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史选粹
接轨,从细节做起
●一次小小的无意违章,引来了一张到庭受审的传票;一个美国的国家公园,竟然有专属的公园法院。
●政府发布的严厉的限水指令,与民间创意的形形色色的节水窍门,谱写出墨尔本有趣的节水文化。
●从香港搬家到上海,全程无障碍服务,让上千公里的距离仿佛就在门对门的咫尺间。
对于旅行者吴先生来说,收到优胜美地国家公园的信件多少有些意外,而更意外的是信里装的不是简单的罚单,而是公园法院的传票。
事情起因其实并不复杂。大概7个多月前,他驾车去游玩了优胜美地。这座藏于加利福尼亚东北的山水名胜以其难以类比的巨石、飞瀑以及巨杉林等自然状貌,和大峡谷、黄石一起并列于美国国家公园的榜首。它会牵出一部历史,1890年正是在“国家公园之父”约翰·缪尔的倡导下,美国国会将这里辟为国家公园,并使这罕见于世的自然景观置于国家法律的保护下。
吴的车子在洁净的柏油路上滑行。大概光注意迎面飞来的瀑布了,一不留神便越过了一道黄线,保安警察一个手势,喝停了他的车子。“不是有允许进入的牌子吗?”吴不解地问。“那是指我们园区工作的车辆。”对方顺手指着牌子,吴抬高视线,这才发觉允许进入的字样前确实作了限制。吴很歉意地表示了自己的疏忽。
很幸运,对方只给了“下次留意”的善意提醒,连半张罚单都没有开。
谁知,7个月后,他收到公园寄来的信,如本文开头写的,是法院的一张传票。传票令他在收信当月的最后一个星期三到庭。吴疑惑的第一件事是,就那么一次小小的无意违章,怎么还要到庭受审?再有,优胜美地只是一个公园,它有法院吗?细看这张传票,不错,明明白白写着,是要到庭,而且法院就在公园里。
从洛杉矶到优胜美地数百公里的路程,当天很难来回,吴因此请了两天假。就这点事,却那么折腾。赶到公园门口,问法院在哪,被告知“在最深的瀑布前面”。到瀑布跟前,真的有处小房子,写着“优胜美地国家公园法院”。
规定是上午10点开庭,吴到的时候门口已经聚了很多人。法院把十几宗案子都放在一天来审,吴差不多排到了最后。顺便打听,原来超速的、牵狗入禁区的、乱扔杂物的,都不是什么大案子,但实实在在都成了要提堂的案子。
所有的法庭程序都一点没有折扣,控辩双方攻防不计,当事人陈述有板有眼,法庭和陪审团判词也有棱有角。吴不解,这么多当事人撂下手头的事情从四面八方赶来,又要耗费这么多的司法成本,就为这点小事?
吴趁还在等待提堂的当儿,把视线移向了这片让人沉醉的山水林木,整个内华达山脉蜿蜒延伸至浩浩加州中部。拜托造山和冰河的鬼斧神工,竟把这里的小丘小河变成如此雄伟壮丽的地貌。前面提到的约翰·缪尔,这个生于苏格兰的自然之子到优胜美地就惊呆了,他说:“这里有世界上最会唱歌的溪流,最高贵的森林,最神圣的花岗岩峰,以及最纵深的冰河峡谷……没有任何人工殿堂可与之比拟。”他开始围着这片辽阔的山地走,那是一片3000多平方公里的疆域,面积如卢森堡国。他从威斯康辛大学毕业,自身渐渐形成的自然哲学理念驱使他要付出性命去保护这片永远保持清新而原始风格的大自然,而事实是,即便是一百年前的当时,这里已经面临过度放牧的摧毁性侵蚀。他的游说与努力,深刻地影响着美国政府,最终使国会批准将这个高山地区列为国家公园。一系列的管理条例让国家公园的保护严密又严厉,其中包括国家公园将拥有警力和法院。
快轮到吴了。在等候的这段光阴,他渐渐地被优胜美地的神圣牵着,对从保护者先驱催生又经政府之手强化的法律有一种莫名的敬畏。也许正是这法律的严苛,才使眼前的一切保留着原始的美。他个人的那些小小的窝囊已经算不了什么。他倒有点庆幸有这样一次难得的行程。
当吴最后一个站到法庭被告席,他已经没有半点脾气了。法官一再问:“你听清了对你的诉词?”“你有什么要陈述?”“你可以有要求提给陪审团。”他竟答非所问的一个劲地认错:“我认罚,我认罚。”这大概是当日庭审中当事人态度最好的一宗,连法官也感动了:“念你态度诚恳,罚金由300元降为200元。”
这以后,吴做了导游。每次带队来优胜美地,他都会拿出这份传票的影印件展示给游客看,顺便讲一遍以上这个故事,让他的客人们千万遵守这里的一切保护规定。
而传票的正本,则被他放进镜框挂在家里。他说要让他的后代也记住什么是国家公园。
节水文化
到墨尔本小锐家一住下,就看到冰箱上贴着的蓝白色卡片。一看,是限水令。
早知道澳大利亚缺水,也听说澳洲节水和用水很严格,但具体到一个家庭怎么限水节水倒还没经历过,就饶有兴趣地细究起来。
这是一张纸卡,卡后有带磁性的贴块,可任意置于冰箱或其他显目处。它上面的内容很具体,比如给园子浇水,如果用手动花洒,上午6-8点可以,晚上8-10点可以;如果是自动喷淋,只准在午夜到凌晨4点。上述两种情形还要实行门牌单双号许可制。自动喷灌系统浇水不被允许;一定不可以用水洗车;给容量1万升以上的游泳池充水必须先获得许可,等等。州水务局印发的这张限水令作为政府的指令让家家户户都知晓了。
“都会照这个做吗?”我问小锐。
“当然。澳洲人守法,政府定的法规没人敢不执行。再说一旦违法,罚得可厉害了。如果查到,几百上千的澳币都可能会罚的。多次违反还可能上法庭哪。”
“政府没几人管怎么都能查到?”
