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馆员风采

馆员风采

书生报国成何计,惟念先生叶嘉莹

信息来源:搜狐网作者:
发表时间:2019-05-28
字号:/

    据中青在线消息,95岁高龄的中华古典文化专家叶嘉莹先生近日再向南开大学教育基金会捐赠1711万元,支持中国传统文化研究。加上去年6月捐赠的1857万元,叶嘉莹向同一机构捐赠累计3568万元。

    这个消息在网上传开以后,引来无数人致敬。从看到的网上评论,几乎没有人质疑批评。如《人民日报》转发了相关消息的微博,评论7000多条,13万人点赞,都是致敬与赞美之词。老实说,从捐款金额来说,许多企业家都可以做到,但叶嘉莹先是捐出自己卖房所得款,再是捐出自己的版税、稿酬所得,几乎是捐出全部身家了。这种气度与风范,又有几人能及?

    说到捐赠缘由,去年叶嘉莹接受媒体采访时,曾以孔子的“君子忧道不忧贫,君子谋道不谋食”这句话作为回应。在近期一份口述中,谈及与南大的因缘,她则提到自己所作诗句“书生报国成何计,难忘诗骚李杜魂”,以此感谢南大给了她实现愿望的机会。这两句话,集中反映了叶嘉莹的家国情怀与学术理想。这是从2000多年前的孔子绵延至今的中国文人传统,也是叶嘉莹漫长人生与学术生涯的精神寄托。

    叶嘉莹的人生可以用“学为人师、行为世范”八个字来形容。她数十年如一日,无论是生活困顿无依之时,还是名满天下的高光时刻,都始终没有放弃古典诗词专业,坚持为传统文化开出新境界,终于收获桃李满天下,为传统文化复兴作出自己的贡献。而她安贫乐道、与诗词为伴的淡泊精神,也赢得了世人的尊重。这正是所谓知行合一的精神品格,也是千百年来中国人所向往的人生境界。叶嘉莹是一个知识分子,但她又不是一个普通的知识分子,她是将中国传统文人精神与现代学者情怀融合于一身的知识分子。这是她的可贵之处,也是值得我们学习的地方。

    学习叶嘉莹的为人做事,首先要感受她的家国情怀。她那一代人生于五四新文化运动之后,成长于家国离乱之际,学成后漂泊四海,但始终没有忘记以平生所学“报国”,一旦有机会就想着回国效力,这是那一代人典型的时代气质。其次,要学习她对学术的坚守精神。古典诗词是传统文化的遗产,但不是死的而是鲜活的遗产,需要不断继承与发扬,这就需要有专业人士的传道解惑,以使道统不绝、文化不熄。从这个角度讲,叶嘉莹充当了传统文化的“燃灯者”的角色。再次,要学习叶嘉莹淡泊处世的品格。人有悲欢离合,也有贫富荣辱,安贫乐道难,富而不骄更难,她既能够守住贫苦,又能慷慨捐出身家,这是一种大修为、大境界。

    古来有大成就的文人学者,自有常人所不能及的精神品格,令人心生高山仰止之叹,其实从这些大文人、大学者身上,我们可以学到很多东西,哪怕是学到一丝一毫,对自身修为也不无裨益。所谓虽不能至、心向往之,也不失为一种向善之道。

国务院参事室

主任:王仲伟
副主任:王卫民赵冰张彦通

中央文史研究馆

馆长:袁行霈 馆长致辞
副馆长:冯远

参事 馆员 特约研究员

所属单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