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史选粹
毛泽东接受的第一份国书
纸张业已泛黄,墨迹却依然清晰——在外交部档案馆中,静静地留存着60年前新中国成立之初中国国家元首接受的第一份国书。
1949年10月16日,中南海勤政殿,新中国的一场重要外交活动正在举行。身着藏青色崭新外交礼服的首任苏联驻华大使罗申毕恭毕敬地把国 书递交给面前的毛泽东主席。这一刻,因为新中国元首接受的第一份国书,而在新中国历经一甲子风云的外交历程中永久定格。
整整一周前,罗申携带这份国书,日夜兼程抵达北京。呈递国书是大使到达驻在国后的首要大事,按照《维也纳外交公约》的规定,作为外国派驻的大使,呈递国书之后方可称为正式上任。
毛泽东接受首份国书
递交国书的历史时刻终于到来。10月16日下午,罗申由外交部交际处处长阎宝航陪同乘礼车一路从使馆接至中南海勤政殿。典礼大厅开阔敞亮、灯火辉煌,一面五星红旗在参礼人员身后悬挂,大厅立柱上的每处壁灯上还插有五面小国旗。中方代表统一着中山装,气宇轩昂。
17点整,呈递国书仪式准时开始,罗申步入勤政殿正厅礼堂,向迎候的毛泽东主席行鞠躬礼,毛泽东也相应答礼,并亲手接过罗申呈递的国书,交给一旁的政务院总理兼外交部长周恩来,周恩来再转递给外交部办公厅主任王炳南。
仪式中,毛泽东和罗申紧紧握手之后,苏联大使馆的参赞、秘书、武官一一与毛泽东握手,毛泽东还微笑着亲切询问着他们每一个人的身份、姓名……
据外交档案记载,罗申在祝词中说,以苏联大使的资格向毛泽东主席呈递苏联政府所授予的国书,令他感到“十分荣幸”。
毛泽东在答词中说:“我相信,中苏之间的友谊,将因贵国政府的这一决定,日益发展和巩固起来。我热烈地欢迎贵大使出任苏联驻中华人民共和国的首任特命全权大使。”勤政殿内回荡起毛泽东浓重的湘音。
融洽、热烈的气氛贯穿仪式始终,程序安排可谓“打破常规”。随后,罗申不仅到主席办公室与毛泽东作了简短谈话,还与随行的馆员在周恩来的陪同下到勤政殿内会客室共进酒点。其间,周恩来和苏联大使馆成员几次干杯庆祝,罗申还专门和人民解放军代参谋总长聂荣臻碰杯,庆祝中国人民所取得的胜利。
自此,新中国第一位外国驻华大使、首位苏联驻华大使罗申正式走马上任。
精心筹划呈递国书程序
为确保新中国接受第一份国书程序能够顺利举行,中国外交部事先做出了周到安排。新中国成立初期,适应新国家的全新的外交礼仪尚在制定之中,这次呈递国书仪式不仅要考虑到中苏间特殊的友好关系,还要克服经验甚少的障碍。
前新华社香港分社社长周南就曾在回忆录中提到,新中国成立初期,外交人才匮乏,不少大使都是身经百战的将军出身。有一次,罗马尼亚大使来华,一些即将赴任的大使还特意在仪式大厅的幕后观摩学习相关礼仪。
保存至今的外交档案中仍记录着,为了保证罗申呈递国书仪式的顺利进行,外交部曾专门拟定“苏联驻华大使递交国书的仪式程序安排”文件。当时的苏联驻华使馆参事兼代办齐赫文斯基也应周恩来的邀请担任呈递国书仪式的非正式顾问。
10月13日,罗申还在齐赫文斯基的陪同下,首次拜会周恩来,就呈递国书事宜进行了商谈。
呈递国书的程序每一个细节都被中方考虑在内,甚至连国书呈递仪式时参礼人员的位置、典礼结束后的集体合影站位都详细画制了位置图。
根据保存至今的集体合影位置图,18名出席仪式的人员分两排而立,毛泽东主席在前排中心,周恩来和罗申分列主席左右,除周恩来外,主席左手向外依次站列中央人民政府林伯渠、聂荣臻、王炳南及阎宝航,右手边则依次还有苏联驻华使馆的两名参赞和两名馆员,其他苏联驻华使馆馆员和中方翻译则位列第二排。
楷体手写国书中文译本
60年后,这份珍贵的历史文件电子影印版已可在外交部档案馆公开查阅。在国书的首页上方正中,凸印着苏联国徽。俄文印刷的国书内容长达两页,其中写道:“苏维埃社会主义共和国联盟最高苏维埃主席团,切望始终不渝地促进巩固苏维埃社会主义共和国联盟与中华人民共和国间所如此幸福地建立起之友好关系,并深信巩固苏中之间的友谊,符合和平与国际安全之利益。”
在这份由苏联最高苏维埃主席团主席什维尔尼克亲笔签署,苏联外交部副部长葛罗米柯副署的国书中,还写着“请您,主席先生,惠然赐见,并信赖其(指罗申)荣幸地代表苏维埃社会主义共和国联盟政府向您所陈述之一切。”
值得一提的是,在档案馆留存的这份国书的中文译本,采用的是繁体中文楷体横排的手写方式,而其后,中国首任驻苏联大使王稼祥递交给苏方的国书则采用繁体中文楷体竖排的书写方式,二者相映成趣。
回顾60年前的那个秋天的下午,“金碧辉煌的会场上的各种灯光,照映着洋溢无限喜悦的毛主席的面孔,我看到了中国人民胜利的欢笑。”1949年10月17日刊登在《人民日报》上的一篇题为《记罗申大使呈递国书》的文章中如此写道。
60年后,我国的建交国已由新中国成立初期的18个增加到现在的171个,形成了“我们的朋友遍天下”的可喜局面;外国使节呈递的国书数量更是与日俱增,难以计算。而这份新中国建立以来国家元首接收的第一份国书,却仍将在历史的档案中占据着重要一页,诉说着60年前的难忘时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