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文史选粹

文史选粹

来自远古文明的创造

信息来源:作者:叶星生
发表时间:2009-10-24
字号:/

  收藏是人类拥有的一种文化行为,是人类文明进步的标志。历史上无数的收藏家保护了一批又一批珍贵的民族文化遗产。而在西藏这片神奇的土地上,收藏更是独具魅力。产生于民间的各类传统生产生活用品、民俗制品、宗教艺术品散布于农区、牧区、雪域大地,吸引着人们对它的关注、爱好乃至收藏……今天,很多收藏爱好者都 在满腔热情地寻觅流散于西藏各个角落的民间艺术珍藏,这对于西藏的文化建设、学术研究和旅游,对于人们正确地认识和了解西藏,都起到了重要的作用。
  众多的收藏种类中,最能直接而真实地体现藏族民间生存方式、生活形式和其勤劳智慧的,无疑是西藏的民间艺术。从藏族先民用于取火的铁片皮囊火镰,发展到今天镶满珠宝、图文的腰上饰品,似乎让人看到远古游牧的火种延续到现代文明的艰辛过程。各种古老的生活用品、计量工具,令我们由衷敬佩藏王松赞干布在1300年前的大智慧。一组组传统的藏式家具,表现的不仅是精湛的雕刻工艺,而且展示了汉藏文化的水乳交融。面对以胶线、硬币、弹壳这些丢弃的“废物”编织成的一件小巧精美的针线包,让人折服与感动……这一切都体现了西藏人民的勤劳、智慧和对“美”的不懈追求。可以说,历代西藏人民所创造的每件生产工具、生活用品,都展示着一种工艺、一种智慧,组合在一起便表现为一门学科,一种文化。将所有的组合连成一片,便是西藏人民一段辉煌的文明与历史。
  要真正了解西藏,首先应该走进西藏人民所创造的民间文化,而第一步便是翻开历史,进入远古,再从远古走来……

  远古文明   

    对于这个世界的大多数人来说,海拔4000米是云朵飘浮的天际,而在西藏,它随时会在你的脚下:是一片草场,是一片湖泊,是连绵群山的起点。在这片土地上,一块平凡的石头的落点也会很高。
  在历史的长河中,这片雄视着世界的高原又是如此年轻。仅仅在300万年前,它还是一片海洋,是藏文典籍中记载的古特提斯海。新石器时期至早期的金属时代,青藏高原己形成了若干远古文化类型——分布在藏北高海拔地区的猎牧文化群、分布在藏南的农牧渔结合式的曲贡文化群和集中在横断山脉的以农业生产为主的卡诺文化群。在世界各民族的原始宗教中,对自然的崇拜几乎是一致的。在西藏,人们深信大自然蕴涵着巨大的神力,不说那处处神山、圣湖,就是一棵树、一块石头,也居住着无所不在的精灵。这种自然崇拜与神灵崇拜见诸于众多的民间神话、西藏的原始苯教的教义以及敦煌的藏文写本里,融入于藏族人民生活的方方面面并延续至今,成为了高原特有的生活习俗和文化艺术。
  用石文化也许能概括西藏远古文明的特点。这些石头中最古老的是来自1亿年前古特提斯海底的贝壳化石。在漫长的岁月中,它们已由洁白变得黝黑,它们静静地目睹了这片神奇高原的诞生,用小小的身躯记载着历史的变迁。
  直到今天,在西藏各地,人们还会津津乐道地给你指点一处处的“让均”。“让均”是藏语的音译,意为自然成形的圣迹。这些造型各异的天梯、石塔、洞窟中的圣迹……让你不能不感叹大自然造物的神奇,也许冥冥之中,确实有着我们至今还不了解的东西。事实上,在全藏各地难以数记的“让均”中,也可分为全天然和半天然两大类。对一些象形的石头进行再加工,使其更接近人们理想中的“让均”,是西藏早期雕塑的一个重要部分。而在这类“让均”代代流传的过程中,人们出于朴素的宗教感情,有意无意地淡化甚至遗忘了它的后期制作部分,使得它的本来面目变得扑朔迷离。
  还要提到西藏早期的一种特殊艺术品——天降石(托架),它们实际上是一种早期的小型青铜饰物,与古老的北方草原游牧民族,与历史悠久的西亚文化有着密切的关联。早在吐蕃时期之前,西藏已经有了自己的灿烂文明,它的金属铸造工艺已经成熟到了可以为人们制作生活必需品之外的装饰品与宗教用品。这些饰品的造型如此古朴、奇特,仅仅用匠心独具来形容都嫌过于简单。在这些小小的青铜饰物上,寄托着藏族先民们多少美好的祝愿。这个热爱诗歌和神话的民族,这个创造了世界上最长的史诗的民族,用他们想像的翅膀为我们带来了一个美好的传说:神的法力化作霹雳射精灵于九层地下,并熔 化矿石天然成形,多年后圣物破土而出,佩戴在身上可避雷除邪。也许这不是一个可以让所有人都接受的说法,但藏区的人们都相信,这些特殊的“石头”来自上天的恩赐。
  事实上西藏早期艺术的最大特点就在于善于运用现有的资源进行创造。在物资匮乏的高原,这个以游牧为主的民族利用动物的骨头磨制骨针,利用牦牛的角制作酒筒,利用动物的皮缝制衣物……他们的生产生活与大自然息息相关,他们的艺术灵感来自草原、来自大地,当然还有雪山、湖泊和蓝天……   

   (叶星生,西藏收藏家协会会长、中国藏学研究中心研究员、国家一级美术师、国务院特殊津贴专家。)


 

国务院参事室

主任:王仲伟
副主任:王卫民赵冰张彦通

中央文史研究馆

馆长:袁行霈 馆长致辞
副馆长:冯远

参事 馆员 特约研究员

所属单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