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馆员风采

馆员风采

韩子勇:我认识的田青先生

信息来源:新华网作者:韩子勇
发表时间:2019-12-09
字号:/

    节选自新华网《韩子勇:有所思 有所忆》,作者韩子勇为中国艺术研究院院长、中央文史研究馆特约研究员,田青为中央文史研究馆馆员。

 

    田陌青青

  我和田青先生相识有十来年了。最初认识田先生是因为“非遗”,因为木卡姆的申遗工作。我长时间在边疆工作,毕竟不在一个地方,交往的次数虽然少,但质量很高,还是能聊到一起的。

  《田青文集》的出版,对中国艺术研究院来说是一件大事,对田先生来说更是一件大事。《文集》中每一篇文章都是他的骨血,现在这些散落四方的孩子,好像回家过年,共聚一堂,围坐九桌,是一件开心的事情。说到田先生的学术成就,我不是最佳的评判者,我想说说田先生这个人。

  田先生是很有魅力、很有学养的一个人。他最重要的一个特点是“热爱”。“热爱”非常重要。“热爱”可以培养、可以壮大,但得先有种子。每个人都有“热爱”的种子,可能有些种子先天就大些、强烈些,与众不同;有些种子则小些、弱些。好莱坞电影《星球大战》里讲“原力”,或者我们平常讲生命力,生命力包含“热爱”。因此,我觉得,一个人生命的温度、灵魂的温度,对他人、对社会、对民族、对国家,包括对自己所钟爱的事业的温度,和“热爱”大有关系。我们常常可以看到,有些人感情很冷漠,对任何事、任何人,甚至对自己,都感情淡漠,生命原力很微弱,很难培养,很难壮大,很难燃成熊熊大火;他的热爱、生命能量,一开始就低,还很难再填充。“热爱”是一种能力,是热情似火的生命能力。

  你只有热爱一件有意义的事业,才可以照亮你的人生、你的生命,才可以使自己活得很充实,才可以把自己贡献出去,才可能最终成就一番事业。“热爱”又最容易转向、挥霍和消耗,持续、稳定的燃烧很难。一些人干任何事都三分钟热度,难以专注而又忙乱如麻,变来变去,不接地气,不入法门,显得混乱、无序和浮躁,那是知人知事知己的智慧还不够,也可能和先天的个性因素有关。田先生的“热爱”是饱满、炙热、强烈和持续的,一直是“热力”不减,直到现在这个年龄,仍然日子过得充实、快乐、积极进取、有意义!

  前段时间,我看见田先生在中央电视台的《正午学堂》栏目讲音乐,每讲完一集,他发给我,我都听了看了。他旁征博引、天上地下,而又通俗亲切。其中很多的知识,我不具备、不了解,但听着过瘾,为中国传统音乐自豪。特别是他的那种对中国传统文化、传统音乐的热爱,不著一字但满堂皆香,扑面而来,弥散开去。

  “热爱”是个中性词。它有强烈和弱小之分,它也有正向和负向之分。巴尔扎克的《欧也妮·葛朗台》中,老葛朗台热爱金币,对他而言,最好的颜色是金币的颜色,最动听的声音是金币叮咚作响的声音,这种刻在骨子里的“热爱”是不可救药的,他对金币的热爱超过对女儿欧也妮的热爱。老葛朗台的“热爱”体现的是“热爱”这个中性词的负向的一面,而“热爱”更多的是正向,如我们绝大多数人生命中的各种热爱——热爱党、热爱国家、热爱社会、热爱民族、热爱人民、热爱读书、热爱科学、热爱劳动,等等。

  田先生的热爱就属于这种正向的热爱。这令我感动。从田先生熊熊燃烧的热爱里,我看到他强烈的生命原力,这原力如同轰轰作响的发动机,驱动他一路前行。

  理想、信念和热爱、勤奋是连在一起的。光有理想、信念,讲起来头头是道,但动力不足,清谈空想,画饼充饥,怕累怕苦,那也一事无成。坚定的理想、信念和强烈而持久的热爱、勤奋,就是人生的方向和动力。热爱的驱动力使人追求理想、践行信念,使人奋不顾身、乐于奉献,充满大爱、完成大我。田先生在这方面很突出,他经常从偏远乡村发掘优秀的、默默无闻的民间歌手,极力使他们在更大的空间、更高的平台上亮相,使这些民间文化、民间音乐的瑰宝,让更多的人得以欣赏、领略。他在《正午学堂》栏目大声疾呼民族音乐、传统音乐,这样的讲座,是很耗精力、心思的,非热爱、学识的支撑,不足以完成。同样是讲座,我们不带稿子讲十分钟、二十分钟,有时候就有点讲不下去。他一讲,对着镜头,滔滔不绝讲半小时甚至更多时间,因为他热爱,他投入,就把他所有知道的、想说的提炼好,打了腹稿,厚积薄发,喷涌而出。

  衷心祝愿田青先生对中华文化的“热爱”永不熄灭、永远熊熊燃烧。这种热爱、这种温暖,就在《田青文集》里,这套书是田青先生对过去的总结,田青还在生长,原力还在燃烧,将来还要加续编!

  本文系韩子勇2018年10月26日在《田青文集》首发式上的致辞。

国务院参事室

主任:王仲伟
副主任:王卫民赵冰张彦通

中央文史研究馆

馆长:袁行霈 馆长致辞
副馆长:冯远

参事 馆员 特约研究员

所属单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