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特别关注 > 图片报道

图片报道

第二届春节文化论坛在济南举行

信息来源:参事业务二司作者:
发表时间:2011-11-04
字号:/

 

2011年11月2日,由国务院参事室、中央文史研究馆、山东省人民政府和光明日报社共同举办的第二届春节文化论坛在山东省济南市隆重开幕。国务院参事室党组书记、主任陈进玉,山东省委常委、常务副省长王仁元,中央文明办专职副主任王世明,光明日报总编辑胡占凡,中国文联副主席冯远,国务院参事室副主任方宁、王卫民,国务院参事郭瑞,中央文史研究馆馆员赵德润、舒乙、陶思炎等和来自全国各地的专家学者,地方文史研究馆以及在开展春节文化活动方面有特色的地方负责同志共计100余位代表参加了论坛。
陈进玉同志在致辞中强调,要以党的十七届六中全会精神为指导,注重从学术、历史和民间习俗等方面入手,深入发掘春节所蕴含的文化价值,突出民族性、时代性和实践性,继承创新,努力建设春节新文化,促进春节经济的发展。他在谈到要抓住春节“爱”和“乐”这两大主题时,强调要突出团圆、欢乐、祈福、孝义和慈善五大基本文化元素。他认为,建设春节新文化,必须重视发挥党和政府的主导作用,形成政府、民间、专家、市场和媒体五合一的联动机制。
王仁元同志在致辞中立足“好客山东贺年会”,介绍了山东开展春节文化建设的具体做法和经验;王世明同志介绍了中央文明办组织开展“我们的节日”系列活动的目的意义、指导思想、具体举措和发展方向;胡占凡同志指出,举办春节文化论坛,共同探讨如何深度挖掘春节文化内涵、承继春节文化传统、创新春节文化形式,是深入学习贯彻党的十七届六中全会精神的一次生动实践。他表示,光明日报肩负着引领社会思想文化、增强民众精神力量的神圣使命。今后,光明日报将深化与各方的合作,立足于知识界、文化界,整合、优化报道资源,为我国的文化事业作出更大的贡献;冯远同志认为,应该让春节既适应现代社会多样口味、又保持浓郁的民族节庆特色;既注重形式生动,又保持文化道德教化的延续性;既警惕节日狂欢中文化精神的稀释和庸俗化现象,又有效地兼融吸收外来文化的有益理念和形式。让老百姓在心身愉悦中释放情感,在喜庆欢乐的礼仪、庆典和游艺中接受新知、感受教化,充分发挥传统文化资源、现代科技成果和公共节庆文化平台的作用。
本届论坛共收到论文30余篇,15位代表作了大会发言。中央文史研究馆馆员舒乙、陶思炎,北京师范大学民俗学教授刘铁梁、光明日报文艺部主任彭程、中国旅游研究院院长戴斌、中国民间文艺家协会节庆委员会主任李汉秋、山东工艺美术学院院长潘鲁生、山东大学民俗学研究所所长张士闪等专家学者从国家文化战略、文化产业、公共文化建设、文化传播体系以及文化“走出去”等不同角度,提出了关于建设春节文化的意见和建议。山东省旅游局、广东省佛山市、四川省阆中市等地方代表介绍了结合本地实际开展春节文化活动的好的做法和经验。
据悉,本届论坛是在第一届春节文化论坛、春节文化的传承与创新座谈会以及一系列春节文化调查研究的基础上召开的。与以往论坛或座谈会相比,本届论坛的突出特点是更加注重挖掘和提升春节的文化内涵,更加注重从操作层面为春节文化建设提出意见和建议。与会代表普遍反映,论坛气氛活跃、求真务实、成果丰硕、社会反响强烈,必将对落实党的十七届六中全会精神、搞好2012年以及今后的春节文化活动,起到强有力的推动作用。
本届论坛由山东省旅游局、山东省人民政府参事室、文史研究馆承办。
 
 
 
第二届春节文化论坛大会主席台
 
国务院参事室党组书记、主任陈进玉致辞
 
中央文明办专职副主任王世明致辞
 
山东省委常委、常务副省长王仁元致辞
 
《光明日报》总编辑胡占凡致辞
 
中国文联副主席冯远致辞
 
会议现场

国务院参事室

主任:王仲伟
副主任:王卫民赵冰张彦通

中央文史研究馆

馆长:袁行霈 馆长致辞
副馆长:冯远

参事 馆员 特约研究员

所属单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