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特别关注 > 头条要闻

头条要闻

大家云集 高峰在望

——写在首届“中华艺术大家讲习班”结业之际

信息来源:文史业务司作者:
发表时间:2018-11-29
字号:/

    叶嘉莹、沈鹏、孙机、傅熹年、冯远、陈祖武、马振声、郭怡孮、程大利……  

    胡抗美、刘洪彪、陈洪武、张智深、魏新河、李传真、左力光、韩斌…… 

    大家云集,名家荟萃于“中华艺术大家讲习班”(以下简称“讲习班”),只为一大事:传承伟大的中华艺术,筑基“高原”,挺立“高峰”。 

    从盛夏到深秋,8月13日至10月26日,首届“中华艺术大家讲习班”(以下简称“讲习班”)在京成功举办,受到社会各界高度关注和充分肯定。这是中央文史研究馆首次面向社会举办高层次艺术教育,旨在深入贯彻落实党的十九大精神,坚定文化自信,进一步发挥中央文史研究馆馆员在艺术创作上的引领作用,推动艺术领军人才与精品力作不断涌现。在国务院参事室、中央文史研究馆领导的关心支持和相关人员的辛勤努力下,讲习班成果丰硕,开创了中华艺术高层次传承的新机制,开启了中央文史研究馆高端艺术创作人才培养的新时代。 

阵容“豪华”  艺坛盛事 

    首届讲习班设立诗词班、书法班、人物画班、花鸟画班、山水画班。作为中央文史研究馆馆员,诗词大家叶嘉莹、书法大家沈鹏、人物画大家马振声、花鸟画大家郭怡孮、山水画大家程大利不顾年高体弱,欣然出任导师。文物研究大家孙机、文物鉴定大家傅熹年、史学大家陈祖武、美术大家冯远分别为全体学员做了公共课专题讲座。九位大家联袂教学,如此“豪华”的师资阵容是极其罕见的! 

    五个小班每班学员10人左右,共计49人。学员层次之高亦是不同凡响。其中既有国家级专业协会的主要负责人,也有屡获全国大奖的青年才俊;既有年近古稀的资深名家,也有80后的艺坛新秀;既有高校、画院的专业教授、美术师,也有活跃艺坛的自由艺术家。他们云集响应,以承中央文史研究馆诸位大家之教,堪称艺坛盛事!国务院参事室党组书记、主任王仲伟在开班式讲话中对学员们寄予厚望:“期以未来之‘大家’,未尝不可!” 

讲之习之  异彩纷呈  

   8月13日上午,开班仪式在中央文史研究馆隆重举行。国务院参事室党组书记、主任王仲伟出席并讲话,中央文史研究馆馆长袁行霈委托主持仪式的副馆长冯远宣读了致辞,对讲习班提出了要求,对学员们寄予厚望。 

开班仪式

 

冯远副馆长主持开班仪式

 

    13日至14日举办了公共课专题讲座,突出强调了文化底蕴与人文精神对传统艺术创作的重要作用。孙机先生以“认识文物,加深对诗词、书法、绘画的理解”为题,从物质文化的角度解读艺术名作,使学员深刻认识到文化知识对艺术创作的基础性作用;沈鹏先生以“书,心画也”为题,为大家讲解艺术“写心”的本质特征;傅熹年先生以“中国古代绘画”为题,深入浅出的为大家梳理了中国古代绘画史,提示了历史地域等对艺术作品的深刻影响;陈祖武先生以“关于中华文化的几点思考”为题,深入阐述了中华文化的利他性、天下观和以文化人等重要命题。冯远先生以“以传世之心修为传世之作”为题,勉励学员树立创传世之作的坚定志向,不断加强综合修养,创作不负时代的传世之作,承担新时代中华艺术发展的历史使命与文化责任。公共课从不同角度、不同专业提升了学员们对中华文化与艺术的理解。高山仰止!先生们高尚的人格风范、执着的求索精神、严谨的治学态度、渊博的学识修养深深感染了全体学员。 

孙机先生授课

 

沈鹏先生授课

 

傅熹年先生授课

陈祖武先生授课

 

冯远副馆长授课

 

    15日至17日,展开了分班教学。诗词班和书法班在导师指导下,以学员交流研讨为主;绘画三个班主要在北湖九号(太湖世界文化论坛坛址)进行集中教学。 

    诗词班在叶嘉莹先生的指导下,研究探讨了当代诗词创作标准、现代元素入诗、诗词创作教育模式、当代诗词理论研究方向等课题,在古雅、新意境、时代性等诸多大的问题上有了更新、更高的认识。 

    书法班在沈鹏先生的指导下,就书法艺术本体、书法史和书法美学、当代书法创作和教育等重大学术课题,进行深入研究、探讨。 

    人物画班在马振声先生带领下,对蒋兆和作品的艺术价值、现实意义进行系统再认识,反复强调“经典意识”,进一步端正了创作态度,树立了勇攀艺术高峰的创作意识。马振声先生引导学员互相交流学习,细致入微地对每位学员创作上遇到的问题提出具体解决办法。 

