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史选粹
历史上的中国
宁可,1928年生。1953年起在首都师范大学历史系任教,现为教授、博士生导师。长期从事高校教学工作,担任过中国通史、隋唐五代史、中国经济史、史学理论、敦煌学等课程的讲授,从事中国历史、史学理论、敦煌学的研究。发表论文数十篇、专著教材数种。著有《宁可史学论集》、《敦煌社邑 文书辑校》等。编有《中华五千年记事本末》、《中华文化通志——地域文化典》、《英藏敦煌文献》、《敦煌学大辞典》等。
了解历史上的中国,有许多途径,其中之一是从整体上,从历史发展全过程的角度,看看中国在历史上有些什么值得注意的、属于中国所特有的现象?或者说,与其他国家的历史相比较,历史上的中国有些什么样的特色?
这些现象或特色有时往往是很普通的、常识性的,时常挂在口头上而成为人们的共识的,如“地大物博人众”,“历史悠久”之类。但却不能因其普通或属于常识就认为不重要。描述某些重大的特有的历史现象或特色并不困难,但它们何以形成?其深层的内涵是什么?经历了什么样的发展途径形成了今天的现实?它们又给我们今天的发展带来什么样的影响?这些问题都需要深入探索。在这里我只是描述一些重要的、普通的、常识性的历史现象或者特色,提出一点思考、发掘、探索的线索。
在历史上,中国同世界其他大国不同,始终是一个国土辽阔的大国
从国土面积看,中国是当今世界上的第三大国。大陆及岛屿面积960万平方公里,以大陆和岛屿计,只小于俄罗斯和加拿大,但超过美国、巴西和澳大利亚,是印度的三倍,同具有四十几个国家的欧洲相差无几。
上述那些当今世界上国土最大的国家,都是近代形成的。中国则不同,从悠远的古代开始,中国就始终是个大国,而且在很长的一段时间里,还是世界上最大的大国。其他一些历史上出现过的大国,几乎都是经过一段或长或短的时间就消逝了,只有中国一直延续下来。而且在一段长时间内,即从公元前后到18世纪,也就是中国的封建时期,中国是当时世界上最大的大国。而在两头,即公元前和18世纪近代资本主义兴起之后,中国是大国,但还不算是疆域最大的大国。
在东半球的北温带,有一条长达一万千米的宽阔地带,西起地中海中部,向东一直延伸到中国。古代文明和近代以前的诸多大国就是在这带兴起,可以称之为古文明带或古大国带。
如果分析一下中国以外的这个地带的近代以前的世界大国,有四个共同性的情况值得注意。
第一,从自然条件看,这些大国形成的地区,主要是意大利半岛、埃及、巴尔干半岛、小亚细亚、两河流域、伊朗高原、印度河恒河流域等,每个地区都可以发展农业,繁育较多的人口,都可以形成一股强大的政治力量和军事力量。由于各地区之间地形阻隔不大,交往与民族迁徙不难,商业来往亦频繁,因此某一地区的力量强大起来以后,可以向其他地区扩展,乃至延伸到西北面的西欧,中部的黑海以北乃至中亚南部。一个地区兴盛起来的力量一般扩展到两个地区以上,即可以形成历史上的大国。但是,这个地带中的任何一个地区对其他地区并不占有面积、人口、经济、政治、文化等方面的较大优势,因而缺乏一种能长久维系不同地区的力量。
第二,这个地带民族众多、种属不一、变化多端、迁徙不已。这些不同的民族,有些是在这个地带各地区之间,如巴尔干、小亚细亚、两河流域、伊朗高原和印度半岛之间迁徙,但更多的是自这个地带北面的森林草原地带、干旱草原地带南下,经过法国、阿尔卑斯山、喀尔巴阡山、高加索、中亚南部进入这个古文明带;此外,这个地段以南的阿拉伯半岛上的游牧民族也北上西进。因此,这个地带充满了民族和文化的置换,呈现出多元化的态势。而历史上出现过的众多民族,往往在这种复杂纷繁的交往中消失,让位给新来的民族。这种情况,尤以地中海东岸、两河流域乃至波斯这一带为最。
第三,这个地带中的各地区文化相别,而且一般说来文化都相当发达,彼此间可以交流影响,也可以一方完全被消灭,但完全融合则很困难。最极端的如犹太民族和犹太文化,在中东地区历史久远,尽管一度被驱逐消灭,却扩展至全世界,最后终于又回到中东,顽强地生存下来。因此,好些地区虽在一段时期内同属一个大国,但其文化性格却是相别的,具有独立性,一旦大国统治削弱或者崩溃,这些不同文化地区就出现了分离的局面。
