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史选粹
中国书法等项目成为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
记者十五日从浙江省文化厅获悉,浙江世界级文化遗产上榜数已居中国首位。其中,中国传统蚕桑丝织技艺、龙泉青瓷传统烧制技艺、中国篆刻、中国剪纸入选《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中国编梁木拱桥营造技艺入围《教科文组织急需保护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据悉,中国传统蚕桑 丝织技艺由浙江杭州、嘉兴、湖州和江苏苏州、四川成都等三省五市,共同作为蚕桑生产的主产区和蚕桑丝织文化保护地,以浙江省为主提出申报。中国篆刻艺术由古代印章艺术发展而来,至今已有三千多年历史,其中杭州西泠印社具有重要影响力。该项目由西冷印社和中国篆刻院共同提出申报。温州市乐清的“细纹刻纸”是中国传统剪纸中的典型代表,艺人能在一寸见方的纸上刻出四十根细纹线条,技艺高超的甚至能刻六七十根。龙泉青瓷传统烧制技艺的入围,标志着浙江在独立项目入选世界级文化遗产领域零的突破。
中国编梁木拱桥营造技艺由浙江、福建两省联合申报,浙江申报的具体地区包括温州市泰顺、丽水市庆元两地。据浙江省文化厅长杨建新介绍,木拱桥是该地居民重要的聚集场所,人们在木拱桥上交流信息、开展娱乐活动、举行祭拜仪式。“近几年来,城市化进程加快、木材稀缺、可用建筑空间不足等因素威胁到了木拱桥工艺的传承与存活,这一传统已有所流逝,急需保护。”
据悉,《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和《急需保护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是按照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公约》的要求设立的。继今年新增二十二个后,中国入围《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的项目从四个变为二十六个。其中涉及浙江的还有:中国书法、中国传统木结构营造技艺、中国雕版印刷技艺、宣纸传统制作技艺、端午节、妈祖信俗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