    山水画班在程大利先生带领下,重温了中国山水画的意境创设及语言表现等经典理论,从哲学的高度对山水画作了精彩的诠释,提出“中国画不仅仅是在画画,是一种生活方式,一种修为方式”。对笔墨是中国山水画的核心命题进行了再认识,指出黄宾虹与梵高、塞尚等西方著名画家艺术语言的相通之处。学员们结合自己的创作进行了深入交流。 

    花鸟画班在郭怡孮先生带领下,从荷花题材写生创作切入,聚焦从生活感受到艺术创作的升华过程。助理导师李雪松在课堂上准备了盛放的荷花。郭先生旁征博引,从照片视频到古典诗词再到历史名画,现身说法,以自己的创作为例,讲解从生活感受到文化内涵再到艺术作品的转换方法。郭先生还对学员的创作进行了细致点评,指出了存在的问题,但话语中流露更多的是鼓励与期许。郭先生还亲自做了示范,边画边讲,毫无保留地展示了创作过程的每个细节。 

    各班还分别组织了写生、采风、观摩等活动。8月15日,诗词班和书法班赴密云采风。诗词班学员创作了诗词作品,书法班学员以诗词班学员作品为书写内容创作了作品,并在诗词与书法两种艺术形式的融合方面进行了深层次的探讨。8月16日,花鸟画班到颐和园进行了写生。郭怡孮先生一边示范一边讲解了在写生中抓个人感受的方法。8月17日,人物画班参观了马振声、朱理存双人展,导师亲自讲解创作历程和画中故事,学员直接感受前辈大家有温度有情怀的艺术态度与人生追求。 

    集中授课结束后,讲习班进入为期两个月的结业创作阶段。学员分头精心创作,各班以不同形式进行了创作讲评。10月6日,山水班举行了创作看稿会。导师程大利先生对全体学员在短时间内就拿出了高质量作品初稿给予充分肯定,并针对每位学员的初稿提出了修改意见。程先生还就共同存在的自然山川到笔墨山川转换问题,要求大家师古人更要师造化,体悟自然山川的内在精神,勉励学员们进行新的笔墨语言探索。10月7日,人物画班举行了结业创作看稿会。导师马振声先生逐一点评、指导本班学员提交的作品草图,并一再强调“艺术创作,关键要有自己巧妙的构思。为了表现的主题,可以放弃次要元素,不需要面面俱到。也要讲求形式,学会提炼概括。” 

    10月26日,首届“中华艺术大家讲习班”举行了作品观摩展暨结业仪式。观摩展展出学员作品近50件,集中体现了首届讲习班的教学成果。国务院参事室党组成员、副主任赵冰主持结业仪式并做总结讲话,导师马振声、郭怡孮、程大利及各班学员代表发言,充分肯定了中央文史研究馆创办“中华艺术大家讲习班”的重要意义,希望继续办下去并越办越好。49名学员全部拿到了导师签名的结业证书,顺利结业。 

体系创新  别开生面 

    “中华艺术大家讲习班”是在学校高等教育和社会商业化培训之外,对高端艺术教育机制的创新探索。 

    有人说“真正的艺术家不是学校培养出来的”,虽不尽然,但高端艺术创作人才的培养确实是艺术教育中的一个难题。中国传统艺术在西方艺术教学体制下水土不服是个由来已久的问题。今年,美术实践类博士又因整体创作水平不理想引起艺术界的激烈争论。中央文史研究馆还专门为此召开了馆员座谈会进行研讨。大家认为,实践类艺术高等教育关键还是要培养出真正的高端创作人才,但应尊重中国书画等传统艺术重文化涵养的独特性。有鉴于此,中央文史研究馆通过举办“中华艺术大家讲习班”,积极探索传统艺术科学合理的教育机制。 

    首先,在教学内容上,初步形成一套独特的课程体系。强调中华文化底蕴的基础作用,将传统艺术回植到中华文化的沃土,将独特的民族艺术创作实践与民族历史文化、人文精神与艺术理念水乳交融,在中华文化涵养基础上进行中华艺术教育。 

    其次,在教学方式上,实行导师负责的小班讲习制。围绕艺术创作提升的核心任务,赋予导师选徒授业的自主权,专家办教育,尊重传统艺术规律,恢复传统文化涵养方式,吸收传统师徒授受传承方式的优点,导师口传心授,耳提面命,直接将经典艺术思想和自己的创作经验传授给学生。小班人少,导师更能了解每位学员的禀赋和特点,更能体现“因材施教”的教育原则,更加有利于传统诗、书、画艺术创作原汁原味地继承,切实提高针对性和实效性。导师精心备课,在助理导师和联络员的协助下,授课、写生、参观、创作形式多样、内容丰富、结构合理。导师讲解透彻,示范真切,点评精到,微妙丰富的艺术信息直接传递到学员的理论思考和艺术实践中。导师对学员的影响如春风化雨,润物无声,有限的是知识和技法,无限的是品格境界与艺术修养的熏陶。导师与学员,学员与学员之间的互动交流形成了良好的艺术学习氛围。 

