馆员风采
王蒙:从传统文化中挖掘精神资源
王蒙。记者 熊明 摄
10月30日,著名作家、文化部原部长、中国文史研究馆馆员王蒙来渝参加2015中国文化馆年会暨文化艺术博览会,并在悦来国际会议中心进行了“传统文化与价值建设”的主题演讲。
在王蒙看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在中国几千年的传统文化和世道人心中都有着充分的体现,人们可以从传统文化中发掘精神资源。
从民族文化基因中寻找价值认知
“核心价值观的这些提法,并不是单纯地从理论上,或者是从书本典籍里,或者是从国外的说法上得来的,它的根据是历史、文化、生活,是人民,尤其是人心。”王蒙认为,人心里面本来就有一种价值观念,有对于好坏、善恶、美丑、真伪评判的一杆秤。
王蒙认为,核心价值应该是从人心当中提炼、挖掘、概括出来,然后又经过社会精英,经过许多有志于培育世道人心的人士的研究,能够概括得比较准确,比较合乎实际,能够成为社会的凝聚力,成为中华民族的一个凝聚点、生命线,成为社会认知的一个最大公约数——也就是我们能够以此分清好坏、善恶、美丑、真伪。
王蒙说,这些东西离不开传统文化的影响和熏陶,不管我们对传统文化做过多少批评、反省,实际上在人心当中,传统的影响仍然明晰地存在着,我们对自己的民族和传统不能骂倒一切。因此,人心中的积极因素是倡导核心价值观的基础,而它来源于中华传统文化,来源于五四时期开始的新文化,还有以井冈山精神、延安精神为代表的革命文化。
从人心中寻找美好、积极的共识
王蒙说,从鸦片战争以来,中华传统文化屡遭挫折、批判和嘲笑,有些人因此认为传统文化很悲惨,甚至有些中国人已经忘掉了自己的传统文化。
对此,王蒙认为中国的传统文化及其精髓,始终留存于人心。
王蒙介绍,班固在《汉书·艺文志》里面就引用了孔子的话,说:“礼失而求诸野”。由于东周的动乱与分裂,孔子说,表面上看周礼已经不存在了,已经失落了很多,但是周礼在四野的老百姓当中并没有流失。
“也就是说,在广大的老百姓当中,仍然还保留着古道热肠、仁义道德等古老而美好的东西。”王蒙说。
王蒙还以地方戏为例,认为戏里面忠奸是分明的;有节操的人和投机分子是分明的;讲正义、讲道德、讲义气和卖友求荣的卑劣小人、奸贼的区别也是分明的。
“老百姓很讲究这个。”王蒙介绍,中国人认为修身是齐家、治国、平天下的前提,君王与大臣的道德修养是权力正当性的一个重要标志——“为政以德”,这正是孔子所倡导的。
发掘传统文化资源有助认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
王蒙认为,我们可以从儒家的仁政、王道(即政治文明)中加深对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理解;从恕道、礼治以及老庄的学说中加深对自由、平等、公正、法治的理解;从仁的教育、美德的重视中加深对爱国、敬业、诚信、友善的理解与认同。所有这些虽然和现在有所区别,但都有相通之处。
“从传统文化中我们还看到了天下为公、恭谨、礼治、信义、忠恕、己所不欲勿施于人的内容,这些都有助于爱国、敬业、诚信、友善的实现。”王蒙说,但是我们这样做不是复古,不是照搬传统,不是向后看。我们不能把弘扬传统与面向未来、面向现代化对立起来,而要通过发掘传统文化资源,充实、丰富我们对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的认知——这本身既是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丰富,也是对传统文化的创造性发展与转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