馆员风采
范迪安:加强中国美术馆学基础研究
——由李万万《美术馆的历史》所想到的
原标题:加强中国美术馆学基础研究——由李万万《美术馆的历史》所想到的
美术馆学虽然立足于美术馆,但其学术触角却伸向人文艺术学科的广阔领域。关于美术馆历史的思考,是美术馆学研究的基础和重要组成部分。
1793年,法国国民议会宣布卢浮宫作为公共博物馆对公众开放。就此,现代意义的公共艺术博物馆正式出现,虽然它并非世界上第一所向民众开放的公共博物馆,但所产生的影响却极为深远:艺术品由旧王朝的奢侈品及特权阶层的享受品变为国家财产,成为激发爱国热情和启蒙大众的重要资源、体现公共文化生活的标志。这种艺术博物馆的发展模式从法国延伸到欧洲的大部分国家,最终蔓延至全世界。
在中国,艺术品的收藏古已有之,如《周礼》中就曾记载,“天府掌祖庙之守藏”“玉府掌王之金玉、玩好、兵器。凡良货贿之藏,共王之服玉、佩玉、珠玉”。隋朝,隋炀帝在观文殿后建立二台,“东曰妙楷台,藏古迹;西曰宝迹台,藏古画”。这些多是皇家收藏,后逐渐成为定制,自北宋而晚清,攒聚了无数杰作经典。此外,贵族、士大夫、学者、商人往往也在财力充裕的情况下购募古玩珍好,以作收藏鉴赏之用。皇家收藏与民间收藏并行但都不公开展示。直至19世纪下半叶,一批文化先哲前往欧洲踏访考察,发现了博物馆的社会功用,博物馆意识才在中国萌发。
近代美术展览在中国的迅速发展,刺激了对专业美术馆的需求。中国最早的现代私立美术馆,是由颜文樑等人于1927年筹备并建立的苏州美术馆,它结束了苏州画赛会“会场历届无定址”的历史,解决了当时苏州美术展览场地的窘迫问题。1930年,天津建立了中国第一个公立美术馆——天津市立美术馆,并直接借鉴了日本及西方美术馆的管理经验,使其自起步就与当时国际业界通行的做法接轨,标志着中国现代公立美术馆事业的开端。在地方美术馆经历了一段时间的发展之后,国立美术馆的建设也开始提上日程。1935年,经于右任等提议在南京建立国立美术陈列馆。1936年8月,国立美术陈列馆建成竣工,这是中国第一座国家美术馆。
由于抗日战争的爆发,美术馆事业曾一度中落,但其理想却从未中断:美术展览在战时的中国依然可见,并由于唤起民众、宣传救亡与御敌而被推广到街头和乡村。战时重庆国立中央美术馆和战后上海市立美术馆的筹建,也显示出当时中国文化界对美术馆的艰难追求。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之后,美术馆建设成为文化建设的一环。1956年,江苏省美术陈列馆和上海美术展览馆相继成立。1962年,中国美术馆在北京市中心落成,成为中国美术馆界的旗帜。改革开放以来,各地公立美术馆相继建立,民营美术馆方兴未艾,共同形成新的公共文化景观,为此人们用“美术馆的时代”来指称美术馆在艺术创作与社会接受、艺术保存与公共教育、艺术展示与传播推广方面的综合价值。
二战以来,西方大国的美术馆在内容、数量、功能、角色、社会地位等方面不断呈现出新的特色,美术馆的评价标准也与最初迥然不同,这些问题而今也摆在中国的美术馆面前。当代的美术馆已经成为一个涉及美术创作、美术收藏、美术普及与教育、美术评论与研究,甚至是美术产品的宣传与推介等多功能的综合性机构,这与最初的美术馆工作仅仅专注于保存和展示美术作品等迥然不同,由此美术馆观念也面临历史上的巨大变迁。
当前,学术界一直致力于博物馆学的定义和范畴的再研究,力图重新审视博物馆的性质、职能及其在实际运营中呈现出的发展变化,对博物馆学进行新的理论阐述。博物馆学的各种分支学科建设在展开,“生态博物馆学”等新概念也被提出并在全球范围引起激烈的讨论,伴随着这些新问题的提出和思考,博物馆学对于博物馆的指导意义将会更加明显。在此背景之下,对于美术馆而言,这无疑也是学术探研的“大好东风”。
同时,中国的美术馆在功能、角色等方面的定位,又决定了它与一般的综合性博物馆以及其他专业博物馆有着明显的差异。因此,立足于美术馆自身,而不只是从博物馆这一更为广阔的领域来观照美术馆的发展与建设问题,就显得十分必要而迫切。美术馆事业的日新月异,必然要求其在实践方面的发展之外,理论方面也有所突破,美术馆学的建立就成为一个亟须提上日程的学术任务。美术馆学的研究与博物馆学一样,都具有一种强烈的学科互渗性,应该将美术馆制度建立的背景、美术馆与国家文化认同、美术馆与人类生活方式等问题纳入到研究视野,建立起中国的美术馆学。
虽然自20世纪初以来,就有不少文化界人士和美术馆从业者就美术馆的功用、组织机构、藏品征集、作品保存与展陈制度、公共教育职能、出版宣传制度等进行过一系列论述,但这些成果还远不能被称为专业的美术馆学,因为其并未站在一个学科的高度对美术馆进行系统的考察。纵观当今美术馆领域的研究成果,其更多侧重于对“开来”工作的探讨,对“继往”方面如美术馆历史的梳理还极为不足。实际上,中国的美术馆何时、何处、以怎样的方式走来?美术馆身影又曾经在哪里出现?它承担着怎样的历史使命,为中国现代美术的发展作出了怎样的贡献?历史上美术馆的思想、制度和文化背景如何,其对当时中国的美术馆建设又有着怎样的影响……是研究中国美术馆学领域所必须面对的。
为此,青年学者李万万经过十几年的努力,积累了大量的原始资料,并不断深入思考和论证,最终形成了《美术馆的历史》(封面见图)这本专著。通览全书,作者将中国的美术馆发生、形成和发展的历史纳入近代以来的文化图景,宏观论述美术馆在中国的前世今生,更从美术馆这个本体钩沉发微,搜集了大量文献史实与图像资料,全面而清晰地呈现了中国近现代美术馆的发展历程,弥补了美术馆历史研究的缺憾。相信这一著作的面世,对于中国美术馆学的研究将起到积极的促进作用,也为建构中国的美术馆学提供了富有基础性意义的价值。
(作者为中央美术学院院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