    再次,在创作理念上,强调深入继承传统文化基础上的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冯远副馆长讲:“从‘转化’到‘发展’是有递进关系的,两者关系密切又有区别。创造性转换就是按照时代特点和要求,对那些至今仍有借鉴意义的内涵加以改造,赋予新的时代内涵、现代的表达方式,激活其生命力。创新性发展就是按照新的时代新的进步,新的进展,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内涵加以补充,拓展完善增强其影响力,感召力。”沈鹏先生讲:“书为心画!艺术都是在‘写心’”。程大利先生讲:“静是中国哲学里本质性的观点,静是深刻、是本质,是天下的本质,也是宇宙的本质。‘止观静滤’是中国山水画的核心命题。” 

    最后,在办班性质上,坚持国家机构传承文化的公益属性。与社会上学费动辄数万的艺术培训相比,“中华艺术大家讲习班”坚持公益性,不收费用,不留作品,降低经济门槛,提高艺术门槛,一心一意培育高端人才,体现了“有教无类”的教育原则,为那些才华颖异但经济条件不好的青年提供宝贵的学习机会。 

 

好评如潮  期待续篇 

    “中华艺术大家讲习班”为学员搭建了一个学习进步、开阔眼界、交流互鉴的高端平台。 

    学员们收获满满,感触良多。诗词班学员魏新河说:“中央文史研究馆高瞻远瞩,举办这次讲习班,立意高远,尤其是诗书画同时并举前所未有,首开先河,大手笔,效果好,对于发展传统文化精英学科必将起到巨大推动作用。我们诗词班的同学们一致认为能参加这样高规格讲习班非常幸运,非常受益,盼望今后这样的活动继续举办。”书法班学员刘洪彪说:“我们书法班9位学员,平均年龄60岁左右,平时都是在不同的场合讲课的,能够在这样一个时段里面学习很难得。我们广泛认同中华艺术大家讲习班搭建当代顶级中华艺术教育公益平台,在高原之上培育高峰的宗旨。”人物画班学员李传真说:“这次班使我们领略了当代大家风范,感受到了榜样的力量,认识到了自身的差距,拓展了文化视野,增长了艺术见识,提升了精神境界。我决心创造出更多贴近时代和生活、有温度的作品回报导师,回报中央文史研究馆!”山水画班学员杜若说:“此次中央文史馆举办了如此重大的艺术培训活动,请出了诸多耄耋之年的国宝级老书画艺术家给我们授课,是给予我们晚辈的一次莫大的心灵洗礼,给我们指出正确的努力方向和脚踏实地对待艺术的态度。”花鸟画班学员周莲荣说:“通过此次学习,汲取到了丰富的艺术营养,也使自己在艺术道路上遇到的困惑茅塞顿开、迎刃而解,所遇问题都寻到了完美的答案。思维打开了,心打开了,手也打开了。对我而言,像是又逾越了一个瓶颈期,使自己的艺术理念又一次得到升华。是一次神圣的涅磐重生!相信重生后的自己会创作出更成熟、更优秀的作品。” 

    光明日报、人民网、新华网、中国文化报、中国艺术报、中国美术报、北京电视台、数字电视书画频道等200余家媒体对首届“中华艺术大家讲习班”进行了报道,引起社会各界广泛关注,好评如潮,并对下一届大家讲习班的举办充满期待。《光明日报》以“名师荟萃薪火相传——‘中华艺术大家讲习班’培养高端艺术人才”为题称:中央文史研究馆在加强研究和艺术创作以外,通过讲习班的形式为社会尤其是为培养年轻人作贡献,可以说是一种良好的探索。通过艺术大家的‘讲’与艺术创作骨干的‘习’,薪火相传,为中华传统艺术的传承发展作出更大的贡献。新华网报道称:“中华艺术大家讲习班”尊重传统、深入传统,在继承的基础上开拓创新。以创作艺术精品为追求,把创作艺术经典作品、突破“有高原无高峰”的局面作为目标。数字电视书画频道认为:“中华艺术大家讲习班”是中央文史研究馆成立以来首次公益性、高规格的教学尝试。中国文化报报道称:首期“中华艺术大家讲习班”在经过两个半月的学习后圆满结束,来自诗词、书法、人物画、山水画、花鸟画五个班的学员以40余件书画作品交上了结业答卷。 

    十年树木,百年树人。“高原”上耸起“高峰”,绝非一朝一夕之功。讲习班的结业只是一个新的起点。全体学员在导师的带领下,将向着艺术的高峰继续勇敢攀登,立志继承弘扬中华优秀传统艺术精神,为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标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新高度! 

国务院参事室

主任:王仲伟
副主任:王卫民赵冰张彦通

中央文史研究馆

馆长:袁行霈 馆长致辞
副馆长:冯远

参事 馆员 特约研究员

所属单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