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文史选粹

文史选粹

“大众阅读”与“精英文学”之间的缝隙

信息来源:作者:卫纯
发表时间:2009-10-24
字号:/

  2009年9月28日下午,“《六十年与六十部--共和国文学档案》研讨会”在北京韬奋图书中心二层咖啡厅举行。《六十年与六十部》是近日由中国社会科学院文学所当代室集体写作、在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出版的一部力作,也是两家单位向共和国建国六十周年的共同献礼。该书由14位专家学者集体讨论选目,权衡取舍后,形 成小说、诗歌、散文及报告文学、话剧四大文学体裁门类下的六十部作品名单,以年代为顺序,做个案研究,借以展现共和国文学六十年(1949-2009)的整体风貌。
  研讨会上,到会作者纷纷发言。陈福民表示承担这样的献礼任务是社科院文学所历来的传统,但也始终注重学术质量的保证与写作方法的创新。在他看来,这本书着意于“史”的考量,处理和呈现的正是共和国六十年来文学的历史与问题,在相当大的程度上具备了文学史的意义。同时他也特别强调,该书选目不以“优劣”为评价机制,不是“排座次”,更非封闭的文本分析,看重的恰是一部作品所能承载的各种问题意识。白烨也认为关键要看作品的连带意义,《六十年与六十部》就可以看作是当代文学发展史、争论史的展现,其中文本的选择,背后甚至有“当代文学争议史”的设计。对此,历来反对生产过多文学史教材的杨匡汉先生表示,当代史研究具有相当的难度,学术研究应该走一条新的道路,好的文学史应该是开放的、呈现争议性的著作,这才是保持历史的原貌,是对历史的尊重。
  王绯、李兆忠和田泥在随后的发言中,也都依此表达了本书创新性的写法与诉求,对整个作者团队而言是崭新亮相;对于个人学术研究,更是具有“幸福历程”与“自我提升”的意义;尤其该书讨论“六十部”作品的眼光,其实是跳出了文学的范畴。李洁非特别赞同这样的说法。他认为该书的写作虽具有一定的“游戏”意味,但“游戏规则”的制订却代表了作者们的一片苦心,即看重的乃是一部作品能否对社会的各个层面产生影响,而并非单纯的“经典”判断。在他看来,中国当代文学的自我主体性虽不强大,但在当代历史进程中却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这在中国古代是文学所不具备的;而这种复杂经验,也正需要作者用丰富的史实而非单一的观点来拆分与实现。对此,杨早指出,这种写作上的“自改革”,反映的是作者团队在关注历史精神生活及其变动问题上的自觉意识,它试图让读者产生对既有经验的触动,也为呈现一种历史解读的新视角提供了可能。
  另外,周瓒从诗歌的角度,李晨从“港台”与“大中国”的角度,也都谈到了《六十年与六十部》本身所具有的“问题性”--“大众阅读”与“精英文学”之间的缝隙和张力,都得到了不同程度的表现。而通过这本书在新浪网上发布的网友调查,这一“问题性”体现的更是明显。在研讨会现场,陈福民、白烨针对调查结果,分别从路遥排名、中小学教育、电视传媒与文学“西北风”、“八〇后、九〇后”作家群等角度,做了别开生面的即兴解读。而与会的萨支山和汤俏则启发性地指出,《六十年与六十部》的“大众意义”还在于为在校的中文系学生提供了一种文本解读的示范,每篇文章所提供的历史材料、论述分寸的把握,都值得有志于当代文学研究的学子们参考和借鉴。
  研讨会的最后,三联书店分管领导、副总经理李昕表示,不常涉足文学市场的三联书店,这次之所以会出版此书,看重的正是作者阵容的权威、作品本身的研究价值、清新自然的学术文体,以及期待更广泛参与的胸襟与态度。《六十年与六十部》所具备的开放性格、阅读别趣和品质分量,正与三联书店的一贯追求不谋而合。


 

国务院参事室

主任:王仲伟
副主任:王卫民赵冰张彦通

中央文史研究馆

馆长:袁行霈 馆长致辞
副馆长:冯远

参事 馆员 特约研究员

所属单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