馆员风采
陈来:文化传承发展也是硬道理
日前,全国政协重大专项工作委员宣讲团江苏宣讲报告会在南京举行。全国政协委员、清华大学国学研究院院长、宣讲团成员陈来就《做中华文化忠实传承者,承担中华文化发展责任》进行主题宣讲。
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强调要传承和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如何将弘扬优秀传统文化和发展现实文化有机统一起来?优秀传统文化如何在传承中发展,在发展中继承?近日,光明网记者就相关问题对陈来进行了独家专访。
传统文化不仅要和现代社会协调 还要纠正引导
现代社会最基本的特征是市场经济,传统文化在现代社会中怎么传承,起什么作用,扮演什么角色?“传统文化一方面需要和现代社会来协调融合,另一方面要对现代社会价值观进行纠正、引导。”陈来主张这个问题要讲两点论,他解释说,传统文化不能只是向商业化的社会去妥协,而是需要传统文化的价值观在这个社会有所作为,塑造正能量的价值观。
但目前来看传统文化与现代社会的融合、引导情况并不理想。“我们说发展是硬道理,但过去40年,主要讲的是经济社会发展是硬道理,其实文化传承发展也是硬道理。”陈来说,为了更好地将传统文化融入到社会生活,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于2017年出台《关于实施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发展工程的意见》(以下简称《意见》),为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增强国家文化软实力,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而助力。
“贯穿国民教育始终”和“融入生产生活”是《意见》中提出的两项重点任务。陈来指出,中小学教材增加古诗词内容正是“贯穿国民教育始终”任务落实的一个体现,“增加古诗词是比较容易做到的一个小方面,如何把中华优秀文化的经典内容,如将四书五经等纳入到国民教育里面才是最重要的。”《中国诗词大会》受到追捧是“融入生产生活”的一种表现,其在社会上刮起的学习中国古诗词的热潮蔚为大观。但对于这种以竞赛形式呈现,以背诵为主要内容的节目,陈来认为还是比较初步的一种文化传承发展形式。“应该是让大家把各自理解的精神内涵讲出来,才能让文化融入到人们的心灵里去。”陈来说。
国学热的出现是必然的 是文化自信的表现
百姓学习古诗词热情日趋高涨、越来越多的姑娘们穿起汉服……当今社会正在迎来一股国学热潮。
“国学热的出现是必然的。”陈来说,中国改革开放40多年来,经济发展取得成功,国民文化自信逐渐增强。而经济发展的成功应归功于中国人民的勤劳和创造,归功于中华民族的文化和价值。这正是文化自觉的一个过程。
另一方面,随着现代化市场经济的发展,社会道德秩序、个人安身立命等问题日益突出,在广大人民群众内心里面,传统文化可以提供生活规范、稳定社会人心。“这是一种文化归属感,是其他文化所不能替代的。”陈来说。
此外,国学热也正是文化自信的表现。文化自信主要强调弘扬中华传统文化,传统文化不仅在历史上为中华民族提供了丰厚滋养,在当代也在不断发扬光大。如何坚定文化自信,陈来表示,谈坚定首先要培育,文化自信的培育过程,就是教育的过程,要贯彻国民教育体系,其中最重要的是价值观的教育。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教育必须要和中华文化价值观、中华文化美德结合起来,以不同形式在社会推广。否则教育就是空洞的,难有实际效果。”陈来说。他十分认可将清明等传统节日纳入法定假日,“根据人民群众所保留的生活习俗、传统文化观念,来倡导一些传统假日,这是不错的、可行的。”
中华优秀文化传承发展不会排斥中外文明交流
树立文化自信,并不是排斥文化交流。陈来说,一方面要有中华优秀文化的传承发展,另一方面要学习世界优秀文化,让文明因交流而多彩,因互鉴而丰富。两者都是中国文化战略的组成部分,它们并行不悖。
另外,纵观中华文化自身的发展,本身就具有包容性,它是一个不断吸收周边外来文化并转化为自身文化的过程。陈来解释说,这得益于中国文明观的两个基本理念:一个是“和而不同”,另一个是“与人为善”。
展望中华文化未来的发展,必将继续有外来文化的介入,优秀文化传承发展里面包含的兼容并包的精神,也将会进一步得到发扬。(光明网记者 张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