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馆员风采

馆员风采

王蒙关注中国文化的十五个问题

信息来源:党建网作者:
发表时间:2018-01-02
字号:/

    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同志对于我国的文化方针纲略,有大量论述指示。文化的精神家园意义、文化的根与魂、文化自信的根本性与综合性,文化自信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发展中更基本、更深沉、更持久的力量,文化自信是道路自信、制度自信、理论自信的基础。

  如此重要的大论题,我们究竟钻研了多少,领会了多少,联系了多少实际,得到了多少启示,又对我们的工作和生活有了多少推动与提升?我们的基础牢固到什么程度了?我们心目中的精神家园有足够的文化内涵了吗?我们做到了培育滋养我们的根与魂了吗?我们读书吗?修身吗?懂文化、学文化了吗?我们拎清文化传统文化精神与理论、道路、制度的关系了吗?

  党的十九大上,习近平同志又以很大的体量讲述了我们的文化纲略。其中关于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文化,报告指出: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源自于中华民族5000多年文明历史所孕育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熔铸于党领导人民在革命、建设、改革中创造的革命文化和社会主义先进文化,植根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实践。”

  这一段全面分析了中国当前的文化结构与文化生态,表现了文化整合、文化引领的完整性、通达性与鲜明性。它是真正做到了不忘本来,吸收外来,面向未来。它告诉我们:传统文化是我们最重要的精神资源。同时,我们今天谈传统文化,不是意在复古,不是观赏文物,更不是要像西周东周、秦汉、唐宋、明清那样治国理政与组织社会生活,而是意在当今,意在社会主义,意在全面发展、全面小康与现代化,意在二十一世纪的中国梦。还有,要把传统文化与革命文化、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统一起来,实现我们的精神资源与文化品质的最优最大化。

  文化自信是一个活生生的命题,是入情入理入耳入心的精神能量,朋友们、读者们、党员们可不能以之为人云亦云的口头禅啊。

  中华人民共和国建立以来,从来没有像如今这样紧密关注、强调文化的发展。多么有意义的文化观念、文化纲略、文化政策、文化焦点的论证与宣示呀,我们的文化人,怎么能不为之开动脑筋,为之袪疑解惑,为之深入掂量,为之延伸开拓,为之研讨充实呢?

  人们必然注意文化方面的指示精神,号召说法。关于先进文化,关于繁荣发展,关于中华传统与中华文化本位,关于精华糟粕、扬弃继承,关于文化生态,关于文化命运、文化沧桑、文化焦虑与文化自信、文化发展与文化创新,关于核心价值,关于世道人心,关于中国特色与人类命运共同体,关于改革开放,关于坚守与包容,关于民族性与普适性。文化上值得我们学习、钻研、评估、条分缕析的课题太多了。

  这样,在十九大前后,我在人民出版社出版了《王蒙谈文化自信》,在天地出版社出版了《中华玄机:我要与你讲传统上》两本书,面向现实生活,探讨文化自信。

  想想看,当前有多少文化课题需要我们好学之、深思之、求教之、议论之、砥砺之、献言之啊。尤其是我们的共产党员,怎么能靠一知半解、隔靴搔痒来贯彻中央的文化纲略,缔造中华文化的繁荣复兴呢?我们不能不关注当前,概括久远,钻进去,拿出见解与办法来:

  第一,中国传统文化的特点是什么?它经受过什么样的考验与曲折?它与翻天覆地的人民革命是什么关系?它与西方发达国家的文化是什么关系?它能不能为我国的社会主义的现代化提供更好的精神品质、智慧谋略与决策的指引与助力?

  第二,为什么说中华传统文化博大精深?博大精深在何处,对于我们这一代这几代人的意义在哪里?如何评价近现代以来我们如饥似渴地汲取了那么多的外来文化的历史与现状?

  第三,如何看待中华传统文化的诸子百家与内部歧义?如何看待儒释道墨法名……的纷纷纭纭与作为中华文化传统的一体性?今天,更应该怎样选择与发展我们的文化经脉?

  第四,中原文化与各兄弟民族文化的交流与互动。如何看待不同文化的融合,以及保护与发展一体多元的民族文化的必要?

  第五,怎样看待五四新文化运动对于中华传统文化的反思与批判?怎样看待革命文化对于旧社会旧时代的悲愤声讨?怎样把不同时期、不同节点的不同文化纲略、文化政策、文化宣示与文化措施统一起来,保持其革命性、先进性、建设性、现代性与连续性?

  第六,怎样正确认识中华文化在人类文化中的地位?为什么一定要拒绝全盘西化与怀旧复古?为什么要反对文化虚无主义与狭隘封闭态度?

  第七,如何贯彻文化课题上的“以人民为中心”的思想?如何贯彻“人民,只有人民才是创造历史的动力”的论断?如何评价分析中华文化史上的圣贤、国士、大师、君子、名家、精英的贡献及他们与朝廷、与权力、与人民、与社会发展的关系?

  第八,怎样看待马克思主义与一切外来先进文化的本土化、时代化、大众化?为什么说可以也必须做到古为今用、洋为中用?为什么说外来文化一经与中国实际中国的传统相结合,就已经是本民族的文化财富与文化瑰宝?为什么不能把吸收外来与自信对立起来?当今如何选择与消化不无歧义的外来文化?如何薪尽火传地讲好中国故事与中国方案?

