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史选粹
闲话状元与驸马
小时候看过由小白玉霜、席宝昆、魏荣元主演的评剧戏曲片《秦香莲》,席宝昆唱到那句:“中状元,招驸马,连科及第”时,见他头摆,纱帽翅儿抖动,集得意,傲气于瞬间,印象颇深。稍长,知道连科及第而又中状元者,自有科举以来,人数并不多,有此幸运及身者,骄傲一把,也在情理之中了。虽然是满招损谦受益,有成绩就摇头摆尾,很难有真学问,更不要说中状元了。毕竟是做戏嘛,更何况过去编戏文的,虽然有可能夹在戏班里在唱堂会时,见过些王公权贵,未必真的见过状元,所以也只能是按着他们的理解来杜撰了。至于驸马,国人婚嫁观从来就千差万别,攀高枝者有之,主张门当户对者也有之,当了驸马得意忘形的当属前者了。反正陈世美对父母“生不养来死不葬”,是“悔婚男儿招东床”,“杀妻灭子良心丧”的坏蛋,在考试成绩好,骗婚娶二奶攀高枝得逞之后,表现得再轻狂些也不过分。小人得志嘛。
古往今来的观众群中总有一些人对自己喜欢的戏剧里的故事之由来,主要人物在戏剧结局之后的结局查个究竟,找原型。对《秦香莲》有两种说法。其一,有人对戏曲《琵琶记》赵五娘的遭遇,蔡伯喈最后左拥右抱二美兼收的结果不满,于是有《秦香莲抱琵琶》和《女都督》问世,此时的负心汉已经不是相府的门婿,而是驸马爷了,为解边关之危,朝庭命他去请曾被他遗弃、派人追杀,后来因为其本人梦中学武有成,当了山大王的秦香莲,此后的秦香莲不仅当上了女都督,还恢复了在家里的名份,折辱了陈士美。对这个结果仍有不满,以必杀陈士美而后快者,请出了刚直不阿,此时在说书场和舞台上已获先斩后奏大权的包拯,在铜铡下给陈士美一个了结。其二,戏里的陈士美籍贯,名讳与清顺治八年湖广均州的一位进士名相近,籍相同。有人说这位陈世美在贵州分守思仁府时,得罪了曾有恩于他的两位同乡。为施报复,二人请戏班编成戏曲《秦香莲抱琵琶》到处演出传唱,用他人丑行,给陈士美泼点脏水。这个说法一直广为流传,最近有人把它整理成文,发表。其实穿越时空,把真人名讳加进已有故事中,编成戏曲,以泄愤者不只此一例,有“唐宋相隔二百载,何人编出西厢来?”为证。依我看两种说法合起来,也无不妥。
招驸马,是旧时许多人所梦寐以求的,特别是明朝,英宗以后为公主择婿的范围是14-16岁在京普通官员及军民子弟。这些人一旦成为驸马之后,有了驸马都尉的头衔,享受公主每年二千石的禄米、陪嫁的财富、庄田和豪宅,封荫及于父母和子孙。平常百姓家,攀上这门亲戚,一步登天了。清朝的公主、驸马的待遇也很高,固伦公主岁给银四百两,米400斛;固伦额驸银300两,米300斛,是高薪酬的双职工,而朝中一品大员当时的岁俸是银一百八十两,米九十石。公主下嫁,老丈人家对女儿也不敢依势放纵,仍有诸如:“恪遵妇道,以奉姑舅,闺门整肃,内助长佳,毋累父母生身之恩。”之类的要求,镌刻在金册上,让女儿时刻不忘。但夫妻间需执君臣礼,明制:驸马要对公主跪拜称臣,公主饮食时需侍立于旁,清朝的额驸往往是在公主花园的仪门外另辟一室独居,每天早晚必须到公主住处阶下帘外问安。公主命进,则进;帘内传出,“请起”,则要转身而退,不敢擅入。公主与驸马生不能同桌饮食,死不能合葬。明清两朝公主与驸马过性生活也很不容易,公主必须主动向保姆提出口头申请获准才可行。所以每到晚上,他们往往各自独守空房,寂寞无依。封建社会的三纲五常,在这个特定婚姻下,夫为妻纲,被君为臣纲所淹没了。基于此和其它种种原因,招驸马并不是所有读书人都期待的,皇帝女儿也愁嫁,据说唐朝就是这样,皇帝看上某人,想让女儿下嫁给他,找人说媒,却吓得“拟议中的驸马”叫苦不迭,连连拒绝,那些具有优良的家族文化传统、家法门风以及令人钦羡的婚姻关系的名门士族多羞与皇家联姻。
有人查过,有科举考试的 1282年间历代王朝共选拔了文状元654名,武状元185名(有姓名记载的)真的招了驸马的也只有唐会昌二年壬戌科状元郑颢一人已,比例差不多只占状元总数的1/1000。就是这位被唐宣宗选中给万寿公主为的婿的郑颢,赴楚州将娶卢氏途中,被宰相兼媒人的白敏中发堂帖追回,尚公主、拜驸马都尉、升官之后,仍深恨威逼他弃卢氏而娶公主的宰相。据说公主状元配所以概率如此之低,主要原因是早婚和科举道路漫长,使得有幸登“龙虎榜”者,多已娶妻生子有家室了,哪有金枝玉叶给人作二奶的道理?状元或其它科甲出身的人少有作驸马者,实在是对当时的国家有好处,试想,这些有驸马背景,进士出身的高级干部们,在天威难测的环境中工作,法定的夫纲不振,回到家里仍无港湾可停靠,整天像磕头虫样的日子怎能有所作为?其实真的适合作驸马爷的还是普通官员及军民子弟,其次才是勋戚贵胄子弟,纵观历史,只看为女择婿这条,还是成祖以后的明朝皇帝高明些。
