馆员风采
仲呈祥:为观众提供精神正能量
作为一个电视工作者,我认为《信仰的力量》这部纪录片,在调控我国当下电视文化生态中发挥出了积极作用。毋庸讳言,当前我国电视文化生态有一些失衡,存在娱乐化倾向。我们迫切需要像《信仰的力量》这样的作品,为广大观众提供精神正能量。我们应该为广东卫视播出这样一部纪录片叫好,为他们点赞。
我想起了一位老共产党人——现在已经102岁的马识途先生。老人家曾经给《光明日报》题词,写了八个字:“人无信仰,生不如死。”这是一个老共产党员人生经验和革命生涯的集中概括。人之为人,就是因为人是高级形态的理性的精神动物,是要讲信仰的。文化是人的生存状态,唯有人有文化,唯有人有独特家园需要坚守。
这部纪录片的创意,集中在表现95年来中国共产党杰出代表们的信仰。创作这部片子,也是整个创作团队在学习、领悟、践行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增强文化自信重要指示的一次良好实践。文化自信的核心是什么?我看就是信仰。坚守自己的理想信仰就是文化的核心。文化就是人的一种精神状态,精神状态有了,这个信仰就能够坚守,自己民族的优秀文化也能够坚守。
《信仰的力量》集中了文献片、政论片的特点,以人带史,通过系列人物故事讲述了95年的党史。这部片子的创作坚持了重视讲好故事和讲好细节的原则。
我们应该重视这部片子,总结这部片子的经验。现在不要过分强调收视率、点击率,因为那不是我们的目标。马克思说,任何精神生产在生产自身的同时,也在生产你的信仰。恩格斯给拉萨尔的信中说:我评价你们用最高的标准,集美学和历史两个标准。毛泽东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讲了两个标准:政治标准与艺术标准。我们不是说不要考虑观赏性,而是说观赏性只是一个美学范畴。艺术性的应有之义是靠自己本身的历史品位和美学品位,把观众感染到你的高度上来,也就是增强说吸引力、感染力,是有指向性的。
我建议《信仰的力量》进学校、进课堂,让青年学生观看影片,接受党史教育,激发爱党爱国的热情,为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贡献自己的力量。
——摘自中央文史研究馆馆员、中国文艺评论家协会主席仲呈祥在大型历史文献纪录片《信仰的力量》研讨会上的发言(2016年7月20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