己再看就没有意思了。”几天里,我曾看见她独自在灯下读这本书,便对她说:“有不认识的字,你用笔画出来,待会儿爸爸教你。”她回答说:“不用,我都认识了。”
    
    我们没有特意教啾啾认字,她是怎么认识这么多字的呢?认字能力其实同样是一种潜能,只要给予合适的环境,便会自然地展现和生长。也就是说,认字应该是一个轻松的过程,根本不需要强行灌输。
    
    无可否认,在啾啾身上,家庭环境也发生着潜移默化的影响,因为她的爸爸妈妈都是做文字工作的,在耳濡目染中,她很容易对文字产生兴趣。
    
    有一回,她坐在双层床的上铺,埋头做着什么。红攀上去看,发现她拿一支红笔,正在一本书上画,已经圈起一个字,用一条红线把它拉出去,再在书页的边沿上画了一个小圈。红是编辑,这是改错字时用的符号,居然被她学去了。她告诉红:“我学妈妈。”
    
    会阅读后,家里的藏书对于她有了全新的魅力,她经常会抽出一本来翻翻。一天晚饭后,红说没有看过《战争与和平》,这边家里没有,我说有,啾啾也立即说有,立刻替妈妈找了出来,可见对家里的藏书已经相当熟悉。过了几天,她看见红在看别的书,就问:“你为什么不看《战争与和平》了?”红说:“我翻了一下,觉得别的书更好看,就看别的书了。”她说:“你没有进去。”真是一针见血。
    
    啾啾看书是有自己的理解和体会的。比如说,读《聊斋志异》连环画,她发表议论:“都是写爱情的,写一个书生爱上一个有点儿神秘的女孩。”很准确。一次聚餐时,一个朋友拿一本兰波的诗集让她和另一个女孩朗读,朋友告诉红,她朗读得好,还评论这首是儿歌,那首是童话,都不是诗。问她什么是诗,她的回答是:“一个句子放在事物之中。”朋友觉得另一个女孩朗读得不好,要教那个女孩,她制止,说:“每个人有自己的感受。”
    
    在我们家里,最多的东西是书,满壁都是书柜,总有好几万册吧。我和红的日常生活就是看书。在这样的氛围中,啾啾喜欢看书和学习,是再自然不过的事了。在学习上,啾啾是完全不用我们操心,每天放学回来,她就坐在她房间里的桌前,自己在那里忙乎。她的学习成绩很好,但并不费力,她的班主任多次问我:“你们是怎么教的?”我心想,我们没有怎么教呀。如果一定要找原因,大约是得益于熏陶吧。
    
分数不重要
    
    啾啾做功课一直比较省力,考试成绩在班上也始终名列前茅,无疑是得益于综合素质。比如语文,她的成绩总是前一二名,这当然和她喜欢读书直接有关。
    
    我坚持一个原则:不给啾啾报任何课外补习班、辅导班、特长班、提高班。现在她小学六年级了,6年来她真的是一个这样的班也没有上过。这在她的班上是绝无仅有的,一个孩子在周末上好几个班是普遍现象。有一回,班上推荐若干同学上区里的奥数班,她被选上了,回家来征求我的意见。我举出她班上一个一直在上奥数的同学,问她,和这个同学比,两人谁的数学成绩好。她说是她,我说这不就行了,事情就这样决定了,而她也很高兴。
    
    我不让孩子上课外班,并不等于对孩子的学业放任不管。在力所能及的情况下,家长还是应该给孩子以必要的辅导。至少孩子上小学时,多数家长是有这个能力的。
    
    啾啾语文很好,不需要辅导,我只在课外阅读方面提一点建议。相比之下,她数学稍弱一点,应付功课没问题,但兴趣不大,没有领略到数学的魅力,我便引导她解一些趣味性的数学题。
    
    我是在她上三年级时才开始做一点辅导的。起因很偶然,三年级上学期,我们全家去外地,她缺了三周的课,正值期末考试前夕,我必须帮助她复习。我先看一下她平时的测试卷子,找出她的薄弱环节;然后,列出她曾经做错的习题,再选择一些同类型的习题,让她做;最后,检查答案,仍然错的就是理解的问题了,便和她讨论,启发她想,务必真正弄懂。整个过程非常轻松,同学们在学校里是整天复习,而每天她也就复习两三个小时,但效果很好。回到北京,她胸有成竹地进考场,考了个全班第一。
    
    接下来的一次考试,又是全班第一。红去学校接她,班主任陈老师见了就夸,说:“你们是怎么教的,你们的孩子在全年级都出名了,她的卷子成了标准答案。”
    
    一个学习成绩优秀的孩子,优秀的成绩给她带来了荣誉感、成就感和自信心,以及与之相伴随的喜悦,正因为如此,她也就容易太看重分数,一旦出现波动,她会比成绩一般的孩子更强烈的受挫感。这是我要在啾啾身上防止的。何况我一直认为,分数真的不重要,至少比真才实学次要得多。
    
    二年级,一次数学测验,有一道题,老师批她错,她得了88分,很郁闷。红告诉我时,她眼泪也出来了。我看了那道题,发现她是对的。红让她去对老师讲,她说不敢。我想,不说也可,但要解开她的心结,而这也是一个教育她不在乎分数的好机会,便与她进行了一次谈话。
    
    我说:“我问你,有两种情况,一种是你都做对了,但老师批错了,只给了你88分,另一种是你有一道题做错了,老师没有看出来,给了你100分,让你选择,你愿意要哪一种?”
    
    她答:“都不好。”
    
    我问:“如果一定要你在这两种里选一种呢?”
    
    她答:“要前一种。”
    
    我说:“爸爸和你的看法一样。自己懂就行了,分数不重要,重要的就是真正优秀,比如爱读书,能思考……”
    
    她听我这么说笑了。
    
    摘自《宝贝,宝贝》  周国平  著  江苏人民出版社2010年1月版

国务院参事室

主任:王仲伟
副主任:王卫民赵冰张彦通

中央文史研究馆

馆长:袁行霈 馆长致辞
副馆长:冯远

参事 馆员 特约研究员

所属单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