有史以来状元驸马只有郑颢,一人而已。那么多中了状元的男驸马,女驸马不过是戏文,戏说罢了,茶余饭后听听看看,以为消谴,以为谈资,无不可,何必考据察查其究竟。
古往今来的观众群中总有一些人对自己喜欢的戏剧里的故事之由来,主要人物在戏剧结局之后的结局查个究竟,找原型。对《秦香莲》有两种说法。其一,有人对戏曲《琵琶记》赵五娘的遭遇,蔡伯喈最后左拥右抱二美兼收的结果不满,于是有《秦香莲抱琵琶》和《女都督》问世,此时的负心汉已经不是相府的门婿,而是驸马爷了,为解边关之危,朝庭命他去请曾被他遗弃、派人追杀,后来因为其本人梦中学武有成,当了山大王的秦香莲,此后的秦香莲不仅当上了女都督,还恢复了在家里的名份,折辱了陈士美。对这个结果仍有不满,以必杀陈士美而后快者,请出了刚直不阿,此时在说书场和舞台上已获先斩后奏大权的包拯,在铜铡下给陈士美一个了结。其二,戏里的陈士美籍贯,名讳与清顺治八年湖广均州的一位进士名相近,籍相同。有人说这位陈世美在贵州分守思仁府时,得罪了曾有恩于他的两位同乡。为施报复,二人请戏班编成戏曲《秦香莲抱琵琶》到处演出传唱,用他人丑行,给陈士美泼点脏水。这个说法一直广为流传,最近有人把它整理成文,发表。其实穿越时空,把真人名讳加进已有故事中,编成戏曲,以泄愤者不只此一例,有“唐宋相隔二百载,何人编出西厢来?”为证。依我看两种说法合起来,也无不妥。
招驸马,是旧时许多人所梦寐以求的,特别是明朝,英宗以后为公主择婿的范围是14-16岁在京普通官员及军民子弟。这些人一旦成为驸马之后,有了驸马都尉的头衔,享受公主每年二千石的禄米、陪嫁的财富、庄田和豪宅,封荫及于父母和子孙。平常百姓家,攀上这门亲戚,一步登天了。清朝的公主、驸马的待遇也很高,固伦公主岁给银四百两,米400斛;固伦额驸银300两,米300斛,是高薪酬的双职工,而朝中一品大员当时的岁俸是银一百八十两,米九十石。公主下嫁,老丈人家对女儿也不敢依势放纵,仍有诸如:“恪遵妇道,以奉姑舅,闺门整肃,内助长佳,毋累父母生身之恩。”之类的要求,镌刻在金册上,让女儿时刻不忘。但夫妻间需执君臣礼,明制:驸马要对公主跪拜称臣,公主饮食时需侍立于旁,清朝的额驸往往是在公主花园的仪门外另辟一室独居,每天早晚必须到公主住处阶下帘外问安。公主命进,则进;帘内传出,“请起”,则要转身而退,不敢擅入。公主与驸马生不能同桌饮食,死不能合葬。明清两朝公主与驸马过性生活也很不容易,公主必须主动向保姆提出口头申请获准才可行。所以每到晚上,他们往往各自独守空房,寂寞无依。封建社会的三纲五常,在这个特定婚姻下,夫为妻纲,被君为臣纲所淹没了。基于此和其它种种原因,招驸马并不是所有读书人都期待的,皇帝女儿也愁嫁,据说唐朝就是这样,皇帝看上某人,想让女儿下嫁给他,找人说媒,却吓得“拟议中的驸马”叫苦不迭,连连拒绝,那些具有优良的家族文化传统、家法门风以及令人钦羡的婚姻关系的名门士族多羞与皇家联姻。
有人查过,有科举考试的 1282年间历代王朝共选拔了文状元654名,武状元185名(有姓名记载的)真的招了驸马的也只有唐会昌二年壬戌科状元郑颢一人已,比例差不多只占状元总数的1/1000。就是这位被唐宣宗选中给万寿公主为的婿的郑颢,赴楚州将娶卢氏途中,被宰相兼媒人的白敏中发堂帖追回,尚公主、拜驸马都尉、升官之后,仍深恨威逼他弃卢氏而娶公主的宰相。据说公主状元配所以概率如此之低,主要原因是早婚和科举道路漫长,使得有幸登“龙虎榜”者,多已娶妻生子有家室了,哪有金枝玉叶给人作二奶的道理?状元或其它科甲出身的人少有作驸马者,实在是对当时的国家有好处,试想,这些有驸马背景,进士出身的高级干部们,在天威难测的环境中工作,法定的夫纲不振,回到家里仍无港湾可停靠,整天像磕头虫样的日子怎能有所作为?其实真的适合作驸马爷的还是普通官员及军民子弟,其次才是勋戚贵胄子弟,纵观历史,只看为女择婿这条,还是成祖以后的明朝皇帝高明些。
有史以来状元驸马只有郑颢,一人而已。那么多中了状元的男驸马,女驸马不过是戏文,戏说罢了,茶余饭后听听看看,以为消谴,以为谈资,无不可,何必考据察查其究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