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文史选粹

文史选粹

当代学术与传统学术的异同

信息来源:作者:余三定
发表时间:2009-12-21
字号:/

 
     当代中国与古代社会相比,有很多发展和变化,甚至可以说两者有本质的不同。自然地,在中国当代学术与传统学术之间也存在诸多不同的地方。当代学术与传统学术的宏观比较,题目很大,笔者先略谈些初步的看法,认为以下两点特别突出。
 

     其一,中国当代学术的社会性大大加强。在中国古代,学术研究者往往是“退隐江湖”的出世者,学者之间往往师徒相传。学术界有时游离于整个社会之外,学术的发展与社会的发展仿佛沿着各自的路径往前走。学术研究对当时社会的直接影响并不大,而中国当代的学术则有十分强烈的社会性。带有意识形态性的学术研究成果因社会需要而产生,反过来必然影响社会,应用性学科的科研成果也直接作用于社会。任何一种学术思想、文化思潮都与社会的发展变化密不可分。可以说,在当代中国,凡学术都具社会性。
其二,当代学者的研究更受各种限制。一方面,现在的学术管理机构除了用行政手段指挥学术研究外,还用基金、课题、项目、评估、评奖、验收等各种手段强化管理,学术界布满了无孔不入的管理网络。而古代中国并没有一个管理学术的庞大机构,那时的学者有相对自由的空间。
 

     另一方面,当代学术研究与学者的经济和社会地位有关。古代学者往往“达则兼济天下,穷则独善其身”,他们在官场失意后,可以做官不成做学问,游离于体制之外。他们往往有家族经济支撑生活,不用稿费谋生计,不需要CSSCI评价,也不用获得各种省部级、国家级的奖励。古代学者可以真正做到清高,可以“清”而“高”。而在现代社会中,当代学者不可能有退隐、出世的机会,他们绝大多数不得不处在社会分工的体制之内,以获得基本生计和发展。当代学者想的都是“达”,很少“穷则独善其身”,也很难做到清高。少数人想清高,结果是“清”而不“高”。
 

     中国当代学术与传统学术还有许多的不同特点,如当代的学术分科越来越细,学术研究机构(包括高校)发挥的作用越来越大,学术研究手段也越来越现代化等。
然而,任何事物的发展都会保持某种稳定性,中国当代学术与传统学术也有不少相近、相通的地方。以下两点颇值得我们注意。
 

     其一,真正的学者,特别是真正有成就的学者,都挚爱学术,把学问作为自己的事业追求和人生选择,有献身学术的勇气和毅力,有不受流俗影响的定力和韧性。一分耕耘一分收获,做学问不能投机取巧,更不能弄虚作假,这一点古今中外概莫能外。古代的王船山、李贽等是这样,当代的冯友兰、张岱年、钱锺书等学术大师也如此,他们身上体现出来的学术精神和人生境界是相通的、一致的,也是永恒的。
 

     其二,在一些具体问题上,当代学者与古代学者也有颇多相同之处。比如,当代不少学者的学术情趣与清儒比较接近。清儒做学问的特点是功底深,但弱点也是只重功底。清儒考经订史,“不复措意于文词,由是学日进而文日退”。闻一多肯定清儒对《诗经》的研究较客观,但认为“训诂学不是诗”。朱自清批评清儒把诗歌只看成考据校勘或笺证的对象,是“把美人变成了骷髅”。诗歌研究本是有审美情趣的高境界活动,但如果把它当做自然科学研究一样,研究就会成为与医学解剖相似的纯技术性工作。
 

     现在我们不少学者并没有做学问的情趣,“做学问”是为了弄课题、占资金,为了评职称、获荣誉,为了上CSSCI。他们做学问已经背离了学问的本来目的。对真正的学者来说,做学问是一件很有情趣、诗意和浪漫的事,有如欣赏“美人”。但在现在的学术评价机制下,“美人”看不到,所见到的只是“骷髅”。
  
     (作者单位:湖南理工学院)
 
 

国务院参事室

主任:王仲伟
副主任:王卫民赵冰张彦通

中央文史研究馆

馆长:袁行霈 馆长致辞
副馆长:冯远

参事 馆员 特约研究员

所属单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