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史选粹
顾祖禹与《读史方舆纪要》
顾祖禹,字景范,江苏无锡人,明崇祯四年(1631)出生于常熟,因此常自称常熟人,卒于清康熙三十一年(1692)。顾祖禹的家族有研究边疆地理的传统,他的父亲因为感慨遭逢明朝灭亡,在临死的时候对顾祖禹说:“园陵宫阙,城郭山河,俨然在望,而十五国之幅员,三百年之图籍,泯焉沦没,文献莫征, 能无悼叹乎?余死,汝其志之矣。”这就是顾祖禹著述《读史方舆纪要》的直接原因,这一年他29岁。经过20多年的努力,他终于完成了这部巨著,梁启超称之为“清代第一部之考古的地理书”。
这部书分为四个部分,前九卷通论历代州域形势,陈述历史变化的脉络。其次一百一十四卷以明朝两京十三司为纲,考论各地形势及历史变迁。他在凡例中说:“次之以北直、南直,尊王畿也;次以山东、山西,为京室之夹辅也;次以河南、陕西,重形胜也;次之以四川、湖广,急上游也;次以江西、浙江,东南财赋所聚也;次以福建、广东、广西、云南、贵州,自北而南,声教所为远暨也。”再次六卷为山川原委,最后一卷则是讲天文分野。由此可见,《读史方舆纪要》之旨归实际上并不在于保存明朝近300年的历史地理文献,而是别有衷曲。该书的命名,顾氏自己的意思,是将史籍的记载和图籍的变化结合起来,“以史为主,以志证之;形势为主,以理通之”,从历史的变迁中寻出地理的利害所在。梁启超说:“景范之书,实为极有别裁之军事地理学”,又说“其著述本意,盖将以民族光复之用”。可见顾氏实际上是寓有经世致用的目的。这一点与顾炎武撰述《肇域志》和《天下郡国利病书》之旨趣不谋而合。不过,顾祖禹仍强调,“得其人则地势之利显”,并不忽略人的重要性。
令人惊异的是,顾氏完成这部书的情形,并不像其他史地学家,亲历其境,一一考察,而是足不出户地辛勤著述,但其所考论能与后来之考察相符合,这就不得不佩服其精审了。完成书稿之后,顾祖禹已经是50岁了,在此后的岁月里他对书稿不断加以修改完善,始终未曾停辍。康熙二十五年(1686),徐乾学奉诏纂修《大清一统志》,顾祖禹与胡渭、黄仪、阎若璩等人一起被延请参与其事,这些人都是当时研究地理最有名的学者。康熙二十九年(1690)徐乾学归里,朝廷许以书局自随,遂开局于苏州洞庭东山,继续纂修《大清一统志》,顾祖禹随之继续用力,一直到康熙三十一年(1692),徐氏因事落职,书局撤散。不久顾氏也溘然长逝。
文章出处:中国社会科学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