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特别关注 > 头条要闻

头条要闻

陈全训:新发展理念就是稳增长的动力

信息来源:中国政府网作者:
发表时间:2016-03-07
字号:/

新发展理念就是稳增长的动力


国务院参事 陈全训


    “加快新旧发展动能接续转换”,“推动经济持续增长、跃上新台阶”,是政府工作报告对做好“十三五”规划提出的要求。正如李克强总理讲的,当前我国经济发展正处于转型发展的关键时期,必须培育壮大新动能,加快发展新经济,打造动力强劲的新引擎。
    我国当前经济下行压力加大,人们非常关心:中国经济增长的前景如何?还能不能长期保持较快增长?我们对这个问题的回答是肯定的。因为经济增长是有客观规律的,只要正确认识世界,把握规律,就能主动运用规律,改造世界。“十三五”规划建议和纲要提出的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五大发展理念,是以习近平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对发展规律的新认识,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政治经济学,也是稳增长的工具箱。正确的思想是行动的先导,只要真正做到五大理念,经济增长的前景是十分广阔的。
    之所以有信心,是因为无论横着比还是纵着比,我国经济增长还有很大潜力和空间。一是从发展水平来看,我国人均GDP位居世界90名左右,仍处在中等水平,中西部地区的差距更大,我国工业化、城镇化、农业现代化水平同世界先进国家还有很大距离。供给侧的产业升级,需求侧的消费个性化、多元化、品质升级,都蕴含巨大空间。二是从经济结构来看,过去一二十年,我国经济增长的主要动力是重化工业数量扩张、基础设施建设、房地产、出口加工业等部门,在拉动经济增长的同时,也带来了过度依赖数量扩张和低成本扩张、地区差距扩大、房地产投机影响实体经济、居民消费不足、资源环境关系紧张等问题,影响了经济增长,也就是说,现在的“减速”,并不是发动机出了问题,而是几个轮子没有配合好。只要解决了不平衡、不协调的问题,一踩油门还能迎头赶上。三是从资源和技术约束来看,尽管我国人均资源不丰富,但是像日本、以色列这种资源比我们还紧张的国家也能够成为发达国家。科技进步是永无止境的,传统的能源资源对经济增长的约束将不断突破,只要把发展方式从依赖数量扩张转换到依赖科技进步和人力资本提升的轨道,就能不断产生新发展动力。人是生产力最活跃的因素,我国产业工人、农民和服务业人员的综合素质还有很大提高空间,将产生巨大动力。四是从我国所处的国际环境来看,当今世界发展还不够公平公正,发达国家在资源占有、贸易规则、金融体系等方面占据优势地位,包括中国在内的发展中国家的很多潜力还没有发挥出来。随着我国经济实力增强,努力构建新型大国关系、实行一带一路战略,将大大扩大我国经济增长的空间,和世界各国互利共赢。五是从促进发展的体制机制来看,我国有集中精力办大事的优势,决策快速、灵敏,这种体制在遇到重大风险挑战的时候更为有利。六是从历史看,我国去年6.9%的GDP增长率,即使再下降一些,也在古今中外历史上算是高速度。历史上多次经济危机,出现GDP大幅下降之后,都能在新的周期中恢复,我国还远远没有到这种程度,没有必要对速度高低过于敏感。
    上面讲的是可能性。要把可能性变成现实性,需要主动作为,其中最重要的就是继续解放思想,真正把五大发展理念落到实处。实现创新发展,树立强烈的创新自信,大幅度增加科技创新投入,集中力量在基础性、战略性的领域力求突破,同时加强职业教育和培训,就能够通过产业升级和人力资本提升来稳增长。实现协调发展,缩小地区、城乡差距,充分启动农村和中西部的大市场,就能够通过满足群众对生活品质的需求和改善民生来稳增长。实现绿色发展,就是要用更少的资源环境消耗满足人们的需求,发展绿色节能产业也有巨大空间。如当前过剩的电解铝,重量轻、易回收、易加工,随着绿色发展理念的普及,这些符合节能减排要求的行业将迎来更大发展。实现开放发展,更积极地发挥我国在全球治理中的制度性作用,构建更合理的国际经济秩序,同其他国家互利双赢,将扩大我国经济的回旋余地。我国大量过剩产能受到发展中国家欢迎,就是一个双赢的典型途径。实现共享发展,既是党执政的要求,也是经济增长的动力,公平的收入分配、完善的社会保障,有利于稳定和扩大居民消费,增进社会团结,夯实经济发展的后劲。
    总的来看,我国经济稳增长有稳定的基础、有充分的依据、有足够的办法。事在人为,只要我们树立信心、把握规律,按照五大发展理念的要求,切实抛弃不合时宜的观念和做法,稳增长的前景就一定能实现。

 

陈全训


    简历:
    男,1944年9月生,福建闽侯人。中共党员。曾任国资委国有重点大型企业监事会主席。长期从事国企管理和改革研究等工作。2008年3月被聘任为国务院参事。(简历来源:国务院参事室网站)

国务院参事室

主任:王仲伟
副主任:王卫民赵冰张彦通

中央文史研究馆

馆长:袁行霈 馆长致辞
副馆长:冯远

参事 馆员 特约研究员

所属单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