  第九,怎样评价改革开放以来的文化发展与文化成就,以及市场经济对于文化形态与世道人心的影响?如何评价文化上的拜金主义、低俗庸俗媚俗与其他令人遗憾的情状?怎样评估所谓文化交流上的入多于出的说法?

  第十,对当今文化生态的评价:关于大众文化与高端文化。关于文化成果的经典化与市场化。关于当代民众的精神与道德面貌。关于当今文化人才、文化阵容与文化成果。

  第十一,关于网络、新媒体、多媒体对于文化生活的影响。关于信息的碎片化、海量化与民粹化。关于纸质图书、文学、实体书店是否式微的评估。关于文化的非精英化非高端化的悲观论调。

  第十二,关于文化自信与基础教育、中高等教育。儿童集体背诵《三字经》与《弟子规》的长短得失。《二十四孝》要不要向小学推广?独生子女的成长环境与亲子关系。高校教师科研成果的鉴定。学衔与院士的评定等。

  第十三,大众传播在文化生活中的作用与如何更上一层楼?对心灵鸡汤、意见领袖、知识竞赛、肥皂剧、明星效应、标题党、票房、印数、收视率等文化货色与文化指标的评估。

  第十四,各省地市县乡镇,都在争文化名人与本地域的关系,都在以文化名人或文化的名义修建故里、纪念馆、生态园、抢滩圈地。一些部门也在强调行业文化乃至不同民俗地貌与商品用品(佛、道、山、川、洞、穴、茶、酒、玉、石、竹、木、桌、椅……)的文化。怎么样认识文化的地域性行业性与整体性、概括性、理想性的关系?怎样才能真正充实丰富与提升我们生活方方面面的文化内涵呢?

  第十五,文化上的形式主义、商品化、老八股与洋八股、假大空现象与我们的对策。

  这些问题呼唤着我们也激励着我们。几十年来我有许多机遇讲说著文,与师长专家群众讨论上述这些问题。我也不揣冒昧,大胆地向社会各界报告了我自己的一些粗浅的看法。

  例如,这两本书中强调了我们今天要继承与弘扬的优秀传统是活的传统,是发展延续到二十一世纪国人生活中的传统,是中国共产党与中华人民共和国人民在继承与弘扬传统,十九大的提法更帮助我们明确了我们的文化自信不但有古老的源头,更有近现代的熔铸,有扎根于今天的社会实践的基础。

  书中提出了中国传统文化的特点是尚文尚德、尚一尚同、尚化尚通。书中提出历史上的中国式对于权力的文化监督与道德监督,即程朱的所谓理高于势,和后世所谓道统大于权(力系)统。书中提出君子之道、中庸之道的理性主义与精英主义特色,书中提出世界大同与天下为公、无为而治与性善论与共产主义理想相通,认为中国的接受马克思主义有它的传统文化依据。

  书中提出老子的天道人道相比较的论述与中国历史上频频发生的农民起义的关系。书中认为老子的“百姓皆曰:‘我自然’”的说法与我们今天的依靠群众自己解放自己的思想靠近。书中认为庄子的“上无为,下有为”的思想有纵向分工的现代意味。

  书中援引李白、李贺的并未受到太多注意的诗句,感受到他们已经忧虑优秀传统文化的章句化教条化停滞化,指出中国传统文化长期缺少挑战突破发展所带来的问题。书中援引元明时代传统文化开始走下坡路的说法,认为《红楼梦》标志了中国封建社会的全面危机包括文化危机。而正是这个全面危机准备了酝酿了二十世纪的中国人民大革命。书中也说到鸦片战争后中国的焦虑与文化危机,五四新文化运动对于传统的反思与批判的必然性。书中提出正是五四与马克思主义的引进激活了挽救了中华传统文化。正是革命的胜利与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建设与改革开放发展使文化自信的提出成为必要与可能。两书还说到我们的文化的创造性转化与创新性发展关键在于传统文化与社会主义现代化的对接。说到精华糟粕虽然切割困难,但我党我国吾民一百多年的历史使命与日常工作正是要做好这项活计。我也不赞同认为近现代以来中国主要是学习欧美因而影响了文化自信的真实性的说法。我认为任何地域的本土文化都相当有限,文化汲取不同于物品输入,它不是用一件就减少一件,而是学到手了与本土本地本人结合了就增益了与发展了自己的文化涵养。文化的特点是谁学到手就归谁,谁有新创造谁就得到历史与人类的承认。

  书里也探讨了文化生活中的一些现象,提出“世道可兴、人心可用、传统可取”。书里表示了对于将文化简单鸡汤化、生造化、轻巧符号化、卖点泪点笑点化、娱乐化、耍丑化的忧虑。表达了对深入思维,攻读苦读、精益求精、攀登高峰的愿望与期待。

  你谈我谈大家谈文化自信:如切如磋,如琢如磨,道不孤,必有邻,三人行,必有我师焉,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

  (作者系当代著名作家、文化部原部长)

国务院参事室

主任:王仲伟
副主任:王卫民赵冰张彦通

中央文史研究馆

馆长:袁行霈 馆长致辞
副馆长:冯远

参事 馆员 特约研究员

所属单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