“那你不能侥幸,还有人会举报。举报者奖励很高。”
这是一个普通家庭对政府一项指令的真实应对。简短对话里面看到了执行文化中的三个要素:自觉法治意识,强制处罚机制,市民监督体制。而这种政令畅通的形成当然不是一时之功。当每一个接到指令的居民都这样想这样做,政令才变得有效,大的结果是公众利益获得了最大程度的保护。
当然,澳洲政府做的不仅仅是发个指令,拿着违者受罚的政府单边主义架势。它还得通过服务舒缓市民因为限水而带来的用水困难。就是在小锐搬入的居屋,专门有政府给安装的大蓄水罐,通过屋面的雨水收集系统将雨水汇集到罐里,用于浇花、冲厕、洗衣等。政府机构还派专员来改装家庭的抽水马桶双水量设置,让大小便后的冲洗使用不同水量,以管住冲厕这个第二大用水流向。这些上门到户的服务措施,是对限水令的一个有机补充,所谓既要你节流,也帮你开源。要你做到,我先做到,节水的政府主题和民众心理共融了。
许多关于节水的民间创意和政府行为共鸣在一起,变成了一种有趣的节水文化。水务机构常会派发一些小册子,里面有形形色色的节水窍门和提示,如更换节水的花草喷头,选用有节水评级的洗衣机,将车停在水可以流入草地的地方等,很细很实。
一个限制市民用水的政府行为能获得如此积极响应,显示澳洲社会的成熟。由此想到国内,政府相关的指令下了,缺失的正是执行文化的整体性。一个好政令,没监督机制、没服务配合、没社会共鸣,也就白纸一张,发了也就过了,社会的整体状况没有反映出良性,老毛病百出,而对于法治的轻视和随意渐渐通过每一次这般的无作为的结局更变成惯性,一茬一茬,从根子上伤到了国民素质,就容易积习难返。
门对门搬家
在香港,搬过两次家,都留有好深的印象。
头一次,从湾仔搬去将军澳。按着报上的广告,很容易选中一家搬家公司。来者很专业地估量报价,交代清准备事项一二三,最终约定时间。全部的商谈内容都写入文书——一份非常专业的合约。原以为很繁杂的事就这样轻松搞掂了。
之后,公司送来了包装用的纸箱。事前被告知,因纸箱收费,尽量节省至够用就行。来人和我们核定的是12只。“够吗?”“差不多!”他很自信。哪知七七八八一装,只塞进了整的大的,那些锅碗瓢盆坛坛罐罐熨板扫把,怎么装?作难了好久,也没法。去电话问,答复是,来人会有办法。
正点守时是香港从业者的基本素质。当你在约定时间前5分钟开始怀疑这一点时,后面的几分钟将否定你的怀疑。搬家车准时出现在街口。从车的后部伸出一个机动的斜板,把带轮子的平板顺势滑下,又折叠着上了电梯。
整个的装运过程快捷又利索。装了纸箱的一叠一码上了平板车,几车就搬空了多半。待到收拾这些杂七杂八的东西时,工人在一架平板车上挡起了围板,高高的像只大桶,把那些不规则的东西全一股脑儿地装上,连扫把熨板也神气地插上,干干净净地上了汽车。我们忧心了好久的事儿在他们手里就简简单单地解决了。
依着同样的程序,东西完整地搬到了将军澳新居。整个作业完成后签单确认,非常爽快。
从这门到那门,全程的无障碍服务,令顾客享受无忧虑照顾,这就是香港的服务准则。
这是香港境内的门对门。还有次是境外的门对门。
随女儿派往上海工作,又要将这大屋子东西往内地搬。这就犯难了,能把这么些东西整个儿的搬空?毕竟不是在香港本地,那要汽车轮船的倒腾好多趟呢。
解忧的还是这些专业公司,这次来得比上次更细。在完成类似上次搬家的那些套路后,我们被要求对每一个纸箱确定内容和总数,以便公司方面列表核对。结果总是有装不下的,犯难之时,来人的高招就让我们大开眼界了。他们手中的胶纸像一个无所不能的万能手,把大小不等的纸箱切割成任意拼粘的纸片,把所有不规则的家什妥妥帖帖地包好封住。
整一个屋子的家什,大小29箱,就两人作业,静静地没多余的话,只听到胶纸在他们手中刺嚓刺嚓的粘贴声,把你想到的想不到的所有难处都解决了。
当我们在上海的新居收到这29箱家什时,箱子完好无损,编码清清楚楚,全部的运输报关费用结清,没有多一分钱的额外补款,更没有死乞白赖的小费索要,事儿就办完了。对了,对方还特别关照,如果包装用箱拆出而无法处理,可通知公司方面取回,因为环保。
真是服务到家了。在东西运到家后说这“到家”,是由衷的。从香港到上海,上千公里,这门对门,仿佛就在咫尺间。它是一种香港精神——服务,就是提供百分百的满意。
摘自《行思:世界的细节》陈冠柏 著 广东旅游出版社2010年1月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