第四,这个地带各个地区经济上的差别也很大,而且各具独立性,把它们联系起来的是商业,商业交往的需要成了大国征服其他地区的一种因素,然而商业的交往并非必须有统一的大国,换句话说,统一的大国并非必须靠商业的联系。像古代希腊地瘠人少,其繁荣、强大和文明的先进,相当大程度上得益于葡萄酒和橄榄油与东地中海沿岸各地区的粮食相贸易。但是希腊并没有去建立大的统一国家,至多是在东地中海和黑海建立一些殖民地。就连希腊半岛也是城邦林立,最大最强的也不过三四十万人。直到马其顿崛起时这种局面才一度改变。这个地带跨地区大国的建立和维持,更多地是靠军事的征服与政治力量的统治,这类大国要维系一个很长时间是困难的。
因此,这个地带近代以前虽然出现过很多大国,但并不具有统一的趋势。相反,倒是分离的趋势占了上风。反之,历史上这里成了世界上大国争夺的地方,由于地区内的矛盾和大国的插手而纠纷不断,战火不息,成为世界上最不稳定的地带。
作为历史上的和当今的世界大国,中国与上述古代的大国和近代的大国都不一样。恐怕是惟一的古代而兼现代的历史大国。
第一,与上述那些古代大国不同,中国在历史上一直只有一个而不是几个核心地区。而且这个核心地区面积广大并不断扩展。最早是在黄河中下游,夏、商、西周就是凭借这个地区成为奴隶制时期的大国的。春秋战国时期这个核心区域开始扩展到长江流域,加上周边地区,后来形成了版图大大超过先秦的西汉帝国,此后又扩大到东南沿海和珠江流域。这个核心区域是世界上有数的大农业区,在古代,则是世界上最大的农业区,人口众多,民族主要是汉族,经济实力雄厚,文化高度发展,并且具有共同性。因此,这个地区就像滚雪球一样越滚越大,扩大发展而兼统一和凝聚是它的主要历史走向。
第二,汉族以外的其他民族多数分布在这个大核心区的周边。其经济文化发展程度都不能同核心地区相比。中原的“花花世界”、“上国衣冠”,对周边民族有莫大的吸引力,形成一种向心的而不是分离的趋势。当在这个核心区所建立的中原王朝力量强大时,就控制了这些周边地区,使之纳入自己的版图,从而加强了周边与核心地区的联系。当周边地区的民族(主要是北方和东北方的民族)强大而适逢中原王朝衰微与发生动乱时,则往往进入核心地区,并建立自己的王朝。这也同样加强了核心地区与周边地区的联系。而且周边民族一旦进入中原,他们原有的经济及生活方式,往往就在先进的汉族影响下改变为中原的农耕与生活方式,经过一段时期,这些民族及其文化便与汉族及其文化相互融合。
第三,东亚大陆面积广阔又有一个大的核心地区,而且是坐西朝东,背向亚欧非其他文化区域,比较遥远的距离与其间绵亘着的青藏高原、中亚沙漠、横断山脉和热带丛林的阻隔作用,使得东亚地区可以少受其他地区的影响。西方和南方的文化可以渗入但不致倾泻而来,因而可以逐渐渗透融汇到原来的文化之中,不致引起破坏或发生激烈的冲突,反而使得原有文化能从中吸收营养,并逐渐成为原有文化丰富和发展的因子,源于印度的佛教的传入及其中国化就是明显的一例。
第四,东亚大陆的核心地区经济发达,交通便利,形成一个大的经济区,周边地区的游牧经济、原始农业经济乃至采集渔猎经济与核心地区的农耕经济与手工业经济有互补作用。这个地区内部的经济具有很大的自给性质,而贸易则具有互补性质,基本需求在地区内部都可以满足。而对西方、南方的长途贸易,输出的主要是丝绸以及后来的茶叶、瓷器,输入的则主要是珍宝香药。这种贸易在历史上很著名,但在东亚经济、贸易总体中所占的份额并不大,影响也有限。
总之,中国古代虽然也不断出现各种矛盾、战争、征服、分裂,但从总体上和历史的全过程来看,作为一个历史大国,中国具有稳定性、延续性和发展性,同前述世界历史上的其他大国是不同的。这个特点,不仅对中国历史有很大影响,而且对今天的中国也有很大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