馆员风采
范迪安:《清明上河图》被热捧显示经典的力量
中国美术家协会副主席、中央美术学院院长 范迪安(人民网记者 翁奇羽 摄)
人民网北京9月23日电(记者 贺迎春) “《清明上河图》能够被今天很多老百姓所喜爱,就是因为它是经典,它是精品。” 中国美术家协会副主席、中央美术学院院长范迪安今天下午在人民网参加“深入学习习近平总书记文艺工作座谈会重要讲话名家对话”活动时呼吁,艺术家应该以创作精品为目标。
范迪安表示,如果今天没有精品意识,就不能给后世留下当代的经典。要创造经典,首先要脚踏实地,真正立在现实之中、生活之中、人民之中,只有实干才能换来鸿篇巨制。
近日,故宫的石渠宝笈的展览吸引了大量的观众,许多观众甚至全家一起前往观看,都是为了去亲睹《清明上河图》等古代艺术经典的真容。
我们始终怀想的是文化的大地
范迪安那代人插过队,当过知青。他说,这代人有一个情节可能是非常持久的,那就是“大地的情节”,因为插过队,与土地打过交道,在插队的经历中,与自然与大地形成了一种真正贴心的关系。
范迪安说,还有另外一方大地也是我们始终在怀想的,那就是文化的大地,艺术的大地。经过了中国社会改革开放的沧桑巨变,我们本身的文化,从创作角度说,从原来比较单一,到越来越多样、多元,我们社会对文化的接受,对艺术作品的接受也越来越丰富和有多样的需求。在这样一个形势面前,我们要努力和中国社会的时代发展相协调,要能够体现中国文化的内涵和时代精神。在这个方面,美术是很起作用的。
美术作品的国际交流非常重要
在范迪安看来,中国的发展引世界瞩目,中国艺术在某种程度来说应该是中国社会发展形象的缩影。通过艺术的对外交流,能够增进国际社会对于中国社会发展的认识,对中国文化的独特性的认识。
范迪安认为,美术作品的国际交流非常重要。西方世界、国际社会对中国艺术几千年来的艺术传统了解还非常少,要改变这个现状,第一要解决中国艺术家的一种美学创造,我们是有自己的文化支撑和文化主题的,在这方面,能够让人家看到我们当代创造后面深厚的民族文化传统。第二,当今世界各国面临的问题,有很多的一致性,中国艺术家在面对这些问题的时候,有自己的角度,有自己的表达方式,更有自己的精神的追求。所以,在这个意义上,进行国际对话,要极大地拓展起来。这样才能够让国际社会听到我们的声音。这个时候,艺术的交流就显得非常重要。
跟着市场走的创作,最终会把自己带上邪路
范迪安说,这些年,艺术市场火热得非常快,各种书画作品的价格,成为一种神话的、传奇式的话题。这也导致了我们许多美术家的创作,不知不觉或者说是自己放弃应有的艺术立场,趋于市场,由市场牵着走。或者有一部分是跟着所谓国际艺术市场走,这样一来,创作就无形中跟我们的地气就相距甚远。
范迪安认为,这个现象在去年习近平的文艺工作座谈会之后,得到了比较明显的改观,大家都开始意识到了,跟着市场走的创作,最终是把自己带上邪路,因为跟着市场走的道路,不可能走到艺术的高峰,这一点应该说大家有比较多的反思、反省和触动。
中国作家协会副主席叶辛,四川省作家协会主席阿来,著名军旅作家王树增,著名军旅作家周大新,中国美术家协会副主席、中央美术学院院长范迪安,中国电视剧制作中心演员剧团一级演员六小龄童,著名电影导演张纪中,上海沪剧院院长茅善玉等11位当代文艺名家,分别围绕“当代中国文艺的使命”、“人民文艺的力量源泉”、“创作无愧于民族和时代的文艺精品”三个主题进行了交流探讨。