室馆要闻
侯德昌《篆艺字典》新闻发布会在京举行
1月16日上午,由国务院参事室、中央文史研究馆主办的侯德昌《篆艺字典》新闻发布会在京举行。该书是中央文史研究馆馆员侯德昌先生历时20年编撰的一本汇集甲骨、钟鼎、石鼓、竹简、瓦当以及明清以来书法篆刻的字典,由人民美术出版社出版发行。
新闻发布会现场
国务院参事室党组书记、主任王仲伟,中央文史研究馆副馆长冯远,国务院参事室党组成员、副主任王卫民,中央文史研究馆馆员程毅中、侯德昌、杨天石、马振声,毛主席纪念堂管理局副局长王鸿运、清华大学美术学院党委书记马赛,《人民日报》社海外版副总编辑李舫等领导、专家、学者和新闻媒体的记者们齐聚中央文史研究馆,共同庆祝见证侯德昌先生著作《篆艺字典》的出版发行。新闻发布会由国务院参事室文史业务司司长耿识博主持。
国务院参事室党组书记、主任王仲伟讲话
“侯德昌先生是中央文史研究馆馆员的优秀代表,他德艺双馨,淡泊名利,以86岁的高龄,仍在学术和艺术道路上孜孜以求,推陈出新,令人十分钦佩。”发布会上,王仲伟主任从文史馆的历史沿革出发,介绍了侯老为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做出的诸多贡献,给予了侯老高度的评价。中央文史研究馆是毛主席、周总理等老一辈党和国家领导人亲自关怀下设立的具有统战性、荣誉性的政府文史研究机构,明年就将迎来建馆70周年。中央文史研究馆以“敬老崇文、存史资政”为宗旨,先后共聘任过馆长、馆员317人,馆长馆员中多有著名的文史专家和书画家。侯德昌馆员以耄耋之年仍然心系家国,甘于奉献,老骥伏枥、老当益壮,把量力而行变成尽力而为,取得的累累硕果令人瞩目。2018年,他又把自己潜心书写的习近平总书记用典金句200张书法作品无偿捐赠给家乡农村,身体力行地支持基层党建和乡村振兴,展现了一位老艺术家对人民群众的赤子情怀。
中央文史研究馆馆员侯德昌致辞
中央文史研究馆副馆长冯远总结讲话
发布会上,程毅中、杨天石、马振声、马赛逐一发表见解。他们从侯德昌的人品艺品、从艺之路、所得成就、主要作品、书法风格和观书感想等多方面给予高度评价。国务院参事室文史业务司司长耿识博从《篆艺字典》成书背景和内容的角度出发介绍了情况并进行了推介。中央文史研究馆副馆长冯远在总结讲话中高度肯定了侯老所取得的艺术成就,并向媒体记者们表达了更全面更深入报道侯老艺术成果的殷切期望。
侯德昌以耄耋之年,仍致力于书法艺术的传承创新,笔耕不辍。《篆艺字典》是侯德昌以书家眼光,从审美角度,亲自摹写,收入汉字1310个,篆字13592个,并精心设计了300多枚印章,让人在欣赏古文字结构美的同时,又可以见其学、见其才、见其志、见其人,“成教化、助人伦”。
《篆艺字典》外观效果图
侯德昌自幼喜爱书法,先临颜体又习汉隶,得北碑朴茂雄強的精神,后攻篆书,以篆书用笔得行草神韵。1977年,他书写的“伟大的领袖和导师毛泽东主席永垂不朽”17个大字被制成金字镶嵌于毛主席纪念堂瞻仰大厅,受到中央领导、专家和群众的好评,获文化部嘉奖。1994年,他主笔为人民大会堂东大厅绘制大型山水画《幽燕金秋图》,受到党和国家领导人的称赞。
《篆艺字典》内页
侯德昌对刻字艺术的研究造诣颇深。上世纪八十年代,他创作出一批书法刻字作品,时任中央工艺美术学院(现清华大学美术学院)院长张仃评价其书法与传统工艺相结合,具象与抽象相结合,创造出刀笔融为一体,肌理柔润、古朴高雅的新的形式美。这期间,他阅读了大量古文字书籍,探究古文字学的艺术价值。他如同记笔记一样,边看边摘录,凡刀笔精妙、结体佳美的予以临摹,有的以自己的审美眼光适当修饰,使其完善。1992年,人民美术出版社以手稿形式约定出版,定名为《篆书艺术》,成书出版后,得到张仃、黄苗子、许麟庐等老一辈书画家的高度评价,受到了读者欢迎,连续再版三次。2003年2月,河南美术出版社以《篆艺通典》再次出版。此次人民美术出版社再次以《篆艺字典》出版,清新明快的设计风格,让这本古文字艺术的工具书更焕发出新的生机,更适合新时代的审美需求。相信它对书法家、装饰艺术家,书法爱好者都有极大的参考价值和启发作用,对我国书法艺术的创新发展、普及提高,也会起到不可估量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